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棟 副主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肛腸外科
-
膽汁酸增高在臨床上分為生理性增高和病理性增高。生理性增高一般是由于生活飲食方面因素所引起的,通常其他的化驗指標都是比較正常的,此時不需要特殊治療,多數會自行恢復的。如果是病理性的,最常見于肝膽疾病,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
2018-11-26 21: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膽汁是膽囊中棕色稠厚的液體,膽汁中主要成分就是膽汁酸。肝臟是合成,并從門靜脈攝取膽汁酸的唯一場所,膽道是膽汁酸排泄最主要的途徑,因此,血清膽汁酸水平與肝膽疾病密切相關,膽汁酸增高時主要見于肝膽疾病。急性肝炎時,由于肝臟排泄和從門靜脈攝取膽汁酸功能障礙,所有病人的膽汁酸均明顯升高,平均達167.2+(-)132.4uml/L,最高達449.5umol/L,與轉氨酶一樣,膽汁酸是反映急性肝細胞損傷的又一敏感指標。慢性肝炎病情較輕時,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膽汁酸增高,病情較重時,多數病人膽汁酸增高,膽汁酸增高的程度與轉氨酶和黃疸增高基本平行。重型肝炎時,膽汁酸隨黃疸的增加而增加,與病情的輕重有一定關系。但膽汁酸的水平與總膽紅素不完全平行,當膽汁酸達到一定水平后,增高幅度減緩,對重型肝炎病情的判斷不如膽紅素敏感,這一現象機理尚不清楚,可能是血清膽紅素濃度過高或其他物質的存在干擾了膽汁酸的測定。膽道梗阻,肝內膽汁淤積時,由于膽汁排出受阻,膽汁酸返流入血,引起血液中膽汁酸增高,其增高的程度與病情輕重基本平行。膽汁酸的測定對肝硬化的診斷有較大意義。對于一個慢性肝病患者,如果膽汁酸的增高與轉氨酶和膽紅素的增高不成比例,要考慮肝硬化的可能性。85.85%的肝硬化患者膽汁酸增高,膽汁酸對于肝硬化的診斷價值比轉氨酶和膽紅素更有價值。膽汁酸的測定抽血前一晚不宜進食大量脂肪等難消化的食物,抽血前4小時不能進食,否則可影響檢查結果。正常人空腹血清總膽汁酸小于10微摩爾/升-----------------------------------------------------------膽汁酸是由膽固醇形成的。所以可以通過控制膽固醇的攝入來控制膽汁酸濃度。玉米含有豐富的鈣、磷、硒和卵磷脂、維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海帶可降低血及膽汁中的膽固醇大豆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磷脂,三者均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姜含有一種脂質,具有明顯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香菇含腺嘌呤衍生物,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動肪硬化和血管變脆,同時還可降低血壓。魚魚的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70%-80%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并且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是植物油降脂效能的2-5倍。
2016-07-14 10: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總膽汁酸高有可能患膽汁淤積癥,對胎兒有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吃些治療膽汁淤積癥的藥,如積極治療會好轉,治療后再復查膽汁酸。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多見于妊娠中、晚期的婦女,主要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主。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孕婦皮膚瘙癢是妊娠期特有的并發癥,在孕婦中的發病率大約是2%~4%。它有復發的特點,如第一胎發生了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分娩后自然痊愈了,不留下后遺癥,但第二胎懷孕到7個月左右時,此病又會復發,分娩后還會再好。這種病又有家族性的傾向,有的時候母女、姐妹在妊娠時都會發生這種病。妊娠婦女為什么會發生瘙癢,肝轉氨酶升高甚至發生黃疸呢?研究證明,由于胎盤產生大量的雌激素,改變了細胞膜的通透功能,肝臟內排泄膽汁的功能減弱,膽汁發生了淤積,所以產生了這種病。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及胎兒宮內死亡率,并增加孕婦產后出血發生。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在我國上海、成都、重慶等地發生率較高。此病對孕婦無明顯的危害。妊娠中、晚期出現的皮膚瘙癢和黃疸癥狀,一般可在分娩后一星期內消退,若再妊娠或應用雌激素類藥物時上述癥狀可以再現。但此病可以危及胎兒,容易發生早產、死胎、死產。有報道此病早產率為44%,產時胎兒窘迫率為22%,圍產兒死亡率為35%。英國近年的研究證明,不明原因的死胎死產中,有半數由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引起。因此,孕婦一旦患了妊娠肝內膽汁淤積必須嚴密觀察胎在宮內的安危情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應及時與醫生聯系,進入妊娠晚期后,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2016-07-14 10:48
(1)勤數胎動(每天3次,每次1小時)
。(2)經常由家屬聽胎心(每天1-2次,每次1分鐘)
。(3)堅持在高危門診隨訪每隔1-2周1次),并遵醫囑服用一些利膽的中西藥物;必要時還需要做一些檢查,如電子胎心監護、B超等。
(4)妊娠35周后需眾議院監護胎兒的情況。
(5)妊娠37周后科止妊娠,其分娩方式應由醫生根據孕婦的病情而定。
(6)產后不宜使用含雌激素的藥物。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總膽汁酸高有可能患膽汁淤積癥,對胎兒有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吃些治療膽汁淤積癥的藥,如積極治療會好轉,治療后再復查膽汁酸。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多見于妊娠中、晚期的婦女,主要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主。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孕婦皮膚瘙癢是妊娠期特有的并發癥,在孕婦中的發病率大約是2%~4%。它有復發的特點,如第一胎發生了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分娩后自然痊愈了,不留下后遺癥,但第二胎懷孕到7個月左右時,此病又會復發,分娩后還會再好。這種病又有家族性的傾向,有的時候母女、姐妹在妊娠時都會發生這種病。妊娠婦女為什么會發生瘙癢,肝轉氨酶升高甚至發生黃疸呢?研究證明,由于胎盤產生大量的雌激素,改變了細胞膜的通透功能,肝臟內排泄膽汁的功能減弱,膽汁發生了淤積,所以產生了這種病。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及胎兒宮內死亡率,并增加孕婦產后出血發生。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在我國上海、成都、重慶等地發生率較高。此病對孕婦無明顯的危害。妊娠中、晚期出現的皮膚瘙癢和黃疸癥狀,一般可在分娩后一星期內消退,若再妊娠或應用雌激素類藥物時上述癥狀可以再現。但此病可以危及胎兒,容易發生早產、死胎、死產。有報道此病早產率為44%,產時胎兒窘迫率為22%,圍產兒死亡率為35%。英國近年的研究證明,不明原因的死胎死產中,有半數由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引起。因此,孕婦一旦患了妊娠肝內膽汁淤積必須嚴密觀察胎在宮內的安危情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應及時與醫生聯系,進入妊娠晚期后,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2016-07-14 10:55
(1)勤數胎動(每天3次,每次1小時)
。(2)經常由家屬聽胎心(每天1-2次,每次1分鐘)
。(3)堅持在高危門診隨訪每隔1-2周1次),并遵醫囑服用一些利膽的中西藥物;必要時還需要做一些檢查,如電子胎心監護、B超等。
(4)妊娠35周后需眾議院監護胎兒的情況。
(5)妊娠37周后科止妊娠,其分娩方式應由醫生根據孕婦的病情而定。
(6)產后不宜使用含雌激素的藥物。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病情分析:你好!膽汁是膽囊中棕色稠厚的液體,膽汁中主要成分就是膽汁酸。肝臟是合成,并從門靜脈攝取膽汁酸的唯一場所,膽道是膽汁酸排泄最主要的途徑,因此,血清膽汁酸水平與肝膽疾病密切相關,膽汁酸增高時主要見于肝膽疾病。急性肝炎時,由于肝臟排泄和從門靜脈攝取膽汁酸功能障礙,所有病人的膽汁酸均明顯升高,平均達167.2+(-)132.4uml/L,最高達449.5umol/L,與轉氨酶一樣,膽汁酸是反映急性肝細胞損傷的又一敏感指標。慢性肝炎病情較輕時,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膽汁酸增高,病情較重時,多數病人膽汁酸增高,膽汁酸增高的程度與轉氨酶和黃疸增高基本平行。重型肝炎時,膽汁酸隨黃疸的增加而增加,與病情的輕重有一定關系。但膽汁酸的水平與總膽紅素不完全平行,當膽汁酸達到一定水平后,增高幅度減緩,對重型肝炎病情的判斷不如膽紅素敏感,這一現象機理尚不清楚,可能是血清膽紅素濃度過高或其他物質的存在干擾了膽汁酸的測定。你老公轉氨酶病不是很高,B超等顯示也沒問題。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還是查個乙肝兩對半。看看是不是乙肝。另外喝酒會導致肝臟受損,也會引起。戒酒,玉米含有豐富的鈣、磷、硒和卵磷脂、維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海帶可降低血及膽汁中的膽固醇大豆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磷脂,三者均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姜含有一種脂質,具有明顯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2016-07-14 11:0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平時寶媽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這樣比較放心些,也可以明確的治療平時需要多注意觀察
2016-07-14 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