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龍 主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一般最常見的是,跟骨骨質增生,但也會是腱鞘炎,還有一般的無菌性炎癥。治療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藥物治療也可以用,微創小針刀治療。如果自己能夠忍受的話,也可以自愈,但是自愈的時間比較長,一般要半年到九個月。藥物治療可以服用少量的,鎮痛成分的藥物,來緩解癥狀。
2018-06-30 19: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足跟痛,其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足跟或腳底部酸脹或針刺樣痛,步履困難.多因跖筋膜創傷性炎癥,跟腱周圍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墊變性引起,發病多與慢性勞損有關.臨床上主要有:
2016-07-14 06:15
(1)跟腱周圍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
(8)跟骨結核,腫瘤等.治療方法
1,理療.
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臘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3,局部封閉治療.
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跟墊痛常見于老年人,跟墊彈力下降,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海綿跟墊及封閉療法有效.
5,久治無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減壓術.跟骨骨骺骨軟骨病發生于9歲左右的男孩,跟腱用力時疼痛及局部壓痛.骨骺愈合后,癥狀自愈.距骨下關節炎常發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療無效,應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根據你的病史,你已經全面的檢查過了,已經排除的骨質增生,跟骨刺,和局部肌肉組織的病變.那么不知道有沒有通過補腎來治療一下?因為中醫上足跟痛一般是腎虛的癥狀.雙側足跟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加劇,局部不熱,不紅,不腫.中醫認為這是“腎陽不足”.腎陽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冬春季可服金匱腎氣丸,夏秋季可服六味地黃丸,外用活血通絡藥物.現在這個季節可以用金匱腎氣丸,堅持服用一段時間.配合泡腳的方子.平時生活上,注意足跟痛的營養防治:
2016-07-14 06:22
1,補充維生素B6,可幫助鈣質吸收和預防骨刺的形成.維生素B6多分布在肉,蛋,奶類和蔬菜中.
2,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抗火功效,對膠原蛋白質結締組織有利.維生素C在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豐富,動物的肝臟中也有一定的含量,但烹調時要避免久煮和接觸銅和堿.
3,多食含鈣的食物,鈣主要分布于水產品,奶類,蛋類及豆類中.
4,多食含鎂的食物,如蔬菜,谷類,肉類,豆類及豆制品.
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類食品,以防止機體恢復過程中發生的障礙,保護體內礦物質的平衡.祝你早日康復.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每天晚上少許鹽,花椒,開水沖后泡腳.同時自我按摩腳底的涌泉穴5分鐘.涌泉穴在腳心中上三分之一的凹陷處2.口服芬必得.扶他林外敷*&*經驗方中藥熏蒸治療:羌活12g防風12g牛膝12g雞血藤10g骨碎補12g伸筋草9g海風藤12g千年健12g尋骨風12g桑寄生12g杜仲12g桂枝12g.上藥置于鍋內,用一半水,一半醋做熬的材料.水醋合劑浸泡中藥30分鐘左右,然后開始熬,將疼痛的部位置于鍋上50公分左右處,主要使蒸汽持續熏蒸患處,在鍋上置一布袋,以防蒸汽外漏,但是也要注意過熱時放開一點布袋,以免燙傷.注意熬時隨時加水醋混合劑,以免熬干鍋.一般每日一劑,每次1小時.熬中藥的鍋只要不是鐵鍋就可以.
3.封閉療法:有固定壓痛點者,可用0.5-1%普魯卡因5-10ml加醋酸強地松龍或醋酸氫化可的松0.5-1ml作痛點封閉,效果良好.
4.必要時到醫院骨科做跟骨減壓術.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產婦在月子里,氣血兩虛,很容易受涼寒之氣。特別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涼,在以后的日子里就會出現疼痛。產后足跟痛是虛癥,不是外傷,也不屬于骨刺所致。這種產后病,以腎虛為主,產后穿高跟鞋,經常赤腳穿拖鞋、涼鞋,常常是重要的誘因。腎為元氣之本,腎主生殖、主骨。根據經絡循環路線,足跟屬腎經循環的范圍。產后本身腎氣虛弱,沖任受損,百脈空虛,氣血兩虧,如果再經常赤腳使足跟外露,或經常穿硬底、彎曲度高的高跟鞋,使產后本已虛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氣血失于溫養而不流暢,就很容易導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時調治,日久不愈,便會落下“病根”。 建議選擇中藥外敷(足跟骨方世醫貼)的方法治療。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多吃豬骨、牛骨、羊骨、鵪鶉、栗子、黑豆等補腎食物。
2016-07-14 06:37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中醫醫解析足跟痛病因:足跟痛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西醫解析足跟痛病因:絕大多數的腳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后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根據中醫的解釋:肝腎陰虛可能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引起腳后跟疼痛。但是不是所有的腳后跟痛都是肝腎陰虛引起的,有可能因為運動過度或者外傷,體重加重等原因引起腳后跟筋膜受損發炎疼痛,可以外用中藥『古|愈|方』,對足跟痛的治療有很好的作用。
2016-07-14 0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