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覺醒來腳后跟特疼且加重,可能是由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刺、痛風、外傷等原因引起。 1.跟腱炎:長期過度使用跟腱,導致跟腱反復受到牽拉,引發炎癥。癥狀包括腳后跟疼痛、腫脹。治療以休息、冰敷、理療為主,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藥物。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長期承受應力刺激,出現無菌性炎癥。表現為足跟疼痛,尤其是晨起時明顯。治療方法有熱敷、按摩、拉伸,藥物可選擇塞來昔布、美洛昔康等。 3.骨刺:跟骨部位骨刺形成,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一般通過 X 線等檢查確診。治療包括減少活動、穿舒適的鞋子,必要時手術去除骨刺。 4.痛風: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足跟部,導致疼痛。患者常有高尿酸血癥病史。治療需控制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藥物可用秋水仙堿、別嘌醇等。 5.外傷:如磕碰、扭傷等導致足跟部損傷,出現疼痛。需注意休息,局部制動,可外用云南白藥氣霧劑等。 如果腳后跟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22 16: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秦龍 住院醫師
岳普湖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骨科
-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雖然從表面上看既不紅也不腫,但當站立或行走時都會感到疼痛,給行走帶來了極大不便,其疼痛的原因大部分是因腱膜受傷后,局部創傷性炎癥所致,少數因跟骨骨刺引起,中醫認為病因有:(1)肝腎虧損,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腎精充足,肝血盈滿,則筋骨強健,關節活動自如;足少陰腎經從足小趾下面開始,斜走足心,沿足跟部上行,其主干入肺部,其支脈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因此,足跟部與腎經相關,人到中年,腎精始虧,肝血欠盈,肝腎精血不足,致筋骨失養,久而久之,易致足跟痛.(2)感受外邪,久居濕地,常涉水濕,寒邪入侵,風寒濕邪侵入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致衛陽不固,經氣不利,導致足跟痛.因此足部保溫十分重要.(3)慢性勞損,常年從事久立工作,損傷元氣,致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從而使骨骼營養障礙,跟骨部受損,因而產生疼痛.(4)跌,挫傷,由于暴力外傷,跟部或跟部用力過度,損傷筋脈,致使氣血瘀滯不通而引起跟部疼痛.現將其家庭的防護治療簡述如下.(1)熱敷:熱水浴足是一種簡單且易行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無菌性炎癥反應,減輕足部的疼痛.(2)足部加墊:可以采取的方法有:①開窗法:即在較厚的(海綿或氈子塑料泡沫均可)鞋墊與跟骨痛相應部位剪成空洞,大小隨疼痛范圍而定.②墊高法:在足下痛點相應部位用綿花或舊布,毛巾等墊高鞋墊5~10mm,對跟下滑囊炎有持續擠壓按摩作用,促使局部炎癥擴散.(3)研磨法:腳踩圓球形(玻璃或鋼鐵,木材,膠制均可)直徑2~3cm.踩在跟痛點(脫鞋踩)流動研磨,每天2次,每次10min.(4)滾動法:將圓木棒或鐵棒踏在腳跟下,在地上前后流動,可以按摩全足部軟組織,對?腱膜炎,跟下囊炎和脂肪墊炎都很有效.每日1~2次,每次10min.
2024-10-22 16:3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說的情形,大多是慢性跟腱炎、跟骨骨刺或跟骨下脂肪墊等,注意受活動用力過多和磨擦的影響;而中老年人身體代謝的紊亂和退化也會影響和加重病情。建議:1,注意走路活動用力時給予必要性的保護固定,如彈性綁帶或護踝保護固定,以防止關節活動用力和磨擦的影響,減少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慢性炎癥;注意走路活動用力后或疲勞后的積極護理,如抬高患肢、熱水洗浴浸泡。2,疼痛期間,可給予經常性的中藥洗浴浸泡,之后給予中藥的包扎固定,以消炎止痛和促進周圍組織功能恢復;3,注意加強活血化瘀、補氣補血藥物的調理,以改善肢體的功能狀態和血液循環。中老年人受年齡和身體代謝的影響,已不可能“去根”,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減少疼痛、穩定病情、改善肢體的功能狀態。
2024-10-22 16:3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醫生建議:你好,可以用莫匹羅星軟膏為局部外用涂于患處抗生素,治療革蘭氏陽性球菌尤其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皮膚感染,對耐藥金葡菌也有效。對某些陰性菌有一定作用。如:膿皰病、癤腫、毛囊性及濕疹合并感、潰瘍合并感染、創傷合并感染本品應外用,局部涂于患處。必要時,患處可用輔料包扎或敷蓋,每日3次,5天一療程,必要時可重復一療程。飲食宜清淡.辛辣、生冷、油膩食物,祝早日康復
2024-10-22 16:3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腳后跟疼痛有好多原因,主要有韌帶發炎絕大多數的腳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后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跟腱炎(Achillestendonitis)是指跟腱發生了炎癥。一般來說,它是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導致的,例如打籃球。筋膜炎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癥反應,當機體受到風寒侵襲、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時,可以誘發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發作,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而轉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復的勞損、風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復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癥狀。病因機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細血管及微循環不暢所致。 跟骨骨刺:多見于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臨床上發現骨刺不是導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癥,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癥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系。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有理療,矯正治療,比如在鞋里墊上矯正的鞋墊。封閉治療可有效的緩解疼痛,但由于是激素類藥物要慎用。中藥治療可用外敷藥物治療,安全無痛像跟骨消痛貼等。手術治療分為好多種像足跟骨刺切除術,跟骨鉆孔術,跟骨神經切斷術,跟骨滑囊切除術,平足癥的跟骨截骨術等。由于創傷較大,如果病情很輕就不用選擇手術治療,適自己的情況而定。
2024-10-23 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