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獲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發病與免疫、遺傳、感染、藥物等多種因素有關。患者常有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脾切除等。 1.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異常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多,如產生抗血小板抗體。 2. 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遺傳易感性,可能與某些基因變異相關。 3. 感染因素:病毒、細菌感染,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誘發本病。 4. 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磺胺類、解熱鎮痛藥等可能引起血小板減少。 5. 其他因素:長期接觸化學毒物、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導致發病。 總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疾病,需要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診斷和治療。患者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024-10-22 16: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癥狀,并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癥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征,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后,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藥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80%,多為10~4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后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迄今尚未被闡明.多認為是一種與免疫有關的疾病.
2024-10-22 16: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亦稱原發性或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外周血小板顯著減少,骨髓巨核細胞發育成熟障礙,臨床以皮膚粘膜或內臟出血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癥狀,并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癥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征,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據發病年齡,臨床表現,血小板計數,病程長短及預后將本病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癥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注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藥. 十,中醫中藥.
2024-10-22 16:2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醫生建議: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癥狀表現為出血,在發病前期,皮膚會出現針扎樣紅點,之后會發展成塊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黃豆粒,大的能達到手掌那么大。中醫辨證施治以止血為要。主要病機為熱、瘀、虛三種。治療方面,以清熱涼血止血、補氣陰、活血化瘀為主,同時應參以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等法,以達到標本兼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多發生于兒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為多見。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瘀點及瘀斑,皮膚黏膜出血,甚者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內臟出血。中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對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經驗也是很豐富的,因此也建議患者采用中醫中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整體調理、安全無副作用,效果還是很好的。
2024-10-22 16:2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治療上應結合病人的年齡,血小板減少的程度,出血的程度及預期的自然病情予以綜合考慮.對于出血嚴重,血小板計數<10×109/L甚或<5×109/L者,應入院接受治療.對于危及生命的嚴重出血,如顱內出血,應迅速予以糖皮質激素,靜脈內輸入免疫球蛋白,輸入血小板作為一線治療.甚至緊急脾切除也可作為一線治療措施.同時,避免使用任何引起或加重出血的藥物,禁用血小板功能拮抗劑,有效地控制高血壓以及避免創傷等.(一)糖皮質激素為成人ITP治療的一線藥物.可用潑尼松,劑量為1~2mg/kg·d,口服;對治療有反應的病人血小板計數在用藥一周后可見上升,2~4周達到峰值水平.待血小板數量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可逐漸減量,小劑量(5~10mg/d)維持3~6個月.對成人ITP,也可一開始即用小劑量潑尼松(0.25mg/kg·d)口服,其緩解率與常規劑量相似,而激素的副作用減輕.當足量的潑尼松應用長達4周,仍未完全緩解者,需考慮其他方法治療.出血嚴重者,可短時期內使用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靜脈滴注.激素治療ITP的反應率約60%~90%,取決于治療強度,期限和所界定的反應標準.皮質激素治療ITP的作用機制包括:①減少抗體包被的血小板在脾臟和骨髓中的消耗;②抑制脾臟抗血小板抗體的生成;③可能通過抑制骨髓巨噬細胞對血小板的吞噬作用,促進血小板生成;④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出血癥狀.(二)脾切除ITP病人脾切除的適應證包括:①糖皮質激素治療3~6個月無效;②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但減量或停藥復發,或需較大劑量(15mg/d)以上維持者;③使用糖皮質激素有禁忌者.由于有些病人對激素的治療效果呈延遲反應,故判斷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應該個體化,以確定脾切除的最佳時間.50%~80%的ITP病人切脾后血小板持續地升高至正常水平.通常在切脾后24~48h,血小板計數快速增加;手術后10天左右,血小板計數可達峰值,甚至達到1000×109/L.10%~15%的病人脾切除后不久或數年后復發,可能與存在副脾有關.故在脾切除術前,應用99m锝掃描技術,或CT掃描技術確定有無副脾;術中仔細探查副脾存在與否并予切除非常重要.脾切除后的感染發生率極低,尤其在術前應用了多價肺炎球菌疫苗者.脾切除的禁忌癥為①年齡小于2歲;②妊娠期;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三)免疫抑制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ITP的總體效果仍有待評價,該療法僅僅適用于對糖皮質激素及脾切除療效不佳或無反應者.常用藥物有:①環磷酰胺,1.5~3mg/kg·d,口服,療程需要3~6周,為保持持續緩解,需持續給藥,出現療效后漸減量,維持4~6周,或400~600mg/d靜脈注射,每3~4周一次.治療反應率約16%~55%.副作用包括白細胞減少,脫發,出血性膀胱炎等.②長春新堿:每次1~2mg,靜脈滴注,每周一次,給藥后一周內可有血小板升高,持續時間較短,4~6周為一療程.③硫唑嘌呤:100~200mg/d,口服,3~6周為一療程,隨后以25~50mg/d維持8~12周;④環孢素:主要用于難治性ITP的治療,250~500mg/d,口服,3~6周為一療程,維持量50~100mg/d,可持續半年以上.由于這類藥物均有較嚴重的副作用,使用時應慎重.(四)高劑量免疫球蛋白靜脈內注射多價高劑量球蛋白適用于以下情況:①危重型ITP:廣泛的粘膜出血,腦出血或其它致命性出血可能;②難治性ITP:潑尼松和切脾治療無效者;③不宜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ITP,如孕婦,糖尿病,潰瘍病,高血壓,結核病等;④需迅速提升血小板的ITP患者,如急診手術,分娩等.其標準方案為0.4g/kg·d,連用5天.起效時間約5~10天,總有效率60%~80%.治療ITP機制是:①封閉單核巨噬細胞Fc受體;②抑制抗體產生;③中和抗血小板抗體和調節機體免疫反應.(五)抗D血清輸入對于兒童型ITP或難治性慢性ITP,可靜脈輸入抗D血清給Rh(D)抗原陽性的ITP患者.機制是通過抑制巨噬細胞Fc受體功能,減輕其對抗體包被的血小板的清除而使血小板數量上升.抗D血清可引起輕度溶血性貧血,對Rh(D)陰性病人無效;血小板增加反應較慢,不適宜于脾切除術后的病人.(六)達那唑是一種弱化的雄激素,劑量為10~15mg/kg·d,分次口服,療程需2個月左右,對部分ITP有效.作用機制可能是達那唑抑制巨噬細胞Fc受體的表達.該藥有肝毒性,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肝功能變化.①顯效:無出血,血小板數恢復正常,持續3個月以上,兩年以上無復發者無基本治愈;②良效:無或基本無出血,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或較原來水平升高30×109/L以上,持續2個月;③進步:出血改善,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續半月以上;④無效:出血及血小板計數均無改善.
2024-10-22 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