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健康涵蓋眾多方面,包括疾病預防、身體保健、心理健康、飲食營養、運動鍛煉等。 1.疾病預防:定期體檢能早期發現潛在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接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能減少感染風險。 2.身體保健: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復體力和增強免疫力。適度曬太陽可促進維生素 D 合成。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期壓力,以防身體機能下降。 3.心理健康:學會情緒管理,通過冥想、傾訴等方式緩解焦慮和抑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增強心理韌性。 4.飲食營養:均衡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控制鹽、糖和油脂的攝入,預防心血管疾病。 5.運動鍛煉:堅持適量運動,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增強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運動前要做好熱身,避免受傷。 總之,關注健康要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入手,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保持身心的良好狀態。
2024-10-22 17: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適當的休息對高血壓是沒有任何影響的!高血壓是造成腦、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控制高血壓的主要目的是在降低血壓使之趨于正常水平的同時,保護靶器官使之免于或延緩由于高血壓造成的損害。降壓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是基礎治療,即使開始用藥物治療時,也必須堅持非藥物治療的配合方可收效。這包括減輕已超重的體重或肥胖、戒煙、限酒、控制每日食鹽攝入量在5克左右,注意平衡膳食、生活有規律、適當增加體力活動,保持心理平衡等。 治療藥物的選用,應根據治療對象的個體狀況,藥物的作用、代謝、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權衡利弊做出決擇。由于治療對象存在對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對其臨床狀況固可做出分析,但對療效和不良反應在用藥前頗難預料。因此,可先用一類藥物,如達到療效而不良反應少,可繼續應用;如療效不滿意,則改用另一類藥物或按合并用藥原則考慮加用另一類藥物;如出現不良反應而不能耐受,則改用其他類藥物。應用某一類藥物達到充分劑量之后,再考慮取舍問題。 1999年10月出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推薦使用的臨床一線降壓藥物有6大類:即利尿劑、b-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AT1)拮抗劑。各種藥物均有各自的優點及本身的局限性,臨床用藥時,應熟習各類藥物的優缺點,以及病人具體情況適當選用。例如利尿劑的降壓作用比較緩和,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特別老年人高血壓或心力衰竭的患者,但這類藥物可使痛風患者加重且可能影響血糖和血脂代謝。但利尿劑與其他降壓藥物合用時,常取得協同降壓療效,所以臨床上使用利尿劑降壓并不少見。又如新一類降壓藥物血管緊張素II受體(AT1)拮抗劑,是通過競爭性抑制血管緊張素II受體1達到降壓目的,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這類藥物具有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相當的降壓效果,但可避免后者引起的干咳不良作用。長期服用,改善高血壓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但這類藥物也有個別患者服用后有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昏等。AT1拮抗劑與其他類降壓藥物合作也可取得協同效果。 至于血壓水平控制到什么程度合適,我國的指南認為高血壓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適。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也應低于140/90mmHg以下。大型臨床試驗說明血壓是持續作用于人體重要器官的,因此,即使正常血壓者,血壓保持在本人可以耐受的低水平,比起正常血壓高水平者,其心腦血管合并癥也會明顯減少。因為要求更大程度地降低血壓,單降壓藥物常力不能及,聯合用藥則有協同和互補作用,每種藥物劑量也可相應減少避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最好聯合用藥時,品種不要過多,選用長效藥物,這當然還要根據“需要”和“可能”通盤考慮。某些復方降壓制劑在中國還在使用,也是根據中國國情而定的。 總之,高血壓在我國是慢性非傳染疾病中首先應高度重視的疾患,它造成的腦心等合并癥是我國國民死因中的首位。但如果在政府領導下開展社區防治,一定會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使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死亡率明顯下降,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2024-10-22 17: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從你的圖片來看,你是在陰莖的部位長了兩顆痘痘,而且已經發炎了,建議可以涂紅霉素軟膏,最近需要注意衛生。醫生回答:你有性生活嗎?追問:有是有過,能判斷出我這是得了什么嗎醫生回答:你是性生活后出現的癥狀嗎?追問:我印象中性生活都是帶套的,就是有一次開始沒帶套。過一會就又帶了的醫生回答:是那一次之后出現這樣的情況嗎?追問:可能是的醫生回答:會痛會癢嗎?追問:剛長出來一個小小的。癢,有時又不癢醫生回答:這樣多久了?追問:,中間都有個小黑點一樣的,半個多月了吧醫生回答:你的性生活,對方認識嗎,有沒有高危性生活。追問:之前是一個。現在慢慢的多起來了,我估計那女的很亂的。醫生回答:我建議你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比如梅毒這一些。追問:我這樣是去人民醫院還是去皮膚病性病醫院?醫生回答:人民醫院可以呀!追問:直接去人民醫院掛皮膚科?醫生回答:嗯嗯追問:之前我去皮膚科性病醫院看了。驗血了。那邊醫生說血好的,開了這藥膏給我,可是沒用,現在還多起來了醫生回答:檢查結果在嗎?追問:驗血單,上面顯示都是陰性,醫生說沒事的。叫我注意衛生。開了2支藥膏給我。醫生回答:。你主要檢查的是什么,是血常規還是梅毒這些。追問:血常規。艾滋病。梅毒好像都查的,那次抽了很多血,我化驗單上也看到有這些寫著醫生回答:但是這些檢查有可能是隱性的,也就是說有潛伏期。追問:照你看我圖片的狀況來看。我得了什么的可能性大?醫生回答:梅毒追問:這個能治療痊愈嗎?醫生回答:可以的,一般都用青霉素治療。追問:難治療嗎?費用這塊高嗎?醫生回答:。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費用相對來說就會高一些。追問:哦哦。你的意思是最好去人民醫院再全面檢查一下?醫生回答:是的追問:我昨晚問你們這里。有個醫生說是毛囊炎。有個說皮炎。可你又說梅毒,我都不知道相信哪一個了醫生回答:在檢查沒有出來之前,都是有可能性的。追問:那都要做哪些檢查呢醫生回答:?梅毒的檢查,包括RPR追問:直接去人民醫院。然后給醫生看情況。應該他們自己都會弄了吧?醫生回答:會的,你上次檢查是什么時候?追問:忘記了。差不多一個月前的樣子,上次是去皮膚病性病的醫院看的,也抽了血醫生回答:再去檢查一次。追問:這次去人民醫院,還是去上次那里再看一次?醫生回答:可以追問:你覺得去哪里看好?醫生回答:人民醫院是可以的,皮膚科都有抽血檢查。追問:你覺得我這樣的情況去人民醫院檢查還是去皮膚科性病醫院檢查好一些呢醫生回答:都可以的,一樣的追問:大是人民醫院大一點,皮膚科醫院就小一些醫生回答:是的追問:那還是去大點的看好一點吧醫生回答:好的,還有什么可以幫到您嗎?追問:對了。就是我患有牛皮癬。和這不搭嘎吧?醫生回答:沒什么關系。追問:嗯嗯。謝謝醫生回答:不客氣,麻煩您在結束的時候給個評價,謝謝你的支持。
2024-10-22 17: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醫生建議:你的B超單反映出的是有附件炎,慢性宮頸炎,宮頸囊中表示有慢性宮頸炎追問:附件囊腫怎么辦,比兩個月前長了2厘米醫生回答:一般是炎性的追問:吃藥能消失嗎醫生回答:可以喝金剛藤糖漿,可以的囊腫一般都可以治療好的,可以打消炎針或者吃消炎藥追問:子宮內膜厚1.2,我剛月經完事醫生回答:你是不是月經快來的時候去做的,你的年齡多大追問:不是,我剛完事,39,醫生回答:你的月經好嗎追問:這個是2月5號的陰室彩超,流產16天復查的彩超醫生回答:這個說明你有婦科炎癥追問:流產后第二個月退后14天醫生回答:有沒有月經來了遲遲不干凈追問:方式是雙側都有囊腫,這回看右側沒了,有醫生回答:一般那個有黃素囊腫的追問:來的時候也是有點就沒了,脫了兩天才來,那是什么?醫生回答:一般做B超的時候應該在月經干凈后,如果在排卵前后,有可能誤為囊中,追問:3月30號開始又月經,8號干凈了,之后有點粉色液體不多,上廁所時一擦有點,白帶有血絲,但是褲頭都沒有血絲,12號去做的彩超,可能事排卵了嗎?醫生回答:有可能,你的月經準1嗎追問:就完產不準,一月20日做的無痛人流醫生回答:之后月經不正常嗎追問:第一次不到一個月來了,很少,第二個月推遲14天醫生回答:你先調理月經,然后再說附件追問:有時候感覺疼是的醫生回答:可能是炎癥引起的追問:我吃金剛藤可以嗎醫生回答:可以治附件炎追問:為什么會長的這么快?醫生回答:你發現以后沒有用藥治療追問:后來,3月末肚子疼吃了一盒婦炎康就不疼了,就沒用藥醫生回答:是的,你是有炎癥得不行就掛鹽水追問:剛發現時吃一盒,共兩盒,斷開吃的醫生回答:堅持用七天,配合中藥,看看追問:昨天開的金剛藤,說的按療程吃,不是說囊腫大了得手術嗎醫生回答:超過五公分手術追問:我這不也快了嗎?醫生回答:先用藥治療追問:4.531醫生回答:知道,如果是炎性的她很快會縮小的追問:我右側就自己沒了,左側兩個月長2厘米醫生回答:不要緊張一般用藥都可以這的,可以治療的追問:害怕手術或者病變了,慢性宮頸炎怎么能好?會傳染給對方嗎?醫生回答:一般應該不會的,如果長得很快你就去化驗個腫瘤因子追問:慢性宮頸炎怎么能好?會傳染給對方嗎?醫生回答:不會,陰道放藥追問:我都用過,也沒感覺有什么不舒服醫生回答:那個宮頸炎現在不要緊了,他只是一個恢復的過程追問:附件我就吃金剛藤就可以拿?還用啥?醫生回答:宮頸是以前有炎癥,恢復后的表現,可以,配點阿莫西林或者頭孢呋辛酯片,你還有問題嗎,關閉后給個評價謝謝追問:多久再復查,好的醫生回答:七天后去復查追問:嗯,謝謝醫生回答:不客氣記得去評價一下謝謝追問:嗯
2024-10-22 17: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您好:無其他異常的話應該沒什么問題!婦女進入更年期,由于內分泌紊亂會使部分婦女分泌少量乳汁。以上都屬生理情況,不是病態。 乳腺癌的癥狀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糜爛或皮膚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等。雖然這些癥狀不一定具有特異性,但是了解這些癥狀,認識這些表現,將有助于我們對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當然某些癥狀的出現表明病變已非早期,故全面地,較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癥狀可使我們既不會因錯過治療時機而痛心不已,又無需過分擔心而影響正常生活。 一、乳腺腫塊 乳腺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約90%的患者是以該癥狀前來就診的。隨著腫瘤知識的普及,防癌普查的開展,這一比例或許還會增加。若乳腺出現腫塊,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解。 1、部位:乳腺以乳頭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將乳腺分為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及中央(乳暈部)5個區。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見,其次是內上。內下、外下較少見。 2、數目:乳腺癌以單側乳腺的單發腫塊為多見,單側多發腫塊及原發雙側乳腺癌臨床上并不多見。但隨著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一側乳腺癌術后,對側乳腺發生第二個原發癌腫的機會將增多。 3、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腫塊一般較小,有時與小葉增生或一些良性病變不易區分。但即使很小的腫塊有時也會累及乳腺懸韌帶,而引起局部皮膚的凹陷或乳頭回縮等癥狀,較易早期發現。以往因醫療保健水平較差,來就診時,腫塊往往較大。現今,隨著乳腺自我檢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開展,臨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 4、形態和邊界:乳腺癌絕大多數呈浸潤性生長,邊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狀,表面不光滑,有結節感。但需注意的是,腫塊越小,上述癥狀越不明顯,而且少數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潤較輕,呈膨脹性生長,表現為光滑、活動、邊界清楚,與良性腫瘤不易區別。 5、硬度:乳腺癌腫塊質地較硬,但富于細胞的髓樣癌可稍軟,個別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頭狀癌。少數腫塊周圍,有較多脂肪組織包裹觸診時有柔韌感。 6、活動度:腫塊較小時,活動度較大,但這種活動是腫塊與其周圍組織一起活動,與纖維腺瘤活動度不同。若腫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則活動度減弱;腫瘤進一部累及胸大肌,則活動消失。讓患者雙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縮,可見兩側乳腺明顯不對稱。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則完全固定,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皮膚水腫可以呈橘皮狀,稱“橘皮征”,腫瘤周圍皮下出現結節稱“衛星結節”。 在乳腺良性腫瘤中,表現為乳腺腫塊的也不少見,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纖維腺瘤。該病以年輕女性多見,40歲以上發病率低。腫瘤常為實性、質韌、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觸摸有滑動感,一般無皮膚粘連,亦不引起乳頭回縮。導管內乳頭狀瘤,腫塊常很小,不易捫及。稍大者可在乳暈周圍捫及小結節,臨床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癥狀。乳腺小葉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腫塊,而以局部乳腺組織增厚為主,質地較韌,無包膜感,在月經來潮前常有脹痛。 有些僅表現為乳腺局部腺體增厚并無明顯腫塊,無清楚邊界,大多數被診斷為“乳腺增生”。但仔細檢查增厚區較局限,同時伴有少許皮膚粘連時應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攝片。 二、乳腺疼痛 乳腺疼痛雖可見于多種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腫瘤的常見癥狀,不論良性或惡性乳腺腫瘤通常總是無痛的。在早期乳腺癌中,偶有以疼痛為唯一癥狀的,可為鈍痛或牽拉感,側臥時尤甚。有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出現乳腺疼痛并伴有腺體增厚者,乳腺癌檢出率將增高。當然,腫瘤伴有炎癥時可以有脹痛或壓痛。晚期腫瘤若侵及神經或腋淋巴結腫大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可有肩部脹痛。 三、乳頭溢液 乳頭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頭溢液主要見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頭溢液是指非生理狀態下的乳腺導管泌液。通常所說的即指后者。乳頭溢液可因多種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較易為患者注意,是臨床上約10%的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種乳腺疾病的癥狀中,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腫塊和乳腺疼痛。 1、乳頭溢液按其物理性狀可分為:血性、血清樣、漿液性、水樣、膿性、乳汁樣等。其中漿液性、水樣和乳汁樣溢液較為常見,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變位于大導管時,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較小導管時,可為淡血性或漿液性;如血液在導管內停留過久,可呈暗褐色;導管內有炎癥合并感染時,可混有膿汁,液化壞死組織可呈水樣、乳汁樣或棕色液;乳腺導管擴張癥液體常為漿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變引起,有少數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雙側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樣或水樣。 2、乳頭溢液的病因主要分為:乳外因素和乳內因素。 乳腺癌患者有5%~10%有乳頭溢液,但以乳頭溢液為唯一癥狀僅1%。溢液常為單管性,性狀可以多種多樣,如血性,漿液性,水樣或無色。乳腺癌原發于大導管者或形態屬導管內癌者合并乳頭溢液較多見,如導管內乳頭狀瘤惡變,乳頭濕疹樣癌等均可以有乳頭溢液。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多數人認為乳腺癌甚少伴發乳頭溢液,而且即使出現溢液都幾乎在出現腫塊之后或同時出現,不伴腫塊者甚少考慮為癌。但近來研究表明,乳頭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別是導管內癌較早期的臨床表現,而且在未形成明顯腫塊之前即可單獨存在。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多發生乳頭溢液的疾病,占全部乳頭溢液病變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暈區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可單發或多發,年齡分布在18~80歲不等,主要30~50歲多見。腫瘤直徑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于3.0cm常為惡性可能。溢液性質多為血性或漿液性,其他少見。一般認為發生于大導管的乳頭狀瘤多為單發,甚少癌變,而中小導管者則常為多發,可見癌變。兩者為同類病變,只是發生部位、生長過程不同而已。 囊性增生病雖非腫瘤,但是乳腺組織最常見的良性病變,多見于40歲左右,絕經后少見。其中,囊腫、乳管上皮增生、乳頭狀瘤病三種病理改變是其溢液的基礎。性質多為漿液性,本病合并溢液只占5%。 四、乳頭改變 乳腺癌患者若有乳頭異常改變,通常表現為乳頭糜爛或乳頭回縮。 1、乳頭糜爛:有一種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現,常伴瘙癢,約2/3患者可伴有乳暈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腫塊。起始,只有乳頭脫屑或乳頭小裂隙。乳頭脫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結痂,揭去痂皮可見鮮紅糜爛面,經久不愈。當整個乳頭受累后,可進一部侵及周圍組織,隨著病變的進展,乳頭可因之而整個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現乳腺腫塊,爾后出現乳頭病變。 2、乳頭回縮:當腫瘤侵及乳頭或乳暈下區時,乳腺的纖維組織和導管系統可因此而縮短,牽拉乳頭,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縮入乳暈后方。此時,患側乳頭常較健側高。可能出現在早期乳腺癌,但有時也是晚期體征,主要取決于腫瘤的生長部位。當腫瘤在乳頭下或附近時,早期即可出現;若腫瘤位于乳腺深部組織中,距乳頭較遠時,出現這一體征通常已是晚期。當然,乳頭回縮,凹陷并非均是惡性病變,部分可因先天發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癥引起,此時,乳頭可用手指牽出,非固定。 五、皮膚改變 乳腺腫瘤引起皮膚的改變,與腫瘤的部位、深淺和侵犯程度有關,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1、皮膚粘連:乳腺位于深淺兩筋膜之間,淺筋膜的淺層與皮膚相連,深層附于胸大肌淺面。淺筋膜在乳腺組織內形成小葉間隔,即乳房懸韌帶。當腫瘤侵及這些韌帶時,可使之收縮,變短,牽拉皮膚形成凹陷,狀如酒窩,故稱“酒窩征”。當腫瘤較小時,可引起極輕微的皮膚粘連,不易察覺。此時,需在較好的采光條件下,輕托患乳,使其表面張力增大,在移動乳房時多可見腫瘤表面皮膚有輕微牽拉、凹陷等現象。如有此癥狀者應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腫瘤很少有此癥狀。 2、皮膚淺表靜脈曲張:腫瘤體積較大或生長較快時,可使其表面皮膚變得菲薄,其下淺表血管,靜脈常可曲張。在液晶熱圖和紅外線掃描時更為清晰,常見于乳腺巨纖維腺瘤和分葉狀囊肉瘤。在急性炎癥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腫瘤也常有淺表靜脈曲張。 3、皮膚發紅:急、慢性乳腺炎時,乳腺皮膚可有紅腫。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見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時皮膚顏色淡紅到深紅,開始比較局限,不久擴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膚,同時伴皮膚水腫、增厚、皮膚溫度升高等。 4、皮膚水腫: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腫瘤細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區被腫瘤細胞浸潤,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內淋巴液積聚,皮膚變厚,毛囊口擴大、深陷而顯示“橘皮樣改變”。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見其外下方有輕度皮膚水腫,如雙側對稱,乃因局部循環障礙所致;如為單側,則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膚引起潰瘍,若合并細菌感染,氣味難聞。癌細胞若浸潤到皮內并生長,可在主病灶的周圍皮膚形成散在的硬質結節,即“皮膚衛星結節”。 六、腋窩淋巴結腫大 乳腺癌逐步發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區轉移。其中,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推動,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腫大的淋巴結如果侵犯、壓迫腋靜脈常可使同側上肢水腫;如侵及臂叢神經時引起肩部酸痛。檢查腋窩淋巴結時,應使患側上肢盡量放松,這樣才可捫及腋頂。若能觸及腫大淋巴結尚需注意淋巴結的數目、大小、質地、活動度及其表面情況,以和炎癥、結核相鑒別。 如果乳房內未及腫塊,而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第一癥狀而來就診的比較少,當腋窩淋巴結腫大,病理證實是轉移癌時,除仔細檢查其淋巴引流區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腫瘤。若病理提示是轉移性腺癌,要注意“隱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時,多未能發現乳房病灶,鉬靶攝片或許有助于診斷。淋巴結行激素受體測定,若陽性,即使各項檢查都未能發現乳房內病灶,仍然要考慮乳腺來源的腫瘤。 乳腺癌可向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還可通過前胸壁和內乳淋巴網的相互交通,向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約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甚至對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以上只是對乳腺腫瘤,尤其是乳腺癌的基本癥狀作一簡單描述,只要廣大女性能有較強的防癌意識,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認真地做好自我檢查,隨著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癥絕不是不治之癥。
2024-10-22 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