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 5 歲以下兒童。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等。治療時需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并發癥。 1. 一般治療:患兒需隔離,注意休息,保持室內通風,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2. 對癥治療:發熱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口腔疼痛可使用開喉劍噴霧劑緩解;皮膚瘙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 3. 抗病毒治療:可選用利巴韋林、干擾素等,但需嚴格遵醫囑。 4. 防治并發癥:若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嗜睡、抽搐等,需及時就醫,進行降顱壓等治療;若出現心肺功能衰竭,要進行相應的支持治療。 5. 中醫治療:部分中藥方劑可能有一定輔助作用,但需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手足口病多數預后良好,家長不必過于恐慌。但要密切關注患兒病情變化,及時就醫,嚴格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
2024-10-22 13: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預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個人衛生.保持空氣流通.板藍根對手足口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飯前,便后,以及處理尿片或其他被糞便玷污的物品后應洗凈雙手.保持雙手清潔,并用正確方法洗手.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口鼻,并妥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常常徹底清洗.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結痂后才回校上課.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手足口病中藥處方1.黃芪15克,生薏仁10克,綠豆10克,先煮黃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綠豆,煮粥食用.2.中藥藥枕:藿香,艾葉,白菊花各60克.將各味藥潔凈處理,去除雜質,制成藥枕使用.3.中藥漱口法:金銀花10克,荷葉5克.加水煎藥汁漱口.4.金銀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藍根9克,竹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于平時健康的兒童.5.黃芪12克,防風6克,炒白術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于體弱易感者.6.中藥飲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葉10克,佩蘭10克.每30平方米面積場所內,將上述中藥加水1000毫升在敞開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鐘.
2024-10-22 13: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或涂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2024-10-22 13: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手足口病光退燒不行喔,你要用一些藥物羚羊角顆粒,抗病毒口服液和一支阿昔洛韋軟膏,利巴韋林氣霧劑噴嘴里的.同時一定要多多的給寶寶喂白開水.
2024-10-22 13:3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西醫治療 如果沒有合并癥,手足口病患兒多數一周即可痊愈.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癥處理,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藥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腦炎,腦膜炎等病癥,應及時復查. 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3)加強對癥支持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4)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5)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癥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藥物; 6)出現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7)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藥物; 其他重癥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共同被認為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之后多個省市區均有報道.本病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致命性并發癥.2008年5月2日我國正式將手足口病列為丙類傳染病進行法定傳染病管理.本病目前尚沒有公認的特效治療手段,現對本病的藥物治療情況作如下概述. 1西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1.1阿昔洛韋 阿昔洛韋為一種無環的嘌呤核苷酸類似物,其抗病毒作用為藥物進入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激酶或細胞激酶,藥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韋三磷酸酯,然后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①干擾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治療劑量為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韋5~10mg/(kg·d),3次/d.阿昔洛韋作為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且在治療期間未見任何副反應[1]. 1.2更昔洛韋 更昔洛韋又名丙氧鳥苷,是繼阿昔洛韋之后新開發的廣譜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抗病毒作用與阿昔洛韋類似.治療劑量為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1次/d,療程3~5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黃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韋治療手足口病的療效優于利巴韋林,熱退及皰疹消退的時間顯著短于利巴韋林.但是,更昔洛韋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及遠期毒副作用尚需進一步研究.陳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效果優于單獨使用上述任一種藥物. 1.3干擾素 干擾素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抗病毒制劑,對多種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劑量為100萬IU肌肉注射,1次/d.其治療機制是通過在細胞內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來阻止病毒復制,同時也能通過增強自然殺傷淋巴細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強宿主免疫力.足量應用干擾素能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力,達到抑制病毒,促進機體康復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擾素聯合中藥制劑如小兒清熱寧治療手足口病具有明顯療效. 1.4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的常用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肯定.治療劑量為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靜滴,1~3次/d,療程3d;或者口利巴韋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藥期間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藥.副反應是罕見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藥目前在一些大醫院不再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首選藥物.但因其總體上副反應少且價格低廉,安全可靠,療效高,適用于基層醫院推廣使用[6]. 1.5思密達 思密達的有效成分是八面體蒙脫石微粒,具有層紋狀分子結構,對消化道的病毒,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能與黏液蛋白相結合,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進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對于手足口病的患兒特別是口腔潰瘍嚴重的患兒以適量思密達用溫開水攪成糊狀,4次/d,分別于早,午,晚飯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潰瘍局部,可明顯縮短小兒口腔潰瘍的愈合時間,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且思密達口味香甜,患兒易于接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7]. 2中藥方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本病屬中醫“濕溫”,“時疫”等范疇.病因為濕熱疫毒,多因內蘊濕熱,外受時邪,留于肺,脾,心三經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襲肺,脾二經,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見肺衛癥狀,如發熱,流涕,咳嗽;脾主四肢,開竅于口,手足口受邪而為水皰,口舌生皰疹,潰瘍.目前中醫藥治療本病,主要采用辨證分型,辨病分期,專方加減三種基本方法.可達標本兼顧,減輕癥狀,縮短病程之功效. 1,治療原則在治療方面,本病如無并發癥,預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愈.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及維生素B,C等.有合并癥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的護理,作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后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腦炎,腦膜炎,馳張性麻痹等,故應加強觀察,不可掉以輕心. 2,預防原則本病至今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各地要做好疫情報告,托幼單位應作好晨間檢查,及時發現病人,采集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并作好患者糞便及其用具的消毒處理,預防疾病的蔓延擴散.流行期間,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醫院應加強預防,設立專門的診室,嚴防交叉感染.在伴有嚴重合并癥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區,密切接觸患者的體弱嬰幼兒可肌注丙球蛋白. 3,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2024-10-23 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