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雞眼切除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涉及雞眼形成原理、手術過程、術后注意事項、可能的并發癥及預防、康復時間等。 1. 雞眼形成原理:雞眼是由于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增生。 2. 手術過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生會小心地切除雞眼組織。 3. 術后注意事項: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沾水和劇烈運動,遵醫囑按時換藥。 4. 可能的并發癥及預防:如感染,可通過規范的術后護理和使用抗生素預防。 5. 康復時間:一般 1-2 周傷口可逐漸愈合,但具體時間因人而異。 總之,雞眼切除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但術后護理至關重要,以促進傷口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024-10-22 15: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有可能長大的!雞眼是一種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于表面,呈圓形似雞眼故得其名。祖國醫學亦稱為“雞眼”和“肉刺”。中醫認為雞眼是由于足部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生長異常所致。現介紹幾則行之有效且簡便易行的療法,患者不妨一試。1.取蓖麻子1粒,用火燒蓖麻子外殼,待出油后,直接按在雞眼上,外用膠布固定,一般5~6天后脫落。2.取烏梅18g,研成細末,裝入瓶內,加香油浸泡7~10天,和勻即可。以1%溫鹽水泡患處30分鐘,待粗皮軟化后剪掉粗皮,取適量藥膏外敷,用紗布包扎,12小時換藥1次,3天為1療程。3.取烏桕葉嫩枝適量,折斷葉柄,取其乳白色汁,每天上午涂擦患處2次,每次5分鐘,晚上用熱水浸泡,并刮去軟化的角質。4.取地骨皮、紅花等量,共研成細末,加香油適量調成糊狀,于每晚熱水燙洗腳后涂于患處,外用無毒塑料薄膜覆蓋,再以膠布固定,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5.取蘆薈適量用水少許研為糊狀,于每晚熱水泡洗腳后,將藥糊涂于患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6.取蜂膠適量,于每晚熱水泡洗腳后,將蜂膠敷貼于患處表面,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10天為1療程。7.取紫皮獨頭蒜1個,蔥白10cm,花椒3~5粒,共搗如泥狀,視雞眼大小敷于雞眼上,并用藥棉搓一細條圍繞藥泥,使之不接觸正常皮膚,上用膠布外貼密封,24小時后除去膠布和藥泥,3天后雞眼開始變黑并漸脫落,1次未愈可再用。8.取干蜈蚣30條,烏梅9g,焙干研末,加菜油適量,浸泡10天成膏。先用1%溫鹽水浸泡患部30分鐘,待粗皮軟化后剪去,外敷本膏適量,用紗布包扎,每天2次,連用至愈。
2024-10-22 15: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雞眼是一種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于表面,呈圓形似雞眼故得其名。祖國醫學亦稱為“雞眼”和“肉刺”。中醫認為雞眼是由于足部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生長異常所致。現介紹幾則行之有效且簡便易行的療法,患者不妨一試。1.取蓖麻子1粒,用火燒蓖麻子外殼,待出油后,直接按在雞眼上,外用膠布固定,一般5~6天后脫落。2.取烏梅18g,研成細末,裝入瓶內,加香油浸泡7~10天,和勻即可。以1%溫鹽水泡患處30分鐘,待粗皮軟化后剪掉粗皮,取適量藥膏外敷,用紗布包扎,12小時換藥1次,3天為1療程。3.取烏桕葉嫩枝適量,折斷葉柄,取其乳白色汁,每天上午涂擦患處2次,每次5分鐘,晚上用熱水浸泡,并刮去軟化的角質。4.取地骨皮、紅花等量,共研成細末,加香油適量調成糊狀,于每晚熱水燙洗腳后涂于患處,外用無毒塑料薄膜覆蓋,再以膠布固定,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5.取蘆薈適量用水少許研為糊狀,于每晚熱水泡洗腳后,將藥糊涂于患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6.取蜂膠適量,于每晚熱水泡洗腳后,將蜂膠敷貼于患處表面,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10天為1療程。7.取紫皮獨頭蒜1個,蔥白10cm,花椒3~5粒,共搗如泥狀,視雞眼大小敷于雞眼上,并用藥棉搓一細條圍繞藥泥,使之不接觸正常皮膚,上用膠布外貼密封,24小時后除去膠布和藥泥,3天后雞眼開始變黑并漸脫落,1次未愈可再用。
2024-10-22 15: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雞眼是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的,建議你去醫院系統檢查看看下,評估下病情的嚴重程度。以針對性的選擇治療方案治療。
2024-10-22 15:4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雞眼是一種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于表面,呈圓形似雞眼故得其名。祖國醫學亦稱為“雞眼”和“肉刺”。“瘊子”是人們對尋常疣(或跖疣)的俗稱,中醫稱“千日瘡”。本病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起,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外傷對HPV感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長瘊子是感染病毒引起的,不是自身血液有病。但是本病發生與機體免疫狀態有關,免疫缺陷狀態者,如腎移植、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紅斑狼瘡病人疣的發病率增高。 瘊子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四類: (1)全身治療 中藥水煎內服,或以清熱解毒為主,或以理氣活血、軟堅散結為主,多能奏效。常用的中藥如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大青葉、馬齒莧、敗醬草,理氣活血的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當歸、牛膝,軟堅散結的龍骨、牡蠣、穿山甲等。內服同時還可配合外洗,效果更佳。 (2)局部藥物治療 可用10%~20%水楊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溶于等量的彈性火棉膠外涂疣體,或用5%5-氟脲嘧啶軟膏外涂,可使疣體環死、脫落。但可致局部刺激,出現紅腫、皸裂、疼痛、過敏反應、色素沉著等副作用。還有用0.1%爭光霉素生理鹽水溶液0.1ml注射于尋常疣或跖疣基底部,隔日1次,共2~3次即可脫落,此法副作用少。跖疣可用3%福爾馬林溶液作局部濕敷或浸泡,每天1次,每次15分鐘,連續4~8周,常有效。 (3)物理療法 包括冷凍、電灼、激光等方法。 (4)手術切除 術后易復發且易形成疤痕。 瘊子雖不是什么大病,卻會影響美觀,并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患者多希望尋求簡便而迅速的治療方法。目前最受醫生和患者青睞的要屬冷凍和激光治療,因其治療迅速、徹底、簡便易行而且副作用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對于單發或數目較少者可作首選。如果是多發或融合的面積較大的疣體,還是應采取綜合療法為宜,即內服中藥配合外洗中藥或細胞毒性藥物外涂以促使疣體脫落。
2024-10-22 1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