-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嬰兒斜頸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多由胎位不正、產傷、頸部肌肉發育不良、遺傳、神經損傷等因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1.保守治療:適用于早期發現且癥狀較輕的患兒。通過按摩,促進患側胸鎖乳突肌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手法牽引,輕柔地將患兒頭部向健側牽拉。局部熱敷,用溫熱的毛巾敷在患側,改善肌肉痙攣。佩戴矯形支具,幫助固定頭部位置,促進恢復。 2.手術治療: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斜頸癥狀嚴重影響患兒外觀和功能,應考慮手術。手術通常是切斷患側的胸鎖乳突肌,以糾正斜頸。 3.家庭護理:家長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姿勢,保證睡眠時頭部位置正確。喂奶時也應注意調整姿勢。 4.康復訓練:引導患兒進行頸部的主動和被動運動,增強肌肉力量。 5.定期復查: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帶患兒復查,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 嬰兒斜頸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情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2024-10-22 12: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按摩有多久了呢?這個是要堅持做的,要點時間的,一歲還沒改善再考慮做手術.小兒先天性斜頸是一種常見病,這是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或收縮引起的,如果3個月內無改善一定要及早治療,否則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小兒先天性斜頸的治療越早越好,它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 非手術治療:對于1~3個月的嬰兒,由于發現早,病程短,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尚未發生纖維變性,攣縮而形成僵硬塊物,可用手法按摩,方法是將患兒仰臥于母膝上,然后緊貼母親腹部,頭部伸于兩膝外,把患兒的頭轉向健側,使患兒胸鎖乳突肌伸展,然后再把頸屈向健側,每回連續按摩20~30次,每天2回.同時還可配合體位訓練,即當患兒臥床時,用多種方法逗引,使他發生興趣,將頭顱盡量偏向健側,頦部轉向患側,以促進患側的胸鎖乳突肌被牽拉伸長.此外,還可配合理療(音頻電療,超聲波治療,磁療,紅外線熱療等)和熱敷以增強療效.用以上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較好,一般經過1~2個月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被治愈. 手術治療:若手法等治療方法在1年左右仍未見效,畸形明顯,頸部旋轉活動減少,臉部出現畸形,或頸部肌肉硬而粗短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2024-10-22 12: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斜頸一般來講有兩種,一種是頸椎發育障礙引起的骨性斜頸;另一種是由于一側胸鎖乳突肌受傷后纖維化和短縮而引起的,稱為肌性斜頸.前一種很少見,而后一種很常見,一般認為它有兩個病因:1,由于胎兒在母體內的姿勢不良,導致某一側的胸鎖乳突肌受壓迫或受拉伸,而引起胸鎖乳突肌缺血,萎縮及發育不良,以至逐漸引起胸鎖乳突肌攣縮而導致斜頸.2,分娩時由于某一側的胸鎖乳突肌受產道或產鉗擠壓而受傷,受傷處出血而引起血腫機化攣縮,從而引起斜頸.患斜頸后一定要早期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早期可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有局部的按摩,熱敷,臥位固定及手法扳正等.按摩及熱敷的目的是使腫塊早期消退,防止肌攣縮.臥位固定的方法是患兒睡眠時取仰臥位,下頜朝向患側,枕部朝向健側,使用軟的物體將頭固定于此位置.手法扳正于出生后兩周方可進行.方法是將下頜轉向患側并抬高,同時把頭偏向健側,每日3—4次,每次都要按摩或熱敷患病處的胸鎖乳突肌.一般需堅持4—6個月.如非手術療法效果不佳,在6月—12歲之間都可行手術治療.
2024-10-22 12: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是多少大了你家才20多天寶寶是不可以立起來的哦,是正常的呀,寶寶要3個月多才可以自己立起來頭的呢,給寶寶適當的補鈣的哦
2024-10-22 12: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于“先天性斜頸”的問題。小兒肌性斜頸又名“先天性斜頸”、“胸鎖乳突肌攣縮性斜頸”,俗稱“歪脖”。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與產傷、胎兒頭位不正或胎頭在子宮內位置處于歪斜狀態等有關。上述原因使一側胸鎖乳突肌受壓而血液循行受阻,引起缺血性改變,最后導致胸鎖乳、突肌發生攣縮而出現斜頸。中醫認為血脈運行不暢,氣滯血瘀是發生斜頸的機理。常見癥狀為多在出生后數日發現小兒頭向一側傾斜,臉面旋向另一側。如勉強轉動撥正,會引起小兒哭鬧,并很快轉回原位。檢查時,可在一側胸鎖乳突肌中摸到腫塊,呈梭形或形狀不規則,可隨肌肉移動。如摸不到腫塊,也可摸到一側肌肉呈條索狀發硬,兩側對比,患側胸鎖乳突肌攣縮變短。病期較久,患側臉面、眼睛可較健側為小。嚴重者還會產生繼發性的胸椎側凸畸形。一旦確診為先天性肌性斜頸,就應立即進行治療。若治療不及時,隨著小兒生長,畸形就會越來越嚴重,可造成五官不端正,雙眼不在同一水平上,顱骨發育偏而小,雙肩不平。治療最好年齡在1歲以內,可在家中進行保守療法。可在生后2周進行。1)以下給你介紹幾則家庭保守治療方法:1.手法牽引將小兒的下頜轉向患側,并逐漸抬高,同時枕部偏向健側。動作要緩慢,用力要輕柔。每天可重復3--4次。2.臥位固定在小兒睡眠時取仰臥位,下頜轉向患側,枕部轉向患側,然后用棉墊或干凈小沙袋固定頭的姿式。通常堅持3--6個月,畸形可以逐漸糾正。3.按摩一法①患兒取仰臥位,頭向家長,用滑石粉做介質。家長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兒頸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按揉患側的胸鎖乳突肌5分鐘。②拿捏患側胸鎖乳突肌的腫塊,用拇、中、食三指仔細拿捏。稍微加大力量,尤如腫塊捏散樣,但需與輕揉相交替,以免患兒劇烈哭鬧。時間為2分鐘。③一手扶住患側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兒頭頂,使患兒頭部漸漸向健側肩部傾斜,使胸鎖乳突肌拉長,反復操作5次。④再用按揉法放松局部5分鐘。4.按摩二法①患兒仰臥位,家長用一手托其頸部,一手用食、中、無名指在患側胸鎖乳突肌處按揉10分鐘。②家長一手托其頭頸部,一手扶下頜體部,兩手相對輕輕用力沿頸椎縱軸撥伸搖晃,并輕輕向患側旋轉,重復兩次。2)預后事項:1.按摩治療斜頸,一般每日治療1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2.按摩時,手法要輕柔,用揉、捏手法時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質以免擦傷患兒皮膚。用拔伸搖晃手法時,宜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3.家長在日常給患兒哺乳、懷抱以及睡眠時有意使患兒頭向健側轉動以幫助矯正畸形。4.可配合局部溫熱或紅外線等理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腫塊吸收。5.定期到醫院復診,如需手術治療最好在8--10歲以前進行,1--4歲為手術治療的良機。若年齡大后再行手術,則頭面部和頸部畸形就很難矯正。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24-10-22 23:5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