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歲大學畢業生多關節疼痛,求診斷與治療
我今年22歲,大學剛畢業,從6月初開始,我感覺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和膝關節疼痛微腫,本地醫生囑靜脈注射青霉素加地塞米松,癥狀緩解,繼續青霉素靜脈注射,停用地塞米松兩天后,癥狀復發,繼續用地塞米松注射,強的松口服8天后癥狀完全消失,但是,人感覺飄飄的。停藥4天,肩關節等所有的大關節疼痛加劇,到湘雅附一院檢查,紅斑狼瘡全套正常,免疫全套正常,風濕全套C-反應蛋白19。8,血沉37,小便常規化驗紅細胞0到3個加號,白細胞兩個加號,血常規化驗白細胞11。1,血小板327,嗜酸粒細胞計數0。9,淋巴細胞18。9,嗜酸粒細胞百分比8。1。醫生開兩種藥:正清風痛寧緩釋片和雙氯芬酸納雙釋放腸溶膠囊加每天服用中藥一個星期,現在,踝關節以下腫,其他關節偶爾有點痛,動的時候就痛,不動則不痛。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22 歲患者出現多關節疼痛、腫脹,相關檢查有異常,治療后癥狀反復。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關節損傷、藥物副作用等。 1. 感染:如細菌感染,可引起關節炎癥。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雖然紅斑狼瘡、免疫全套正常,但不能完全排除其他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關節炎。治療可能會用到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等。 3. 代謝性疾病:如痛風,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可導致疼痛。治療藥物有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 4. 關節損傷:運動不當或外傷導致關節損傷。治療以休息、制動為主,可輔助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云南白藥膠囊。 5. 藥物副作用:之前使用的激素等藥物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需調整用藥方案。 關節疼痛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綜合多種檢查和臨床表現來明確診斷。患者應遵循醫生建議,進一步檢查,規范治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關節過度活動。
2024-10-22 17: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類風濕和風濕有某些相似之處,如都有風、寒、濕外因及關節疼痛,但兩者有本質的不同。一、病因不同:風濕病多數應稱風寒濕性關節痛,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不累及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愈,從中醫角度看風濕病屬寒痹癥,而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屬熱痹癥,即使有畏寒癥狀也是真熱假寒或里熱外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二、病理和癥狀不同:風濕病是脈道內血液循環不暢陰寒而痛。類風濕是脈道外有異物壓迫脈道不通而痛。從外觀看風濕病初期不腫,后期關節也不變形。類風濕初期手指、足趾小關節呈現對稱性腫脹,后期關節變形,風濕病脈象常見沉遲,類風濕脈象常見細數。三、治療法則不同:風濕病用一般抗風濕西藥或中醫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藥常能速愈,而類風濕用一般抗風濕中西藥不但不能治愈,有時反而會越治越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般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膩之物。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 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藥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欲,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 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合理搭配。 正確對待食補與藥補。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注意飲食宜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病程較長,如果患病后忌口太嚴,時間一長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對疾病的康復不利。一般說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飲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灼熱時,不宜進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虛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蝦、蟹、竹筍之類。一旦病情穩定,忌口即可放寬。
2024-10-22 17: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癥狀.一,藥物治療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一)非淄體抗炎藥此類藥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2)慢作用抗風濕藥此類藥物多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三)細胞毒藥物此類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2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4)腎上腺皮質激素本類藥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5)民間偏方《撐筋散》治療,這個辦法是患者不得已的情況下選用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醫是疑難病的最后一根救命草.2,外科療法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手術不能治愈疾病職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三,其他治療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本類疾病綜合治療的不可少的部分.風濕病學的現在和未來風濕病學是內科各專業學科中最年輕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它在我國僅有10余年的歷史.風濕性疾病是風濕病學中最受重視的疾病,均為原發于結締組織,關節的慢性病,醫務工作者應對之有正確的了解,并予合理的治療.風濕性疾病多和自身免疫相關,隨著免疫學的分子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有關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認識,自身抗體的檢測在臨床應用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用于治療的新的生物制劑已在積極驗證,為風濕性疾病開辟了新的治療方向,從而改善了這些疾病的愈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2024-10-22 17: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癥狀.一,藥物治療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等.
2024-10-22 17:4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根據你所說的情況應該是屬于小兒風濕!兒童類風濕病兒童類風濕病(juvenilerheumatoiddisease,JRD)是一種全身性結締組織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及關節腫痛,常伴皮疹、肝脾淋巴結腫大,若反復發作可致關節畸形。年齡越小,全身癥狀越重,年長兒常以關節受累為主。病因不清,一般認為與感染(病毒、支原體等持續感染);自身免疫;遺傳(患者血中HLA-DW7,HLA-DW8抗原檢出率高)及寒冷、潮濕、疲勞、精神因素等有關。其病理變化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的結締組織,但以關節的慢性非化膿性炎癥變化最為明顯。臨床表現多樣,根據關節癥狀與全身癥狀分為三型。1.全身型(still病)幼兒多見。發熱為此型主要癥狀,呈弛張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能自行緩解但易復發。伴一過性多形性皮疹,常隨體溫升降而時隱時現。關節癥狀較輕,部分病例后期出現多發性大關節炎癥狀。多數有肝、脾、淋巴結腫大。胸膜、心包或心肌可受累。2.多關節型學齡兒童多見。其特征是進行性多發性關節炎,隨后伴關節破壞。關節炎可由一側發展到對側,由小關節發展到大關節,先呈游走性,然后固定對稱。發作時產生腫痛與活動受限,反復發作者關節發生畸形強直。全身癥狀較輕。3.少關節型常侵犯單個或四個以內的關節,以大關節為主,多無嚴重的關節活動障礙,全身癥狀輕,少數患兒伴虹膜睫狀體炎。實驗室檢查白血球增高,以中性增高為主,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增高。兔疫球蛋白增高、部分病例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可為陽性。X線關節片可見骨質不同程度損害。主要是抗炎治療,可選用萘普生、布格勞、毗羅昔康(炎痛喜康)、吲哚美辛(消炎痛)。無效時加用羥氯喹、青霉胺等。腎上腺皮質激素用于心肌和眼部病變者或局部用藥治療(如滴眼、關節內注射)。1.體溫過高與非化膿性炎癥損害有關。2.軀體移動障礙與關節疼痛、畸形有關。3.焦慮與疾病對健康的威脅有關。4.潛在并發癥,藥物副作用與抗炎治療用藥有關。1.發熱的護理密切監測體溫變化,高熱時采用物理或藥物降溫法,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觀察有無皮疹、眼部受損及心功能不全表現,有無脫水體征。使用抗炎藥物進行病因治療。2.關節炎的護理觀察關節炎癥狀,有無晨僵、疼痛、腫脹、熱感、運動障礙及畸形。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利用夾板、沙袋等減輕關節疼痛,用被架保護患肢不受壓。教給患兒用放松、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控制疼痛或局部熱敷止痛。經常變換體位,適當作關節活動,防止關節攣縮。急性期過后盡早開始關節的康復治療,設計出允許范圍內的游戲方法以利患兒做適當活動。恢復關節功能,防止畸形。如運動后關節疼痛腫脹加重可暫時中止運動。3.心理護理多與患兒溝通,以便了解病情,給予患兒及家屬精神安慰。做好出院指導,使他們了解到本病雖病程長但預后好,使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自覺堅持長期治療。4.藥物副作用的觀察參閱本節“風濕熱”。
2024-10-23 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