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精神因素、局部刺激、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搔抓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避免誘因、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 1. 避免誘因:患者應注意放松心情,減少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避免摩擦、搔抓皮損部位。 2. 外用藥物:可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地塞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也可選擇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 3. 口服藥物:瘙癢嚴重時,可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還可服用鎮靜劑,如谷維素片。 4. 物理治療: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對部分患者有效。 5. 中醫治療:根據病情,可采用中藥內服、外用,或針灸等方法輔助治療。 神經性皮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堅持治療。同時,要注意皮膚護理,避免病情加重。
2024-10-22 17: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以瘙癢和苔蘚樣病變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治療方法雖多,但復發率高。中醫認為,該病多為濕熱邪毒侵襲所為,當以清熱利濕,活血散結為治,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局部,能較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中成藥外治法先將皮損處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后涂敷硫磺軟膏,然后將消毒紗布外敷包扎,每日換藥1次,兩周為1療程,一般輕者1個療程即可治愈,重者2~3個療程可見明顯療效,或局部常規清洗后拭干,而后將傷濕止痛膏均勻貼于患處,抹平,3~4天換藥1次。輕者12~20日后可愈,皮損厚者約16~30日可愈。為縮短病程,可先在患處抹上水楊酸酒精或激素類軟膏,然后再貼敷。敷藥療法吳茱萸5克,硫磺10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周?;蚵斗浞?個,明礬30克,甜酒250克。將蜂房與明礬共研細末,放入甜酒中,煮成糊狀。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2~3次,連續3~5周。 藥醋療法苦參200克,陳醋500毫升,密封浸泡5~7天。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7~10天?;螯S柏50克,食用醋精200毫升,密封浸泡5~7天。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醋液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7~10天。研究發現,高濃度醋酸的脫水作用可使患部皮膚萎縮,患處呈現灰白色,隨著角質的剝脫和溶解,患處苔蘚樣鱗屑會逐漸脫落。藥酊療法徐長卿、苦參各50克,75%酒精適量,密封浸泡5~7天。使用時局部常規消毒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7~10天。或活蟾蜍1只,95%酒精300毫升,密封浸泡兩周,去除蟾蜍,取液備用。局部常規清洗后,用棉簽蘸藥外搽患處,每日1~3次,以愈為度。藥浴療法蒼耳子、白癬皮、蛇床子各30克,荊芥、防風、川椒、薄荷、苦參、明礬各10克,加水適量,煎取100毫升,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3次,每劑藥可用兩天,連續7~10劑。
2024-10-22 17: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本病好發于頸部,四肢,腰骶,以對稱性皮膚粗糙肥厚,劇烈瘙癢為主要表現的皮膚性疾病.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為常見多發性皮膚病,多見于青年和成年人,兒童一般不發病.夏季多發或季節性不明顯.神經性皮炎由細菌感染,長時間不治療,皮脂侵蝕毛囊,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導致毛囊被破壞毛發不長逐漸引起脫發癥狀. 神經性皮炎與皮脂分泌過剩,飲食,生活,細菌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長時間不治療,皮脂侵蝕毛發,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導致神經衰弱,頭部毛發破壞逐漸引起脫發癥狀,最終導致斑禿或者脫發,因此發現以后要及早治療. 治療神經性皮炎,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經性皮炎藥水,或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貼用膚疾靈或特美膚涂膜,皆有效果.嚴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線照射,或用同位素90鍶貼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紅腫,則需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明顯皮膚損害的皮膚病,即是瘙癢癥.不過嚴格地說,它應該屬于末梢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病人會感到全身瘙癢,呈陳發性,如蟲爬,蟻走或有燒灼感.感情沖動,溫度變化,衣物摩擦等,均可誘發瘙癢,或使病情加重.初起時,皮膚上并無任何異常.但搔抓日久,皮膚發紅,進而表皮剝脫,產生血痂,皮膚增厚,色素加深.抓破的皮膚還會發炎化膿.當然,并非瘙癢的都是瘙癢癥.如老年人皮膚萎縮退化,干燥而易瘙癢,稱為老年性瘙癢癥
2024-10-22 17: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醫生建議: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建議使用力康霜,可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對引起手足癬(腳氣、鵝掌風)、體股癬、花斑癬(汗斑)、龜頭炎、女陰瘙癢、皮炎(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早晚局部外搽,按摩至吸收。,用藥期間,忌煙,忌酒,及生冷食物,宜清淡。若用藥后癥狀無改善,或出現其他嚴重癥狀時,應去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再進行治療。
2024-10-22 17:4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因: 1.精神因素:目前認為是發生本病的主要誘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 2.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為致病因素. 3.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明顯的皮膚損害.多發生在頸后部或其兩側,肘窩,國窩,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現,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頂丘疹,皮膚增厚,皮脊突起,皮溝加深,形似苔蘚.常呈淡紅或淡褐色.劇烈搔癢是其主要的癥狀.如全身皮膚有較明顯損害者,又稱之為彌漫性神經性皮炎. 中醫認為:此病主要以內因為主,由于心緒煩擾,七情內傷,內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較紅,瘙癢較劇,因心主血脈,心火亢盛,伏于營血,產生血熱,血熱生風,風盛則燥,屬于血熱風燥.病久,皮損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蘚化者,此因久病傷血,風盛則燥,屬于血虛風你好,治療神經性皮炎,當然首先應該解除可能發生的病因.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經性皮炎藥水,或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貼用膚疾靈或特美膚涂膜,皆有效果.嚴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線照射,或用同位素90鍶貼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紅腫,則需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明顯皮膚損害的皮膚病,即是瘙癢癥.不過嚴格地說,它應該屬于末梢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病人會感到全身瘙癢,呈陳發性,如蟲爬,蟻走或有燒灼感.感情沖動,溫度變化,衣物摩擦等,均可誘發瘙癢,或使病情加重.初起時,皮膚上并無任何異常.但搔抓日久,皮膚發紅,進而表皮剝脫,產生血痂,皮膚增厚,色素加深.抓破的皮膚還會發炎化膿.當然,并非瘙癢的都是瘙癢癥.如老年人皮膚萎縮退化,干燥而易瘙癢,稱為老年性瘙癢癥.中藥治療方法方劑 方劑1 何首烏18克,當歸,荊芥各5克,胡麻,苦參,生地各15克,白芍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用10劑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2 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搗成糊狀,微熱.用力搽患處,每日2-3次,連用1周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3 鮮絲瓜葉適量 制用法:洗凈搗爛.搽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隔天1次,7次為1療程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4 荊芥,防風,生地,當歸,蟬蛻,蒼術,茯神,石膏,苦參,知母,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心煩失眠,夜間癢甚者,加煅龍骨或牡蠣30克;奇癢難忍者,加僵蠶或烏梢蛇10克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5 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為細末,用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涂抹患處,每天可輕涂1次,涂抹后發皰即止,以防過度損傷.水皰應使用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6 斑蝥克,硫黃,雄黃,樟腦各10克,烏梅肉5克,地塞米松片1.5毫克,撲爾敏片40毫克,二甲基亞砜10毫升,凡士林適量 制用法:先將斑蝥,烏梅肉,雄黃,硫黃,地塞米松,撲爾敏分別研末過100目篩,共置乳體中充分研磨混合備用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7 苦參50-70克,生地30克,蟬蛻,荊芥,桂枝,丹皮,當歸,川芎,甘草各10克,細辛5克,羌活,赤芍各15克,全蟲25克,蜈蚣6條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8 苦參,首烏,當歸,白芍各15克,生地20克,玉竹,小胡麻,秦艽各9克,炙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血虛風燥證 方劑9 蒼耳子15-24克,防風9-12克,烏梢蛇,當歸,赤芍,白蒺藜各9-15克,丹皮9克,雞血藤15-30克,生地,地膚子,白鮮皮各18-30克,蟬衣6-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神經性皮炎 方劑10 泡參,沙參,白芍,紅活麻各30克,白術,茯苓,生地,地骨皮各15克,陳皮,甘草各10克,當歸,丹皮,鉤藤(后下)各12克,黃芪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2024-10-22 2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