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祝蘇紅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子宮內膜腺體局呈非典型性增生是一種子宮內膜的病理改變,可能與激素失衡、炎癥刺激、遺傳因素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藥物有孕激素類藥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手術方式包括刮宮術、子宮切除術等。 1. 激素治療:孕激素類藥物如醋酸甲羥孕酮、地屈孕酮等,可調節激素水平,抑制子宮內膜增生。 2.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能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緩解癥狀。 3. 刮宮術:通過刮宮去除異常增生的內膜組織,同時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4. 子宮切除術:對于病情嚴重、無生育需求或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子宮全切術或次全切術。 5. 定期復查:治療期間需定期進行超聲、病理等檢查,監測病情變化。 子宮內膜腺體局呈非典型性增生的治療需綜合考慮患者年齡、生育需求、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定期復查。
2024-10-22 13: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啥?說清楚吖,什么叫局奶?
2024-10-22 13: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子宮內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故被列為癌前病變。但根據長期觀察,絕大多數子宮內膜增生是一種可逆性病變,或保持一種持續性良性狀態。僅有少數病例在較長的時間間隔以后可能發展為癌。子宮內膜增生常見于35歲以上中年婦女。 1.治療原則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療,首先要明確診斷,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腫瘤或其他內分泌功能紊亂等。有上述任何情況者應作針對性的治療。同時對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即可開始對癥治療,采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這兩種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年齡、內膜增生的類型、對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處理方案。 (1)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考慮: ①年輕切盼生育者,要防止過分診斷,過分處理。內膜增生這一組病變的過分診斷為腺癌以至過分處理并非罕見,診斷未能肯定即切除其子宮將是非常錯誤的。在臨床實踐中,這種錯誤卻不乏其例。如果病理醫師并不知道患者有生育要求,臨床醫師也未加強調,則誤診誤治的情況可能在所難免。所以,對于年輕未育婦女內膜活檢的診斷,如發現有可疑,應有多位專家會診,在盡可能的范圍內,明確內膜增生或內膜腺癌的鑒別診斷。 ②圍絕經或已絕經婦女,要警惕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時存在的可能性,應多考慮子宮切除。注意不要過分保守,在沒有排除癌存在的可能時,不要僅作內膜切割術而造成不良后果。因內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宮時,應在手術臺上將切下的子宮檢查是否有同時存在的癌,并注意有無癌肌層浸潤的情況而選擇恰當的手術范圍。 (2)不同的內膜增生的類型,有不同的處理原則: ①子宮內膜單純增生及復雜增生: A.年輕患者:多為不排卵性功血,應測基礎體溫,確為單相不排卵者,可采用促排卵治療。 B.生殖期:一般刮宮一次即可控制出血,如刮宮后仍有出血,應行宮腔鏡檢及B超以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其他器質性病變。生殖期也可能有不育并臨床表現為不排卵的多囊卵巢綜合征者,則按多囊卵巢綜合征治療。 C.絕經過渡期:常屬不排卵功血,若刮宮止血后月經稀發且血量多或流血時間長,則每兩個月周期性孕酮治療,共3個周期后隨診觀察。 D.絕經后期:應詢問是否用單純雌激素替代療法。刮宮后可暫停替代療法或加用孕激素。 ②內膜不典型增生: A.絕經過渡期或絕經后期:子宮切除。既然年齡是內膜增生惡變的主要高危因素,對于這一組年齡患者以切除子宮為宜。 B.年輕或生殖期盼生育者:藥物治療。不典型增生是潛在惡性的癌前病變,如果不治療,20%將發展癌。但癌發生在年輕患者較為少見,而且,對年輕及生殖期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好。故可選擇藥物治療,以保留生育機能。 2.藥物治療 (1)促排卵藥物:促排卵藥物有舒經酚及絨促性素。一般多用于子宮內膜輕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氯米酚用量50~100mg,1次/d,周期第5~9天服用,必要時用藥期也可延長2~3天。 (2)孕激素類藥物:孕激素類藥物可以抑制雌激素引起的子宮內膜增生。其作用機制: ①通過下丘腦及垂體而抑制排卵及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血清E2水平下降相當于早濾泡期。 ②減少子宮內膜的雌激素核受體水平。 ③抑制子宮內膜DNA合成。 ④增加雌二醇脫氫酶及異檸檬酸脫氫酶活性,從而增加雌二醇向雌酮等活性較弱的雌激素轉化。 常用的孕激素有黃體酮、己酸羥孕酮、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和醋甲孕酮。 用藥方法及用藥劑量根據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而有區別,輕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黃體酮30mg肌注,周期第18天或20天開始,共用藥5~7天,使內膜轉化為分泌期。以后徹退出血行經時,使增生的內膜脫落。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不取周期性用藥方法,而連續性應用。各作者所報道的激素用量不一致,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劑量小者僅有10~30mg/d,劑量大者為200~800mg/d。醋甲孕酮40~160mg/d、己酸羥孕酮125mg/隔天1次。必須堅持持續用藥,斷斷續續的間隔用藥將極大的影響效果。 (3)達那唑是一種乙炔基睪丸酮(ethinyl-testosterone)的衍生物,是治療內膜異位癥的常用藥物。對子宮內膜有較強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的劑量治療3個月,對子宮內膜增生有明顯效果。 (4)棉酚是我國用來治療子宮內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宮出血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有效藥物。其作用機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對子宮內膜也有特異的抑制作用。治療后,內膜病理形態呈高度萎縮,超微結構有明顯退性變。北京協和醫院用棉酚治療內膜不典型增生已觀察到初步效果。有1例不典型增生,用舒經酚后內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轉,但仍有反復。用棉酚治療8個月,內膜萎縮,以后很快受孕,順產一男孩。 (5)GnRH促效劑先導致血液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幅度升高,繼之垂體中促性腺激素庫存衰竭,而抑制垂體,使雌二醇水平降至絕經后水平。故也可用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以上諸藥,均以三個月為一療程。每完成一個療程即刮宮或取子宮內膜作組織學檢查,根據對藥物的反應,或停止治療,或對藥物的劑量酌量增減。治療期限不一致。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不等,平均9個月。其區別與發病的潛在病因的輕重有關。可根據定期內膜活檢的結果指導藥物的劑量及用藥的期限。 3.藥物治療過程中的病情監測在藥物治療時,必須重視在治療過程中對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監測。 (1)病情的監測可指導用藥方案:有些內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輕患者,其不排卵或黃體不足等現象是由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中某些環節有所欠缺或不平衡。這種情況多延續很長時間,北京協和醫院有些病例,病程長達8年、10年及15年不等。經過治療后,排卵功能及增生的內膜,雖然會有所好轉,甚至有些不育的病例得以受孕生育,但停藥后,又復不正常,經屢次刮宮,內膜均有不典型增生表現,需要階段性或經年累月的長期不斷的治療。堅持長期藥物治療尚有預防癌變的作用。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藥物劑量及用藥期限的選擇,必須有所遵循。一般用藥3個月為一療程,每完成一個療程即刮宮或取子宮內膜作組織學檢查,以監測藥物反應,作為用藥的根據。如果用藥效果好,內膜腺體將表現分泌期或萎縮性改變,間質細胞蛻膜樣變以及鱗狀上皮化生。內膜既已轉化正常,即可停用孕激素類藥物。對于不育患者,立刻換用促排卵藥物增加受孕機會。如果內膜對藥物反應不好,需加大藥物劑量,繼續治療。忽略了對藥物反應的監測,有可能治療過分或治療不足。 (2)病情的監測可協助鑒別診斷內膜不典型增生與高分化腺癌:子宮內膜癌與內膜不典型增生雖然在組織病理形態上各有其特點,但重度不典型增生與高分化腺癌的鑒別,單憑刮宮所取內膜的病檢結果,有時很難做出正確判斷。而這兩種情況對藥物治療反應會有所不同,可作為鑒別診斷的參考。 (3)病情的監測可以及早發現頑固性病例并注意癌變: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雖然僅僅10%~15%左右,但對于長期不愈的頑固型病例,更應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及早處理。 4.藥物療效Lindahl(1990)報道89例子宮內膜增生,經大劑量孕激素治療后,96.7%內膜恢復正常。藥物治療內膜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的病變消失率見表4。孕激素治療后內膜病變的消失率以孕激素治療不典型增生的反應較好,病變消失率可達70%~94%。高分化癌的反應較差;但其病變消失率亦可達60%~75%。 5.孕激素治療后的妊娠孕激素治療后,當內膜有好轉而停用孕激素后,應及時考慮促排卵或其他醫療技術助孕,防止內膜增生或高分化癌再度復發。據表4所示的6組病例,治療后均有受孕分娩的報道。Kimmig(1995)與Keike曾各報道以孕激素治療內膜高分化癌后,行試管嬰兒或配子種植助孕而成功受孕,其中1例并為三胎分娩。Kurman組(1985)40歲以下患者經治療后,25%有足月分娩。北京協和醫院治療后有8例妊娠,占保留子宮的30%。內膜增生的嚴重程度對受孕率有一定的影響。復合增生者受孕成功率高,輕度不典型增生次之,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受孕率較低。
2024-10-23 02:3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是由SARS冠狀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又稱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祖國醫學稱之為“瘟疫”。主要以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肺炎。SARS具有傳染性強、群體發病、病死率較高等特點。發病機制尚不請楚。本病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經綜合性治療后痊愈。少數患者可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甚至死亡。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若分泌物SARS-CoV RNA檢測陽性,或血清SARS-CoV抗體陽轉,或抗體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則可作出確定診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