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慢性腸系膜缺血是由于腸系膜血管病變導致腸道供血不足,主要表現為腹痛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消除病因、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具體有改善生活方式、使用血管擴張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介入治療及手術治療。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6-07-07 15:08
1.改善生活方式:患者應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高膽固醇食物,戒煙戒酒,適當運動。
2.藥物治療:
血管擴張藥物:如硝酸異山梨酯、單硝酸異山梨酯,可擴張血管,增加腸系膜血流。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
抗凝藥物:華法林可防止血液凝固,改善血液循環。
3.介入治療:通過血管內介入手段,如置入支架,擴張狹窄的血管。
4.手術治療:對于病情嚴重、藥物和介入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行腸系膜血管重建術或腸切除術。
5.定期復查:患者需定期進行腹部超聲、CT 血管造影等檢查,監測病情變化。
慢性腸系膜缺血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遵循治療方案,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以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