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兒童遺尿癥是指 5 歲及以上兒童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治療方法包括行為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等。 1. 行為治療: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睡前限制飲水,夜間定時喚醒排尿。 2. 藥物治療:去氨加壓素是常用藥物,可減少夜間尿量;抗膽堿能藥物如奧昔布寧,能緩解膀胱過度活動;三環類抗抑郁藥如丙米嗪,對部分患兒有效。但使用藥物需遵醫囑。 3. 中醫治療:通過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調節患兒身體機能。 4. 心理治療:幫助患兒減輕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 5. 生活調整: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兒童遺尿癥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家長要有耐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幫助孩子早日克服遺尿問題。同時,建議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兒科或泌尿科就診。
2024-10-22 11: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一般治療不要責難和打罵兒童,應給予鼓勵,使患兒有治好遺尿的決心.父母對患兒給予高度關心和愛護.在晚飯后禁止飲水,放睡前排尿,夜間喚醒患兒起床排尿1~2次.二,藥物①丙咪嗪:為中樞興奮劑,可減輕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連續3~4個月.如停藥后復發,可再給藥.②副交感神經阻滯劑:普魯本辛或羥丁寧(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靈).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縮.③麻黃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頸部和后尿道的收縮力.三,膀胱訓練在日間囑患兒盡量延長排尿間隔時間,逐漸由每1/2~1小時1次延長至3~4小時1次,以擴大膀胱容量.四,條件反射訓練用一套遺尿的警報裝置,訓練患兒在遺尿前驚醒.在患兒身下放一電子墊和一電鈴相連接,一旦電子墊被尿濕時,接能電路而使電鈴發現聲響,驚醒患兒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減輕睡眠深度.一般經1~2個月的訓練可使70~80%原發性遺尿獲得治愈.
2024-10-22 11: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兒童遺尿癥:是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間常尿濕自己的床鋪白天有時也有尿顯褲子的現象.遺尿癥在兒童期較常見,據統計,4歲半時有尿床現象者占兒童的10-20%,9歲時約占5%,而15歲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見于男孩,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約為2:1.6-7歲的孩子發病率最高.遺尿癥的患兒,多數能在發病數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兒,如未經治療,癥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后.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
2024-10-22 11: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親可以找個好點的中醫看看。一般水平好的幾幅小湯藥下去就管用的。西醫一點辦法沒有的。
2024-10-22 11:5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尿癥發生在各年齡階段.但是在成人中的遺尿癥一般都來自器質性因素,如疾病,傷殘,藥物副作用,衰老等.絕大多數不屬于心理疾病,治療手段也根據病況具體分析處理,有些可能終身不愈.作為心理疾病的遺尿癥一般是指兒童遺尿癥,即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間常尿濕自己的床鋪白天有時也有尿顯褲子的現象.遺尿癥在兒童期較常見,據統計,4歲半時有尿床現象者占兒童的10-20%,9歲時約占5%,而15歲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見于男孩,男孩與女孩的比例約為2:1.6-7歲的孩子發病率最高.根據某些資料,也有大約10%的5歲女孩,15%的5歲男孩遺尿的統計.大約2/3的遺尿是在夜間最初1/3時間內發生.因遺尿癥發現較早,不難治療.遺尿癥的患兒,多數能在發病數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部分患兒,如未經治療,癥狀會持續到成年以后.(1)遺傳因素:可能為本病發病因素之一,本病的家族發病率甚高.約為70%的患兒一級親屬有遺尿史,可能與有遺傳因素的患兒控制遺尿的神經機制成熟延遲有關.國外報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遺尿癥的歷史.單卵雙胎同時發生遺尿者較雙卵雙胎者為多.提示遺傳與本病有一定關系.(2)精神因素:本病兒童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正常兒童,且遺尿常在精神刺激后開始或惡化,說明心理因素在部分患兒中起一定作用.親人的突然死傷,父母吵鬧離異,母子長期隔離,黑夜恐懼受驚,均可導致孩子遺尿.有些孩子自幼沒有養成控制小便的習慣和能力,一出現尿床,便受到家長的責備打罵,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狀態中,每天晚上睡前總要提心吊膽,生怕再次尿床,繼而產生自卑心理,使遺尿經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兒童重新發生遺尿,而且還可使少數患兒在發生遺尿后,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至成人仍無法改變.(3)睡眠過深:根據不少家長反應,這類患兒夜間睡眠很深,不易喚醒,喚醒之后,往往還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間喚醒排尿,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相對比較困難.其原因在于睡眠過深,不能接受來自膀胱的尿意而覺醒發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遺尿.(4)教育訓練因素:因父母排尿習慣訓練不良,教育不當,未能養成正常排尿習慣,或兒童生活不規律,白天體能活動過度或功課負擔過重,均可造成夜間不能適時排尿而出現遺尿.例如,有些患兒使用尿布時間過長,以致自幼就沒有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有的母親訓練幼兒的方法不對,夜間把幼兒喚醒后,讓他坐在便盆上邊玩邊拉尿,最后也沒有看看是否已經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這樣幼兒不可能把排尿與坐便盆聯系在一起,構成條件反射.因為孩子有時排了尿,有時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這樣反會造成孩子排尿紊亂,不可能形成規律.還有的母親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強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掙扎,哭鬧,反正不排尿就不讓孩子離開便盆,這樣會使幼兒對排尿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同樣不利于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5)器質性因素:如泌尿系感染,尿崩癥,癲癇發作,智力發育障礙,神經系統病變等.引起遺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莖,包皮過長,外陰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與脊柱裂,癲癇,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關.但是絕大多數兒童遺尿的出現與疾病無關,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6)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1970年有人曾經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研究63名遺尿兒童,發現膀胱容量比預計少30%.1992年我院對44例遺尿兒童作膀胱B型超聲檢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
2024-10-22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