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毛細血管擴張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部分人面部皮膚泛紅,并且肉眼就能看見一條條擴張的毛細血管,部分呈紅色或紫紅色斑狀、點狀、線狀或星狀損害的形象,這就是毛細血管擴張癥,俗稱血紅絲.是一種發生在面部或軀干部位的皮膚損害,大多數是后天性的,也有部分患者是先天性的,面部毛細血管擴張是影響美容的主要原因,多發于女性,臨床表現為面部的絲狀、點狀、星芒狀或片狀紅斑.仔細看能見到皮膚上許多紅色血管,就象一絲絲紅線頭.許多愛美的女士常常為自己潮紅的面龐十分困擾,可許多人也許不知道,紅血絲不僅僅會影響你的美麗,而且會影響你的健康,嚴重影響皮膚汲取營養,久而久之,導致皮膚養分供養不足,造成粗糙、干燥和過早衰老的癥狀.中醫理論中稱為“紅赤面”,其原因歸結為心經郁熱、血行不暢.血管布滿全身各臟器,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微細的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分布在皮膚和粘膜,毛細血管擴張指皮膚或粘膜表面的這些血管呈絲狀、星狀或蛛網狀改變.為鮮紅色,玻璃片壓迫后不退色,單發或多發,緩慢發展,或發生后無明顯增大,可限于某部位,也可范圍較廣泛,既可以是局部的改變,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特殊表現形式.大多不能自行消退,良性經過,影響美容.毛細血管擴張,可以原發,如血管痣,遺傳性良性毛細血管擴張等.也可以繼發于即硬皮病、酒渣鼻等疾病.常見的毛細血管擴張性疾病.毛細血管先天性畸形即先天性毛細血管壁薄弱,以致不能收縮.本病多自出生時或生后不久發生于面部、頸部和枕后、頭皮部.可單側,散發,亦可雙側,多發.最初皮膚或粘膜上有一個大小不一,淡紅色或暗紅,或紫紅色皮損,自針尖大小至一個肢體或半側軀干,哭鬧后顏色加深,界限清楚,形狀各異,不高出皮膚,局部則較高,壓迫后,部分或全部退色,表面光滑.隨年齡增長,如兒童或青壯年有可能在其上有癥狀或結節狀損害,多數發生在小腿和足部,可表現為疼痛性紫藍色結節和斑塊,尚可破潰.病理真皮上中部毛細血管擴張隨年齡增長,毛細血管擴張可增多,并延及真皮深層和皮下.2、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多發生在正常兒童,孕婦及有肝病患者.病因不明,可能與雌激素有關.皮損形態似蜘蛛,肉眼可見放射狀毛細血管擴張,似蜘蛛足.稍隆起,壓后可見動脈性搏動.大小不等,大至直徑1~1.5cm.好發于面部、頸部、手部,亦可發生于軀干上部.多數患者為單發,常常在一側,如多發者,有必要除外肝病.如發生在鼻粘膜、唇部的蜘蛛狀毛細血管擴張,難與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鑒別,如發生在兒童,多數持續存在,難以自然消退.如發生在孕婦,有望分娩后6個月左右消失,如再妊娠有在原處復發的可能.本病持續不退者亦屢見不鮮.3、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屬常染色體顯性傳病,以皮膚、粘膜及內臟的毛細血管和微靜脈擴張伴出血為特點.發病原因尚不明.其基本病理改變為先天性毛細血管舒縮缺陷,表現血管壁薄,有的毛自血管、小動脈及小靜脈的壁僅由一層內皮細胞組成,周圍也僅由一層無肌肉、無彈性的結締組織包圍,血管不能收縮,以至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發生血管瘤樣擴大,可出現動靜脈瘺.某些患者有血凝固異常,毛細血管周圍組織的纖維蛋白原致活劑成分增加,使纖溶活性提高而發生出血.多從兒童期發病,隨年齡增長發病亦逐漸增多.典型皮膚損害為:點狀鮮紅或紫紅色斑疹斑丘疹.一般直徑
2016-07-18 03: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關于導致毛細血管擴張的原因大多是微循環不太好,在中醫來看,這種情況也就是血瘀的表現,因此吃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肯定有幫助。
2016-07-18 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