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手顫抖且人多時講話聲音發顫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特發性震顫、甲狀腺功能亢進、帕金森病、腦部疾病等。 1. 生理性因素:在情緒緊張、過度疲勞、劇烈運動后,可能出現短暫的手抖和聲音發顫,通常休息后可緩解。 2. 特發性震顫:病因不明,多有家族遺傳史,表現為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 3.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導致代謝亢進,神經興奮性增高,除手抖、聲音顫外,還常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癥狀。 4. 帕金森病:多見于中老年人,靜止性震顫為典型表現,還伴有運動遲緩、肌肉強直等。 5. 腦部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影響到控制運動和發聲的神經區域,也可能導致手抖和聲音發顫。 出現手抖和聲音發顫的情況,如果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甲狀腺功能檢查、頭顱 CT 或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22 17: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于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 臨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見病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上肢神經疾病與損傷、腦組織疾病和藥物中毒性手抖。建議您先去做甲亢五項排除甲亢疾病以及相關神經系統方面的的檢查。確診病因后進行治療。祝您:早日康復!
2024-10-22 17: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1、病理性因素。特發性震顫。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紐扣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神經系統檢查除手抖外無其它異常,目前治療這種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采用藥物治療。服藥可以改善癥狀,停藥后又復發,所謂“治標不治本”。特發性震顫進展非常緩慢或不進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2、心理因素。如果排除病理因素,手抖的另一常見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預期焦慮癥。這種問題常常制造了一個使病人感覺到恐懼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擔心工作有別人在場時手會發抖,結果別人來到你面前時,你的手真的在抖動了。在預期性焦慮癥中,引起心理反應的癥狀的焦慮會加劇或導致癥狀的產生。而癥狀的出現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這個惡性循環中,你被封閉起來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見,病人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如果癥狀不是很嚴重,對日常生活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不必過分關注。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建議消除緊張刺激源,改善認知,必要時候接受心理咨詢疏導。
2024-10-22 17: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建議:您好:根據你的描述,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于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臨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見病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上肢神經疾病與損傷、腦組織疾病和藥物中毒性手抖。建議您先去做甲亢五項排除甲亢疾病以及相關神經系統方面的的檢查。確診病因后進行治療。
2024-10-22 17: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其得名是因為一個名為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先描述了這些癥狀,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目前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癥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類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認其病因是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這里有一種叫黑質細胞的神經細胞,黑質細胞數量的逐漸減少,功能的逐步喪失,致使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減少,從而引起上述癥狀.根據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結果認為帕金森氏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系.根據發病原因,可把震顫麻痹癥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原發性震顫麻痹,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或者發病原因可能跟遺傳有關系,我們將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類叫做繼發性震顫麻痹,即因某種腦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錳,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類和丁酰酞苯類藥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郁等藥物中毒等),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腫瘤,等引起,我們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綜合征或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綜合征.帕金森氏病的癥狀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并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癥狀: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癥”.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鐘,叫做“凍結發作”.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鐘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癡呆的癥狀.
2024-10-23 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