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十二指腸潰瘍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不良生活習慣、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等。 1.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破壞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屏障,引發潰瘍。確診后需進行根除治療,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等。 2.藥物刺激: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損傷黏膜。此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3.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酗酒、吸煙等。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 4.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焦慮等可導致胃酸分泌異常。應注意調節情緒,減輕壓力。 5.遺傳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傾向。 總之,一旦確診十二指腸潰瘍,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同時,要定期復查,以監測病情變化。
2024-10-22 16: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彎曲桿菌感染所致,潰瘍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時稱復合性潰瘍. 潰瘍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其疼痛多為周期發作,秋季至春季是發作季節,可由氣候寒冷或飲食不潔而誘發,胃小彎潰瘍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時發生,十二指腸潰瘍或胃幽門部潰瘍,多發于餐后3~4小時,有時可在半夜發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無固定也缺乏明顯的時間規律.飲食治療 胃腸濕熱證是由于偏食肥膩,辛辣,甘甜食物或飲酒,以及濕邪化熱,引起濕熱蘊阻腸胃的病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常出現或伴有此證. 1.胃腸濕熱證的臨床表現及宜忌食物 臨床表現: 以胃腑濕熱為主的癥狀:胃部疼痛伴有灼熱,燒心感,口干,口苦;以腸道濕熱為主的癥狀:腹痛,泄瀉,瀉下急迫,瀉而不爽,肛門灼熱,糞色黃褐而臭;以上兩者的共同點是均有口粘,口渴但不想飲水,小便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宜食食物: 性質寒涼,味淡或苦,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莜麥,玉米,薏米,小麥,小米,赤小豆,綠豆,蠶豆,苦瓜,黃瓜,冬瓜,大頭菜,空心菜,金針菜,莧菜,萵苣,茭白等. 忌食食物: 性質溫熱,有補益助熱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海參,鏈魚,草魚,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味辛辣性溫熱,易助熱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磁膩味厚,易生濕,加重濕證的食物,如山藥,糯米,紅棗,蜂蜜,龍眼,花生,西瓜,松子,豬肉,牛奶,枇杷等. 具有收澀而可滯留濕邪的食物,如烏梅,蓮子,石榴,芡實等. 2.食療參考方 a.赤小豆薏米飲: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燉煮30分鐘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燉30分鐘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將兩次的汁液攪勻,溫飲或涼飲. b.金針冬瓜湯:干金針菜20克,切段,開水浸泡20分鐘后與50克冬瓜絲入沸湯,片刻即好,加鹽,味精,點幾滴香油. c.素燒苦瓜:新鮮苦瓜200克,切絲,先用開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鍋燒炒至九成熟,出鍋,勾欠(含有鹽,味精)澆汁.防治要點 1.應規律進餐,可以少量多次,并避免粗糙,過冷,過熱和刺激性大的飲食如辛辣食物,濃茶,咖啡等. 2.戒煙限酒. 3.緩解精神緊張. 4.必要時使用藥物促使潰瘍加速愈合.有些藥物能夠使胃酸分泌減少,有些藥物會給潰瘍面敷上一層諸如鋁鹽或蛋白質的保護膜;應禁用能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建議食品及食用方法 1.螺旋藻食用螺旋藻后,螺旋藻能夠迅速分解成細微粒子,緊貼在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由此促進粘膜再生,修復已損傷的粘膜,使胃部倍感舒適. 2.磷脂磷脂可促進細胞活化,組織再生修復.3.優質蛋白優質蛋白中含有全面,豐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很好地解決胃部營養的滋補問題. 食用方法 輕度潰瘍:每日螺旋藻4粒,磷脂4粒,優質蛋白1包,每天早晨食用,以上食品一次連續食用60天. 重度潰瘍:每日螺旋藻5~10粒,磷脂5~15粒,每日分兩次食用,以上食品一次連續食用90~180天.
2024-10-22 16: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彎曲桿菌感染所致,潰瘍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時稱復合性潰瘍. 潰瘍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其疼痛多為周期發作,秋季至春季是發作季節,可由氣候寒冷或飲食不潔而誘發,胃小彎潰瘍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時發生,十二指腸潰瘍或胃幽門部潰瘍,多發于餐后3~4小時,有 無并發癥的潰瘍病應內科治療,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癥狀和促進潰瘍愈合,防止復發和并發癥的出現. 1.一般處理患者應禁煙酒和對胃腸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藥物,如咖啡,類固醇激素,NSAIDs等.治療期間應軟食,少食多餐,生活有規律,并適當休息. 2.藥物治療 (1)H2受體拮抗劑:是治療潰瘍病的主要藥物,對DU治療效果較好.可用甲氰咪胍(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藥物治療.西咪替丁常用用法為:200mg,日服3次,400mg臨睡前再服;4周愈合率為70%~80%,8周幾乎為100%,給予800mg/d維持量,一年內復發率為44%,如潰瘍愈合后不給維持量預防復發,則一年內復發率50%以上.雷尼替丁的常用方法為:150mg,日服2次,愈合后給予維持劑量150mg每晚臨睡前再服;4周潰瘍愈合率為50%~90%,8周為83%~93%,應用維持劑量者一年復發率為35%左右.法莫替丁的用法為20mg,日服2次或40mg每晚臨睡前服;療效與雷尼替丁相近. (2)H+-K+ATP酶(質子泵)抑制劑:以奧美拉唑(洛賽克)為代表,是目前最新和抑酸作用最強的藥物,并具有黏膜保護和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奧美拉唑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不僅能迅速緩解活動性潰瘍的癥狀加速潰瘍愈合,而且在長期治療中有可靠的維持愈合的作用.每日應用20~60mg的奧美拉唑,大約有64%的患者在治療2周后癥狀消失,潰瘍愈合.與H2受體拮抗劑相比,奧美拉唑對緩解疼痛的效果出現得更快,潰瘍愈合率更高. (3)抗幽門螺桿菌(Hp)治療:對Hp有明確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主要有鉍劑,甲硝唑或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環素,呋喃唑酮等.殺滅Hp可提高療效和防治復發.但目前尚無單一藥物可有效根除Hp,二聯用藥也根除率不高,故目前主張三聯用藥.有關治療方案很多,常用的方案有:①奧美拉唑20mg(或蘭索拉唑30mg)+克拉霉素250mg~500mg+甲硝唑400mg,2/d,療程7天;②奧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甲硝唑400mg,2/d,療程14天;③鉍劑(如De-Nol)120mg+四環素250mg+甲硝唑200mg,4/d,療程14天. (4)保護胃粘膜促進潰瘍愈合的藥物:此類藥物有硫糖鋁和膠體鉍,它們對胃酸無抑制和中和作用.其主要作用是能與潰瘍創面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一層保護膜,使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膠體鉍(三鉀二枸櫞酸鉍鹽,De-Nol)對幽門螺桿菌有抑制作用,服藥6周后,DU的愈合率達70%~90%,但停藥后復發率高達80%. (5)其他:抗膽堿能藥物能抑制乙酰膽堿對毒蕈堿受體的作用,減少胃酸分泌,但不如H2受體拮抗劑有效,目前已不是治療潰瘍病的首選藥物,僅作為輔助治療.嗎丁啉可促進胃排空,利于潰瘍的愈合.丙谷胺被認為能阻斷胃泌素受體而減少胃酸分泌;前列腺素能抑制胃酸分泌并具有細胞保護作用,可增強黏膜的抵抗力.
2024-10-22 16: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醫生建議: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如果嚴重請及時到醫院治療。如果是輕度的,建議使用鋁碳酸鎂咀嚼片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食管炎、反酸、燒心、飽脹、惡心、嘔吐等病癥。本品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癥狀未緩解,請咨詢醫師或藥師。兒童用量請咨詢醫師或藥師。急腹癥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妊娠期頭3個月,嚴重心、腎功能不全者,高鎂血癥、高鈣血癥者慎用。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注意日常飲食,盡量清淡點。希望我的回復可以幫到您,祝您早日健康。
2024-10-22 16:4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減少損害因素的藥物1,抗酸劑能結合或中和胃酸,減少氫離子的逆向彌散并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緩解疼痛,促進潰瘍愈合.常用的抗酸劑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類.可溶性抗酸藥主要為碳酸氫鈉,該藥止痛效果快,但易被消化道吸收,長期和大量服用可引起鈉潴留和代謝性堿中毒,并在胃內產生CO2有引起繼發性胃酸增高的缺點,故臨床上不單獨使用.不溶性抗酸劑有碳酸鈣(0.5-1.0每日3次),氧化鎂(0.5-1.0每日3-4次),氫氧化鎂(15%10-20毫升每日3次)氫氧化鋁(0.5-1.5每日3-4次)或凝膠劑(10-15ml每日3-4次),次碳酸鉍(0.5-1.0每日3-4次)等.碳酸鈣本身是不溶性的,但與胃酸起中和反應后變成水溶性氯化鈣.用量多時可引起高鈣血癥,久服還可引起腎功能損害,用藥中應定期查血鈣,腎功,一般不長期服用,有腎功損害或老年人不宜用.中藥烏賊骨,珍珠粉主要成份也是碳酸鈣類.上述不溶性抗酸劑,一些可致便秘(如鉍劑)一些可致腹瀉(如鎂劑),故常將兩種或多種聯合或制成復方制劑使用,以增加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常用復方制劑有:胃舒平,鋁鎂合劑,胃瘍寧,樂得胃,MylantaⅡ,復方鈣鉍鎂等.(中和胃酸的作用決定于藥物顆粒的大小及在胃液中的溶解速度,顆粒越小溶解越快,中和作用越大.因此,藥物劑型的效能以液體如凝膠,溶液最佳,粉劑次之,片劑又次之,后者宜嚼碎服用.服藥時間,根據胃酸分泌及酸度測定結果,以餐后一小時及睡前給藥最佳.對大多數一日三餐的患者,適用于日4次療法.如癥狀未能控制,可增加給藥次數(縮短給藥間隔)而不需增加每次的劑量.療程一般服6-8周或痛消失后再服兩周.2,胃酸分泌抑制劑(1)抗膽堿能藥這類藥物能抑制迷走神經及壁細胞乙酰膽堿受體,從而抑制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有利于止痛及改善局部營養,還能延緩胃排空作用,有利于延長制酸藥物和食物的中和胃酸作用,適用于十二指腸潰瘍.但延緩胃排空可加重胃竇潴留,一般不宜用于胃潰瘍抗膽堿能藥物甚多,較常用的有:顛茄(浸膏10-30mg,酊劑0.5-1.0ml),阿托品(0.3-0.5mg),山莨菪堿(5-10mg),普魯本辛(15mg-45mg),胃長寧(1-2mg),胃安(0.5mg)和胃歡(15mg)等.服法為餐前1小時及睡前各一次.為迅速解痙止痛,必要時可用阿托品,山莨菪堿皮下注射.上述藥物均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如口干,視力模糊,心律增快,排尿困難等.禁忌證有:返流性食管炎,幽門梗阻,近期潰瘍出血,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在手術前及X線鋇餐檢查前亦宜停用.近年來合成一種新的選擇性作用于毒蕈堿受體亞群(M2)的拮抗劑,稱為哌吡氮平(Pirenzepine)僅作用于外分泌腺,眼及膀胱,對M1受體(平滑肌,心肌)作用極小.小劑量使用則選擇性阻斷壁細胞M2受體,抑胃酸分泌而無上述副作用,認為是較好的治療藥物,哌吡氮平的劑量與用法:每日100毫克,分別于早,午餐前服25mg,睡前服50毫克,四周為一療程.(2)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與壁細胞H2受體競爭結合,阻斷組胺興奮壁細胞的泌酸作用,是強有力的胃酸分泌抑制劑.目前常用的有兩種:甲氰米胍(Cemitidine)每日劑量1000mg(三次餐后各200mg,睡前400mg)目前多主張400mg每日2次或800mg每日1次,4-6周為一療程.為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可每晚睡前400mg,維持6-12個月.副作用發生率不到5%,有頭痛頭昏,嗜睡,男性乳房發育,粒細胞減少,皮疹,轉氨酶升高等,停藥后可以恢復.另一藥物為呋喃硝胺(Ranitidine)其作用優于甲氰米胍,只需150mg每日二次,或300mg每晚一次,療程4-6周,治愈率很高.副作用比甲氰米胍少見.新合成的法莫替丁(famotidine)作用更強而持久,每日服40mg.(3)亞砜咪唑(Omeragole)商品名洛賽克,是新近合成的一種最強的抑制胃酸分泌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其作用為抑制壁細胞分泌面的H+-K+ATP酶,即質子泵,從而阻斷了胃酸的分泌.作用強,持續時間長.用法:20-40mg,每天1次,2-4周一療程.據報導治愈率可達78-94%.(4)丙谷胺(Proglumide)是異谷氨酸的衍生物,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本藥分子結構與胃泌素末端相似,故認為其抑制胃酸作用主要是競爭阻斷壁細胞的胃泌素受體,但也有認為是影響壁細胞代謝的結果.其抑制胃酸作用不及H2受體拮抗劑.用法:200-400mg,每日3-4次口服.4-6周一療程.本藥對胃潰瘍的作用優于十二指潰瘍.(5)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劑15-15雙甲基PGE2甲酯和16-16雙甲基PGE2甲酯,內服可以抑制基礎胃酸分泌和胃泌素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壁細胞抑制CAMP的結果.同時還有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胃粘液分泌和對胃粘膜細胞的“保護”作用,有報道治療消化性潰瘍有良好效果,但價格昂貴目前難于推廣.(二)加強保護因素的藥物(1)硫糖鋁(sucralfate,ulcermin)是一種八硫酸蔗糖的氫氧化鋁鹽,在酸性環境下有些分子的氫氧化鋁根可離子化而與硫酸蔗糖復合離子分離,后者可聚合成不溶性帶負電的膠體,能與潰瘍面帶正電的蛋白滲出物相結合,形成一保護膜覆蓋潰瘍面,促進潰瘍愈合.硫糖鋁還具吸附膽汁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最近資料還發現其促進內生前列腺素的合成,并能吸附表皮生長因子(EGF)使之在潰瘍處濃集.本藥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均有較好的療效.餐前服可與潰瘍面相接觸,如用片劑,應咀嚼成糊狀后用溫水吞服,劑量每次1g,每日4-5次.(2)三鉀二枸櫞絡合鉍(tripotassiumdicitrao-bismuthate,TDB,商品名Denol)在酸性環境下,可絡合蛋白質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潰瘍面而促進其愈合.近年發現具有較強的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有液體和片劑兩種劑型,以液體為優.一般劑量為5ml,用溫水在飯前吞服,日服3次,睡前一次.此藥不吸收,鉍可使糞便呈黑色,副反應少.(3)生胃酮(carbenoxolone)是中藥甘草的衍生物,有促進粘液分泌,胃粘膜更新,分泌HCO-3和防止H+逆彌散的作用.對胃潰瘍頗有效.生胃酮有醛固酮樣的作用,能排鉀潴鈉可出現浮腫,高血壓,低鉀性堿中毒及低血鉀性肌病等.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者不宜使用,劑量為50-100mg,每日3次,4-6周為一療程.(三)抗菌治療由于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可能有關,TDB所含之鉍具有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也可加服抗菌劑如四環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痢特靈等.可提高潰瘍的治愈率,降低復發率.(四)其它胃復安,嗎丁啉,能促進胃排空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增強幽門括約肌張力,防止膽汁返流,適用于胃潰瘍,劑量為10mg,每日3-4次,餐前半個小時或睡前服,本藥不宜與抗膽堿藥物同用.胃復安的副作用有,嗜睡,錐體外系綜合征等.三,中醫療法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屬于“胃脘痛”范疇,按辯論施治,可分為①脾胃虛寒型,治則為溫脾健胃,益氣健中,代表方為黃芪建中湯加減;②肝郁氣滯型,治則為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代表方為柴胡疏肝散加減;③胃陰不足型,治則為滋養胃陰,代表方為一貫煎或麥冬湯加減;④血瘀型,治則為化瘀通絡,代表方為失笑散加減.四,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消化性潰瘍經內科治療后可以愈合,因此決定手術應取慎重態度.一般手術指征為:經過嚴格內科治療不愈的頑固性潰瘍,胃潰瘍疑是惡變者或有嚴重并發癥內科治療不能奏效者(見后).
2024-10-22 1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