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痱子是夏季或炎熱環境中常見的皮膚問題,通常由高溫悶熱、出汗不暢、皮膚感染、衣物摩擦、個體體質等因素引起。防治痱子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保持皮膚清潔、穿著合適衣物、控制室內溫度、使用合適的護膚品、避免搔抓等。 1.保持皮膚清潔:每天用溫水洗澡,使用溫和的沐浴露,及時清除汗液和污垢,避免汗液在皮膚表面滯留。 2.穿著合適衣物:選擇寬松、透氣、吸汗的棉質衣物,避免穿著合成纖維或緊身衣物,以減少皮膚摩擦和悶熱。 3.控制室內溫度:使用空調、風扇等設備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創造涼爽舒適的環境。 4.使用合適的護膚品:在洗澡后涂抹痱子粉或爐甘石洗劑,有助于保持皮膚干燥。 5.避免搔抓: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引發感染,加重痱子癥狀。 6.注意飲食: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7.增強體質: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 總之,防治痱子需要綜合采取多種措施,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皮膚狀態。如果痱子癥狀嚴重或持續不愈,應及時就醫。
2024-10-22 12: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建議穿棉制的衣服!痱子是夏天的常見皮膚病,其中以小孩最為多見。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液使表皮角質層浸漬,致汗腺導管口閉塞,汗腺導管內汗液潴留后,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汗液滲入周圍組織引起刺激,于汗孔處發生皰疹和丘疹,發生痱子。 也有醫家認為:汗孔的閉塞是一種汗孔的原發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種感染與熱和濕的環境有關。 臨床上,痱子分為三種類型: (一)紅痱(紅色粟粒疹) 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臨床上最常見,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好發于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有輕度紅暈。皮疹常成批出現,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后有輕度脫屑。 (二)白痱(晶形粟粒疹) 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常見于高溫,并有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在頸、軀干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壁極薄,微亮,內容清,無紅暈。無自覺癥狀,輕擦之后易破,干后有極薄的細小鱗屑。 (三)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臨床上較為少見,常發生于皺褶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頭頸部也常見。膿皰內容常無菌,或為非致病性球菌,但潰破后可繼發感染。 一般來說,痱子最容易長在兒童身上,但有些皮膚嬌嫩、肥胖多汗或體質虛弱的成年人也會長痱子。孩子生痱子,吵鬧不停,白天晚上都不得安寧,如果抓破了,還會感染細菌,變成膿皰瘡和小癤子。少數患者還會并發急性腎炎,偶爾還有引起敗血癥而死亡的。 對白痱子患兒一般不須特殊處理。紅痱子患兒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搽用痱子水等藥物。膿痱子的患兒,除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外,應給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療。如果出現皮膚感染伴有發熱,要及時送醫院就診。另外是相關的知識:痱子又稱“熱痱”、“紅色粟粒疹”,是由于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出汗過多,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主要表現為小丘疹、小水泡。好發于夏季,多見于排汗調節功能較差的兒童和長期臥床病人。由于瘙癢而過度搔抓可致繼發感染,發生毛囊炎、癤或膿腫。 病因本病系由于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出汗過多,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氣溫高、濕度大時,皮損增多,氣候轉涼,皮損逐漸消退。癥狀1、紅痱:(1)基本損害為針頭大尖頂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呈密集排列,但不融合。(2)多發于額、頸、胸、背、肘窩、腘窩等部位。(3)自覺有癢和灼熱感。2、白痱:(1)皮損為非炎癥性針頭大小、半透明水泡,泡壁薄,輕擦易破。(2)好發于軀干部,尤其是胸部。(3)無自覺癥狀。治療1一般治療:保持室內通風涼爽,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小兒要勤洗澡,及時擦干汗及更換衣服;發熱、臥床病人,勤翻身,經常洗擦皮膚。可進食清涼解暑藥膳,如綠豆糖水、綠豆粥、清涼糖水等。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2可內服清熱、利濕、解暑的中藥或制劑。3可外用消炎、止癢制劑。4繼發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2024-10-22 12: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最好不要直接曬。暑熱痱毒清暑利濕人的一生中可能沒有幾個人在炎熱的夏天沒有起過痱子。本病為炎熱夏季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山于外界氣溫高和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管和汗孔閉塞,汗液儲留所產生的丘疹或丘泡疹。中醫認為痱子是由于盛夏時節,暑熱硤濕蘊結肌膚,毛竅郁塞,乃生痱皰。熱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驟閉熱氣都于皮腠之間亦生此病。痱子的主要癥狀為:初起時為針尖大小紅色斑疹,接著出現成群紅色小丘疹或小水皰,有瘙癢或燒灼感.常成批發生,在天氣轉涼后數天內就會很快消退。皮損好發頸、胸。背,腹、肘窩。腘窩,女性乳房下及小兒頭面部、臀部。消退后有輕度脫屑。一般較輕的痱子患者,搽些藥店出售的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就可很快治愈。但有些嬰幼兒或長期臥床、過度虛弱的患者。容易因皮膚不潔、營養不良、抗病力差或痱子被抓破感染而發生膿皰或熱癤,就是俗稱的“痱毒”。其局部紅,腫,熱,痛,并可化膿潰破,伴發熱及附近淋巴結腫大,嚴重時可致膿皮病.痱毒若治療不及時常可繼發腎炎,嚴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故應引起足夠重視。中成藥治療痱毒可選用銀翹解毒丸、連翹敗毒丸治療。湯藥和選用經驗方:銀花10g連翹15g公英10g地丁10g藿香10g佩蘭10g竹葉6g大青葉10g丹皮10g生地15g知母10g黃柏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日常所見較重的痱子,在未發生痱毒之前,中醫常分成兩型辨證施治.暑濕蘊結型,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發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皰疹,密度成片,刺癢無度。伴面紅口渴,心煩,溲赤。湯藥可選用經驗方:黃連9g竹葉9g荷梗10g西瓜翠皮20g知母10g石斛10g麥冬10g銀花1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濕熱郁蒸型主要癥狀為:久病臥床或高熱汗出不解胸腹發出皮疹,形如粟粒,狀如水晶.伴胸悶嘔惡,發熱身痛。湯藥可選用經驗方:薏苡仁10g滑石20g茯苓10g通草10g竹葉10g連翹15g白蔻仁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外治法:可用20ml十滴水放人浴盆內加溫水洗浴或用馬齒莧煎水溫洗局部患處后,外涂2%冰片或5%明礬爐甘石洗劑也可以用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少量冰片外撲每天5~6次。飲食方法:可用綠豆30g.海帶15g.冬瓜60g。以水煎湯,加白糖適量調味服食每天1劑連用7—10天;或用冬瓜60g,薏仁米30g,水煮食用,每天1劑,連用7~8天。平時預防痱子和痱毒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加強室內通風散熱措施,安裝空調機,井適當開機,以減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發。高溫作業者、產婦等特別注意,衣著不可過多,應寬大舒適,避免悶熱。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常洗澡,勤換衣,保持汗液通暢。洗后要擦干浴水,使皮膚清潔干凈,適當撲布痱子粉,以防毛孔阻塞.一旦患病,瘙癢時不要用熱水燙、肥皂水洗,也不要用手抓,防止發生痱毒。要注意飲食衛生,多喝綠豆湯、金銀花露,或常吃西瓜。夏季少食辛辣、生熱食物,多吃苦瓜、冬瓜等只有清暑利濕作用的蔬萊,均可有效地預防痱子、痱毒的發生。
2024-10-22 12: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強堿性肥皂洗。不要用熱水燙,可用溫水沖洗擦干,撲撒痱子粉。抓破后有感染的患者,應涂用抗生素藥膏。 1.一般治療:保持室內通風涼爽,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小兒要勤洗澡,及時擦干汗及更換衣服;發熱、臥床病人,勤翻身,經常洗擦皮膚。可進食清涼解暑藥膳,如綠豆糖水、綠豆粥、清涼糖水等。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 2.可內服清熱、利濕、解暑的中藥或制劑。 3.可外用消炎、止癢制劑。 4.繼發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2024-10-22 12:3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痱子是一種皮膚急性炎癥,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除手心、腳底以外都可發生痱子,常發生在頭皮、前額、頸、胸、臀部、肘彎等皺褶易出汗的摩擦部位。嬰幼兒由于皮膚嬌嫩,汗腺發育和通過汗液蒸發調解體溫的功能較成年人差,所以更易生痱子。長痱子時皮膚發紅,然后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生了痱子后劇癢、疼痛,有時還會有一陣陣熱辣的灼痛等表現。陳醫生告訴記者,痱子從種類上說,分為紅痱、白痱、膿痱三種,不同的痱子有不同的表現,李小姐那種密密麻麻的小紅疙瘩就是“紅痱”。 紅痱(紅色粟粒疹) 這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臨床上最常見,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好發于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對稱分布,有輕度紅暈,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后有輕度脫屑。 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常于高溫、暴曬后出現,且多見于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在頸、軀干部發生多個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壁極薄,微亮,無紅暈,輕擦之后易破,多于1~2天內吸收,干后有極薄的細小鱗屑。 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的小膿皰。臨床上較為少見,常發生于皺褶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頭頸部也常見。表現為孤立、表淺、與毛囊無關的粟粒樣膿皰。膿皰內常無菌,或為非致病性球菌,但潰破后可繼發感染。 對痱子“防”勝于“治” 陳醫生告訴記者,痱子發生以后,第二年夏季還容易發作,尤其是生過痱子的嬰幼兒。因此,對于痱子應該“防”勝于“治”。 預防痱子應注意環境通風,避免過熱;注意皮膚清潔衛生,勤洗澡換衣,保持皮膚干燥;衣服要寬松、透氣,吸汗功能好,特別是嬰幼兒要穿寬大、薄而透氣性能好的棉布內衣;孕婦穿衣不宜過多;臥床病人及嬰兒睡覺時,應多予以翻身;浴后在皮膚皺褶部位可撲些痱子粉;要多喝涼白開水、綠豆湯、銀耳蓮子湯等,多吃西瓜等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幫助解暑降溫,但不宜多喝冷飲,如此處理之后可減少或不發生痱子。 生了痱子要及時采取措施 痱子雖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皮膚灼痛,癢得厲害,使人十分難受,影響工作和睡眠,特別是嬰幼兒,生了痱子更容易吵鬧不停,白天晚上都不得安寧。陳醫生表示,一般無需服藥,可以局部外用藥物。局部宜用溫水清洗,揩干之后撒上痱子粉,亦可用爐甘石洗劑涂患處(切忌用熱水和肥皂洗,千萬不要用油膏類藥物,容易阻礙汗液蒸發,加重癥狀)。輕的痱子可用35%~70%的酒精輕輕涂抹消毒,以防感染擴展。 民間防痱處方 苦瓜取汁:將苦瓜搗爛取汁,搽涂患處,痱子翌日即消失。 黃瓜治痱子:輕的痱子可用生黃瓜汁或黃瓜片分別貼搽患處,兩三次即可痊愈。 食鹽治痱子:取食鹽適量放鍋內炒至焦黃取出,放涼備用;取適量焦食鹽(鹽與水的比例1:100)置于盆內,加適量溫水,使之完全溶解,取一干凈毛巾放入盆中蘸濕,然后略擰,敷于患處(溫熱程度以小兒接受為宜),1日數次,2~3日即愈。 薄荷浴:用鮮薄荷150克,煎水洗澡,老少皆宜。 桃葉浴:將桃葉陰干后盛于袋中,使用時取50克泡在熱水里給孩子洗澡,可以預防痱子的發生。如果長痱子的情況嚴重,用桃葉熬成汁摻到洗澡水中,或者直接用來搽抹患處,效果更佳。熬桃葉汁時,其比例是:桃葉100克,水1000毫升。將其煎熬到只剩一半水量即可。 艾草浴:將艾葉葉片上的塵垢沖洗干凈,再加大量的水熬煮半小時后,用熬出來的藥水給孩子洗澡,不但可以預防和治療痱子,還能防止其他夏季皮膚病的發生,并起到潤膚美容的作用。 藥浴:取適量中藥,如十滴水、消暑祛痱水,或六神花露水放入洗澡水中,攪拌均勻后,再為寶寶洗澡,也可起到較好的預防痱子作用。
2024-10-22 1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