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孕期血小板減少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生理性變化、免疫因素、感染、營養缺乏、血液系統疾病等。需要綜合評估孕婦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1.生理性變化:孕期血容量增加,血小板相對減少,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加。需治療原發病,可能用到潑尼松等藥物。 3.感染:病毒或細菌感染可能影響血小板生成。應積極抗感染,如使用阿莫西林等。 4.營養缺乏:缺乏葉酸、維生素 B12 等,影響造血。需補充相應營養素。 5.血液系統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病情嚴重可能需輸注血小板。 孕期血小板減少需要密切監測,孕婦應按時產檢,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調整生活方式。一旦發現血小板減少,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保障母嬰健康。
2024-10-22 15: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病情分析: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分為:(1)血小板生成減少或無效死亡: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藥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因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指導意見:(2)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藥物血小板減少.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破壞過多包括感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3)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最常見于脾功能亢進.
2024-10-22 15: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可分為:(1)血小板生成減少或無效死亡: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藥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因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2)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藥物血小板減少.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破壞過多包括感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3)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最常見于脾功能亢進.
2024-10-22 15: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平時可以多吃些紅皮的花生,補血作用的主要是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皮。花生衣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可減輕出血,縮短凝血時間,促進骨髓造血機能,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質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而不提高凝血因子水平,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機能,對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貧血有明顯療效。飲食要有規律,主副食應以高蛋白、維生素為主,如:小麥、玉米、小米、糯米、豆類、瘦肉、蛋類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紅棗、核桃、紅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煙、酒等刺激性物品。
2024-10-22 15:5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于紅細胞和白細胞.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恒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癥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對毛細血管壁有營養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數量減少時,毛細血管易破裂,皮膚,粘膜就會出現出血點. 血小板是由骨髓產生的,在血液中的壽命大約是7-10天,主要由脾臟破壞.正常婦女血小板為(100-300)X109/L,妊娠后血小板數目,外形,功能均無明顯改變.孕婦如合并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減少癥,一般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出血,體表可見出血點,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時牙齦,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復發生,可引起貧血.孕婦如發現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點或粘膜出血,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治療.此外還應作如下措施: 1,多吃紅棗,連衣花生,桂圓等. 2,不用會損傷血小板的藥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傷. 4,提早入院待產,做好輸血,補充血小板的準備.分娩中盡量避免產道撕裂,預防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
2024-10-23 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