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富娟 副主任醫師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苦夏是夏季常見的一種身體不適,可能因氣溫高、濕度大、飲食不當、體質虛弱等因素引起。如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開藥。
2016-07-09 14:48
1.疾病原理:夏季暑熱濕盛,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好、身體困乏等。
2.飲食調理: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綠豆湯、西瓜等,避免油膩辛辣。
3.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
4.藥物治療:可用藿香正氣軟膠囊、保濟丸等化濕寬中,但需遵醫囑。
5.中醫調理:如按摩、艾灸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改善癥狀。
6.心理調節:保持心情舒暢,減輕壓力,避免焦慮煩躁加重不適。
總之,通過合理的調理和治療,多數苦夏癥狀可以得到緩解。但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務必及時就醫。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苦夏? 因素體虛弱、復感受暑熱之氣而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暈心煩、多汗納呆,或有低熱等為臨床特征的外感熱病。夏季的常見病。又名注夏。常見證型有氣陰兩虧型疰夏、暑濕困脾型疰夏。夏季,天暑下迫,地濕上蒸,體內濕熱過重,脾胃、心肺一時無法適應、調整過來,大多是因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