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侯江濤 副主任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晚上睡覺出汗稱之為盜汗,一般是由于陰虛火旺,肺氣不固,邪熱郁蒸引起的。陰虛火旺者,建議可以服用一下杞菊地黃丸。肺氣不固者可以服用一下玉屏風散。邪熱郁癥者,建議可以服用一些龍膽瀉肝丸。以上具體用藥請遵醫囑。在家也可以用浮小麥紅棗,烏梅等煲水服用治療陰虛性盜汗。
2019-12-07 18: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睡覺時出汗”稱——盜汗醫學上將在醒覺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并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后,歷代醫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現今不論是醫生還是干其他行業的人都知道盜汗是一種什么樣的病證。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后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后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后有時出現口干咽燥的感覺。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驚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癥”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癥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于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采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下面就介紹幾則家庭容易制作的藥膳六則,供盜汗患者選用。
2016-07-13 18:13
1、龍眼人參飲取龍眼肉30克、人參6克、冰糖30克。先將龍眼肉洗凈,人參切薄片,然后與冰糖共放碗內,加水適量,置蒸鍋內蒸一小時左右,取出后待涼即可食用,一天內分2次吃完,每天一劑,適宜于氣虛盜汗者。
2、銀耳紅棗湯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凈后撕成小塊。紅棗洗凈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適宜于陰虛盜汗者。
3、參苓粥取人參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鹽、味精適量。先將人參、茯苓、生姜加適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將粳米淘洗干凈,下入藥汁內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調勻,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劑,適宜于氣虛盜汗者。
4、黑豆浮麥湯取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干凈,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藥汁煮洗凈的蓮米和紅棗,煮至蓮米爛熟時放入冰糖溶化,起鍋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劑,分2次吃完,適宜于陰虛盜汗者。
5、黃芪二蜜飲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于氣虛盜汗者。
6、百合蓮子飲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
先將百合、蓮子洗凈,放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燉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天,適宜于陰虛盜汗者。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身體的汗腺是分布于皮膚真皮內的一種分泌腺,有一長的導管將分泌物(汗)引向皮膚表面。我們的身體表皮大都有汗腺分布,以腋窩、腳底、手掌,以及額部尤其豐富。一般健康的人,在運動或遇高溫時,都會增加汗腺的分泌,這是為了讓上升的體溫下降的生理作用。因此,肥胖者往往較瘦者汗量多,這并非由于前者體表面積大的緣故,只因肥胖者體重偏高,體溫容易上升,為了降低過高的體溫,必須以多排汗來調節。除了以上的原因,在平常不流汗時,會大量出汗者,就可能是汗腺有了問題,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的反應,乙酸膽堿分泌增多,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的汗液。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種異常的生理性反應,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等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癥狀,也有可能是高血壓、更年期和副腎皮質荷爾蒙的作用等,都可能發生這種癥狀。此外,服用感冒藥降熱,休克也都可能引起大量出汗。當腦貧血時,腦部血液的流動發生障礙,體溫調節中樞受刺激,也會多出汗。幼兒因體形的關系,也較容易出汗。精神抑壓的多汗癥另一種多汗癥稱為局部多汗癥,如腳底、腋窩、額頭、鼻尖等處,很容易出汗,例如乘搭飛機、開車時、手心出汗;在大眾前說話,臉上汗水直流,這多半是精神抑壓或感動時發生。此外,也有身體片面性出汗的情況,半身不遂的病患,失去知覺的那一面會多汗;而腦神經系統有外傷、腫瘍、發炎者,由于交感神經受刺激,也會引起片面性多汗癥。多汗癥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兩種。全身性多汗者皮膚表面常是濕潤的,而且有陣發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見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為鼻尖、前額、陰部等,多在青少年時發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環功能障礙,如手足皮膚濕冷、青紫或蒼白、易生凍瘡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發不暢,致足底表皮浸漬發白,常伴足臭。腋窩部及陰部多汗時,由于該部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易發生擦爛紅斑,伴發毛囊炎、癤等。
2016-07-13 18:19
1、神緊避免精張,情緒激動。對有精神情緒可選用谷維素、溴劑、地西泮等內服。
2、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等內服,有暫時的效果。當達到減少汗液分泌的劑量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口干、皮膚潮紅、心悸等副反應。
3、局部外用收斂性藥物,可外搽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鋁的乙醇溶液,用藥前應先將腋部擦干,每晚睡前外搽,連續7天。掌跖多汗癥的患者還可用于5%明礬溶液或復方硫酸銅溶液浸泡;對足跖多汗者應勤換襪子,穿透氣及吸水性好的鞋。
4、電離子透入療法用自來水及直流電作電離子透入療法適用于多汗癥。
除上述方法外現在對多汗癥的治療,大多是針對交感神經系統進行,如用外科手術,結扎交感神經,消除交感神經對汗腺的調節功能,以達到減少流汗的效果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睡覺時愛出汗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汗液可以帶走體內多余的熱量和一些諸如尿酸、脂肪酸等代謝產物。由于小兒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較成人旺盛,所產生的熱量及代謝產物也相對較多。同時,小兒植物神經發育不健全,在入睡時,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經會因失去大腦的控制而一時興奮,出現汗多現象,這完全是正常的。只要孩子無其他癥狀,如煩躁、哭鬧、易醒等,就不必管他。這樣出汗往往見于入睡后半小時之內,且以額頭汗出為主,一般在睡后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多見于3~7歲的小兒,并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有人稱之為生理性多汗。但如果孩子平素身體虛弱,夜間入睡時大汗淋漓,如同水澆,甚則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濕衣,且伴有煩躁、哭鬧、消瘦等癥狀,則屬于病理性多汗。常見的原因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除夜間多汗外,還伴有煩躁、睡眠不寧、易驚醒、方顱、忱禿、雞胸等癥。如果有上述癥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飲食時也應注意多食富含鈣質的食物,如魚、蝦皮等。通過積極治療,多汗可被很快糾正。如果小兒常在天亮前出現多汗,同時伴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而快,則有低血糖的可能,這時可給孩子喝些糖水或進食些糕點,即可糾正。此外,小兒患結核、貧血、風濕、類風濕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汗多現象。故小兒多汗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2016-07-13 18: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晚上睡覺出汗,基本上可分成兩種,一是生理因素,一是病態使然。生理因素是指在臨睡前,喝了太多水,或是躲在被窩里,因悶熱而出汗。這是正常情況,屬于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現象,因此不歸類于夜間盜汗。如果你晚上睡覺時,大被一蓋便“不省人事”,如此一覺到天明,早上室溫升高,偶爾出出汗也是正常反應。醫生說,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睡覺都會出現汗水蒸發現象,這種汗水稱為“津液”,是一種很好的水分,有利于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就像“山川水流”一樣,可灌溉花草。如果人的大腦與身體已進入“靜止”狀態,在休息睡覺時,是不應該大量出汗的。因為在這個時候,汗腺不如運動時那么擴張發達,而是已呈收縮狀態,如果還是長期冒汗,就表示身體出了毛病。中醫說:“晚上睡覺冒汗,只要連續魷殖??恍瞧冢?退悴徽?A?”以中醫角度分析,這是氣虛與陰虛,得服食中藥以達到“補氣固表”的療效。正常情況下,如氣候炎熱,衣著太多,或運動以后,都會出汗。但是,中醫所指的汗癥,是在沒有上述影響,而是在安靜的狀態下,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大量出汗的一種病癥,也稱為“盜汗”或“虛汗”。
2016-07-13 18:3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晚上睡覺出汗,基本上可分成兩種,一是生理因素,一是病態使然.生理因素是指在臨睡前,喝了太多水,或是躲在被窩里,因悶熱而出汗.這是正常情況,屬于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現象,因此不歸類于夜間盜汗.如果你晚上睡覺時,大被一蓋便“不省人事”,如此一覺到天明,早上室溫升高,偶爾出出汗也是正常反應.醫生說,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個人睡覺都會出現汗水蒸發現象,這種汗水稱為“津液”,是一種很好的水分,有利于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就像“山川水流”一樣,可灌溉花草.如果人的大腦與身體已進入“靜止”狀態,在休息睡覺時,是不應該大量出汗的.因為在這個時候,汗腺不如運動時那么擴張發達,而是已呈收縮狀態,如果還是長期冒汗,就表示身體出了毛病.中醫說:“晚上睡覺冒汗,只要連續魷殖??恍瞧冢?退悴徽?A?”以中醫角度分析,這是氣虛與陰虛,得服食中藥以達到“補氣固表”的療效.正常情況下,如氣候炎熱,衣著太多,或運動以后,都會出汗.但是,中醫所指的汗癥,是在沒有上述影響,而是在安靜的狀態下,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大量出汗的一種病癥,也稱為“盜汗”或“虛汗”.
2016-07-13 1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