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體侵襲尿路引起的炎癥,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預防復發等。 1.一般治療:患者應多飲水,增加尿量,促進細菌排出。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尿道口清潔。 2.藥物治療:根據感染病原體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藥物。如大腸埃希菌感染,可選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等。使用藥物需遵醫囑。 3.中醫治療:一些中藥方劑或中成藥對尿路感染有輔助治療作用,如三金片等,但需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4.對癥治療:若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可使用碳酸氫鈉堿化尿液,緩解癥狀。 5.預防復發:治療后要注意預防,避免憋尿,性生活后及時排尿,增強自身免疫力。 總之,尿路感染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用藥,定期復查,以達到徹底治愈、防止復發的目的。
2024-10-22 12: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偉 醫師
武警山西省總隊醫院泌尿外科中心
其他
泌尿外科
-
您好,尿路感染的致病菌有很多:霉菌,念珠菌,支原體,衣原體,葡萄球菌,淋球菌,大腸桿菌,尿路感染的治療原則是1.對癥支持治療;2.針對病原體的治療(頭孢唑啉鈉,諾氟沙星);3.維持水電解質平衡;4.對所有病人均鼓勵多喝水,喝水少的病人應給予輸液,保證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對于首次發生的尿路感染應立即用抗菌素進行短程治療,一般用藥7—14天為1個療程.對于經常復發的尿路感染也應使抗菌素治療,但應考慮用長療程低劑量的方法進行治療.選用抗菌素應參照的標準:(1)參考藥敏試驗結果選藥.在尿細菌培養結果出來之前,可先試用復方新諾明,呋喃坦啶,氟哌酸或氨芐青霉素等;(2)對較嚴重的尿路感染,可以選擇兩種抗菌素聯合用藥;(3)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毒性作用的抗菌素,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等(5).部分尿路感染病人可配合服用現代中藥治療.
2024-10-22 12: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尿路感染的治療對不同的人不一樣:一、偶爾發作者只要保持足夠的入水量,輔以對癥治療,多數可以自愈。如癥狀較重,伴有全身不適或腰部叩痛時,則需要給予抗菌藥物。用藥前應先作尿培養(最好兩次)。對偶爾發作的患者,用藥時間以5~7日為宜。二、反復再感染這些病人在一次發作之后,防御機能常受到損害,且可持續數月之久,使病人易發生再感染。每一次再感染又使機體抵抗力更為減弱,如此形成惡性循還。這類病人多數不易找到可以糾正的易感因素,用消毒藥液沖洗會陰部也沒有很大的幫助,最有效的預防措施還是鼓勵多飲水、頻排尿,并建議在性交后排空膀胱。經過這些措施,可能有一部分病人不再復發。如不奏效,應較長期地給予小劑量抗菌藥物,稱為預防性用藥(prophylactictherapy)。應該內外兼顧治療才有好的效果
2024-10-22 12: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是尿路感染了,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原因是膀胱濕熱,是由于患者不注意下陰衛生,穢濁之邪從下竅上犯膀胱,釀生濕熱所導致,這樣的患者要少食肥甘酒熱之品,多多通淋排尿;另一原因是肝膽濕熱,是因情志失和,惱怒傷肝,肝氣郁結說導致,這樣的患者盡量不要生氣,用藥以疏導肝氣為主。從你提到的癥狀來看,你是前者所致。如果你的腰部是酸疼的話,那么很可能是憋尿憋出了尿路感染。憋尿會使尿液長時間停留在膀胱內,為細菌提供了充足的侵入和繁殖時間。而膀胱滿盈,引起的尿液逆流,就會順便將細菌帶至輸尿管,引起發炎。建議你試試用蓮子、甘草等草藥配制的清心蓮子飲,可以有效清熱利濕、補益脾腎。還有別忘了,多喝水,促進排尿,有利于讓炎癥消除。
2024-10-22 12: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治療尿路感染應首先明確病情是急性還是慢性,感染部位是在上尿路還是在下尿路,致病菌及其對藥物的敏感程度,目前的腎功能狀態,有無梗阻及膀胱輸尿管逆流等誘因.??治療的目的不應只停留在癥狀的緩解,必須做到消滅病菌,并預防復發.??尿路感染的治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糾正誘因,特別是對于反復感染的患者,首要的就是尋找并去除導致發病的易感因素,尤其是解除尿流不暢,尿路梗阻,糾正腎和尿路畸形,只有找出并除去了存在的易感因素后,才能徹底有效治療而不復發.??(2)采用合理的抗菌藥物消滅致病菌,這也是治療尿路感染關鍵的一環.對急性起病者,抗菌藥物治療最為重要,一旦處理不當,不僅療效不佳,且引起腎功能受損而影響預后.近40年來,對尿路感染的認識不斷提高,新的高效抗菌素不斷問世,耐藥菌株也不斷增多.因此,為確保臨床療效,一定要針對病菌,病變部位進行有的放矢的治療,避免濫用抗生素,特別是使用腎毒性藥物時尤要慎重,要結合病人體質通盤考慮.??(3)輔以全身支持療法.尿路感染尤其是復發者,常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因此,在調整藥物,采用合理抗菌素的同時,需加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必要時,要用中藥調整體質,增強藥物療效.體質極弱的慢性患者,要小量多次輸血來改善身體狀態.????臨床上如何對尿路感染患者進行一般處理???(1)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病人尿路刺激癥狀明顯,或伴發熱,應臥床休息,待體溫恢復正常后可下床活動.一般急性單純性膀胱炎休息3~5天,腎盂腎炎休息7~10天,癥狀消失的可恢復工作.慢性患者亦應根據病情適當地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后,機體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2)飲食與飲水.根據病人身體情況,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高熱,消化道癥狀明顯者應靜脈補液以保證足夠熱量.增加飲水量,保證體液平衡并排出足夠尿量,每日尿量應該在1500mL以上,必要時靜脈輸液以補充水液.入液多排尿多,使尿路得到沖洗,促進細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腎髓質及乳頭部的高滲狀態,不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3)對癥治療.診斷明確,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后,對高熱,頭痛,腰痛,便秘等癥給予對癥處理,如給予清熱鎮痛,通便緩瀉藥.小腹有痙攣性疼痛時可給予阿托品,普魯本辛等抗膽堿藥物解痙止痛;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枸櫞酸鈉等,也能減輕尿路刺激癥狀.對貧血,體弱的慢性患者可考慮小量多次輸血,以糾正貧血,改善機體狀態.??一般處理雖然看似簡單,但它卻是治療尿路感染,降低復發率的重要環節,在尿路感染的發病率和復發率并未因新型高效抗菌素的不斷問世而降低的情況下,多飲水,勤排尿,注意休息,增加營養更為必要,是目前臨床上保證和提高療效不容忽視的醫囑.????針對尿路感染的抗菌藥物的選用原則是什么???尿路感染的治療,首先在于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殺滅細菌,但在選擇抗菌藥物上,各國學者提出了不同的選用原則.如美國孟菲斯田納西大學泌尿科的ClairECox認為,理想的尿路感染的抗菌藥應具有下列特點:①每次治療合理的費用;②上消化道吸收良好,不會改變大腸的菌群;③口服后,尿中的高生物利用度;④對尿路病原菌而言,只有血清和尿中的最低抑菌濃度(MIC)超過MIC90;⑤對腎感染來源,組織濃度高;⑥對革蘭氏陰性菌,陰性尿路病原菌具有廣譜殺菌活性;⑦靜脈注射和口服的現代動力學相同,12~24小時給藥量的順應性良好;⑧副作用和藥物引起的意外較少;⑨產生耐藥性最小.但目前尚無抗菌藥能符合上述全部要求.怎樣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最低的不良反應,最小的醫療費用,取得最好的醫療效果,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各國學者盡管有不同的運用抗菌素原則,但以下幾點是達成共識的:??(1)選用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不少患者因長期服用廣譜抗菌素,細菌產生耐藥性,往往難以痊愈,因此,降低尿路感染的復發率與死亡率,選用敏感抗生素是至為關鍵的一環.??(2)根據病變部位選擇抗菌藥物.下尿路感染為尿路淺層的粘膜病變,要求在尿中有高濃度的抗菌藥物,如呋喃類藥物(如呋喃?B750?啶,呋喃西林),慶大霉素,環絲氨酸,孟德立胺等.少數抗菌藥(如氯霉素)在尿中排出時變為滅能的衍生物,喪失了殺菌能力,不宜選用.上尿路感染是腎實質深部感染,因此,要求抗菌藥在尿中和血中均有較高的濃度,只有這樣,才能使腎內達到有效濃度.對腎盂腎炎來說最好能選用殺菌劑,迅速滅菌,這樣才能避免腎實質永久性損害.??(3)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抗菌藥物多由腎臟排泄,故在治療尿路感染時,應盡可能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慢性腎盂腎炎病人或多或少伴有腎功能不全,應避免使用強的或中等度的腎毒性抗菌藥.腎功能減退時,抗菌藥物的排泄減少,致使尿中的藥物濃度降低,感染不易控制,在體內則易蓄積中毒,進一步損害腎功能.因此,選用抗菌藥物時,要考慮到藥物的毒性,半衰期,蛋白結合率,在體內代謝和排泄情況以及目前的腎功能狀態.??(4)進行聯合用藥:在必要的情況下,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菌藥物,以產生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聯合用藥要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藥物聯用.正確的聯合使用抗菌藥可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聯合用藥的指征為:①單一藥物治療失敗;②嚴重的感染;③混合感染;④耐藥菌株同現.????尿路感染患者長期盲目應用抗生素有什么害處???慢性尿路感染應根據細菌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用藥,并按規定療程用藥,直到細菌陰性.為防止再發,復發而盲目長期用藥,或劑量使用不當,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同時也造成藥物浪費,還易產生藥物副作用,甚至產生腎毒性等.故長期盲目用藥害處頗多,臨床用藥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選用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的一般步驟是什么???首先,為了迅速查明致病菌,必須在選用抗生素前先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如果在用過抗生素后才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將難以獲得陽性結果,進而難以進一步有的放矢地治療.據報道,在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血培養陽性的61例敗血癥患者中,采血標本后兩天內,有35例患者選用的抗生素是對致病菌敏感的,另26例選用的抗生素不敏感,后一組在5天內即有35%死亡,最后生存率前者為65.7%,而后者為42.3%,說明選用敏感的抗生素的重大意義.??但是,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至少需要48小時才能出結果,在實際工作中,用藥不可能也無必要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因此,臨床上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尿沉渣涂片找細菌,迅速確定是桿菌感染還是球菌感染,進而選擇出基本對路的抗生素.另外,由于一般尿路感染多由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引起,因此,在無上述結果時可選用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效的抗菌素.在治療72小時后,如癥狀無改善,可根據已出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用藥;如已奏效,則不必改藥,因為體內藥效試驗效果遠較體外試驗為好.一般體外藥敏試驗結果和臨床效果符合率僅為75%~80%,藥敏治療效果常常受菌種和有無尿路梗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文獻報告,細菌消滅率在尿路梗阻者為54%,而無梗阻者為82%,至于復雜的尿路感染或在醫院獲得的尿路感染,耐藥菌株較多,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對多種藥物耐藥,常需根據藥效選擇抗生素.????藥物的療效和尿液酸堿度有關系嗎,如何調整尿液酸堿度???正確地調整尿液的酸堿度常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有作者報告,調整尿液酸堿度可提高療效60%~90%左右,反之,不適當的尿液酸堿度有利于細菌的增殖或影響抗菌藥效能的發揮.根據對尿液酸化,堿化的不同可將抗菌藥分為以下三類.??(1)酸化尿液的藥物:酸性藥物可抑制細菌的繁殖,從而增強療效.烏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強.常用的酸化尿液藥有維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銨(1.0g,每日3次),雙氫磷酸鈉(1~2g,每6小時1次).??(2)堿化尿液的藥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堿性尿液中才能發揮比較強的抗菌作用.如:磺胺類藥,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及先鋒霉素Ⅱ均在堿性尿液中作用強.常用的堿化尿液的藥有:碳酸氫鈉(1.0g,每日3次),堿性合劑-4%枸櫞酸鈉溶液(10mL,每日3次),單氫磷酸鈉(1~2g,每日4次).??(3)其它:氯霉素的療效與尿液酸堿度關系不大.多粘菌素B在酸性尿中對綠膿桿菌有效,而在堿性尿中對大腸桿菌作用大.呋喃口旦啶在堿性尿中易分解,排出增多,尿中濃度高,故適用于慢性下尿路感染,但它在酸性尿中不易分解,卻能更多地透過細胞膜,故適用于腎實質的急性感染.??因此,抗菌藥物的療效與合適的酸堿度是密切相關的,這就需要我們熟知各類抗菌素的藥性,結合病位(是在上尿路還是在下尿路),結合菌譜(是在酸性尿液中敏感還是在堿性尿液中敏感),才能對尿路感染進行有的放矢地治療,增加臨床療效,減少復發率.????治療尿路感染在什么情況下需加服碳酸氫鈉???碳酸氫鈉(NaHCO3)又名小蘇打,在治療尿路感染時經常需要加服碳酸氫鈉.??(1)碳酸氫鈉能減輕尿路刺激癥狀,當尿路刺激癥狀明顯時即可加服.??(2)能防止磺胺類藥物在尿中結晶析出,避免結晶尿和血尿.故常與磺胺類藥物同服.??(3)本品為弱堿,能堿化尿液,調節尿液酸堿度,有利于抗菌藥物發揮作用.碳酸氫鈉對青霉素類,氨基甙類,紅霉素類及磺胺類抗菌藥物均有增強療效的作用.但對四環素,呋喃口旦啶等則會降低療效.
2024-10-22 1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