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末梢神經炎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常見癥狀有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治療末梢神經炎的藥物主要有營養神經藥物、改善微循環藥物、抗炎藥物、免疫調節藥物等。 1.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維生素 B??等,能夠促進神經細胞的代謝和修復。 2.改善微循環藥物:前列地爾可以擴張血管,改善末梢神經的血液供應。 3.抗炎藥物:在神經炎由炎癥引起時,可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減輕炎癥反應。 4.免疫調節藥物:如丙種球蛋白,適用于免疫因素導致的末梢神經炎。 5.對癥治療藥物:若患者疼痛明顯,可使用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緩解疼痛癥狀。 末梢神經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癥狀,選擇合適的藥物。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并注意觀察癥狀是否改善。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2024-10-22 16: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病情分析:你好朋友;末梢神經炎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故亦稱多發性神經炎或多發性周圍神經炎。西醫西藥治療西醫對該癥的發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治療以對癥用藥為主,常用藥物如下①維生素B1、B6,維生素B12、維生素C、蘆丁片、彌可保、甲鈷銨、安維膠囊。②靜脈輸液:胞二磷膽堿,654-2、丹參注射液等③激素治療:氫化可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5mg)加入5-10%葡萄糖液靜脈點滴,療程1月左右后,逐漸減量④地巴唑,輔酶Q10ATP、輔酶A,細胞色素C。
2024-10-22 16: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1,應以預防為主,如加強勞動保護,預防金屬和農藥中毒,盡量少用呋喃類藥物(如需要服用時,可同時加服維生素B族藥物)等.2,如發現有神經癥狀和體征時,應盡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經營養功能,并增強體質.如重金屬所致者,可使用解毒劑,如二巰基丁二酸鈉(0.5~1.0g加入注射用水20ml靜注1/日),5~10次為一療程;營養代謝障礙所致者,應尋找營養障礙原因并予以相應處理;由糖尿病引起者應同時治療糖尿病.藥物治療可使用神經營養代謝藥和血管擴張藥以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
2024-10-22 16: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醫生建議:末梢神經炎一般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它的預防大于治療,一般要預防金屬和農藥中毒,盡量少用呋喃類藥物,您還可以吃些維生素B,如果有重金屬中毒的情況還要使用解毒劑。
2024-10-22 16:2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本病由于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緩。主要臨床表現為以肢體遠端為著的對稱性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且常以下肢較重。一、感覺障礙: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燒灼、疼痛、發麻等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等刺激癥狀為著,逐漸出現感覺減退乃至消失。感覺障礙的分布呈手套或襪套式。少數病人可有深感覺障礙。腓腸肌等處常有壓痛。二、運動障礙:表現為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個別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躍。久病后可有肌萎縮。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肢端皮膚發涼、蒼白、潮紅或輕度發紺,少汗或多汗,皮干變薄變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澤、角化增強等。由于病因不同上述三組癥狀表現可有差異。如由呋喃西林類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較劇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時肌萎縮較顯。臨床表現的輕重程度也不一致,輕者可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無感覺缺失或運動障礙,重者也可有肢體癱瘓。預后一般較好。恢復多從肢體遠端開始。疾病病因常見有以下幾種病因:一、中毒:如鉛、砷、汞、磷等重金屬,呋喃西林類、異煙肼、鏈霉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長春新堿等藥物以及有機磷農藥等有機化合物。二、營養代謝障礙:如B族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癥、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三、感染:常伴發或繼發于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結核、傳染性肝炎、傷寒、腮腺炎等,少數可因病原體直接侵犯周圍神經所致,如麻風神經炎等。四、過敏、變態反應:如血清治療或疫苗接種后神經炎等。五、其它:如結締組織疾病,遺傳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縮癥、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周圍神經炎、遺傳性感覺性神經根神經病等。此外,軀體各種癌癥也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且可在原發病灶出現臨床癥狀之前數月發生,應引起警惕。除少數病因(如麻風)所致者周圍神經有炎性改變外,病理改變主要是周圍神經的節段性脫髓鞘改變和軸突變性,或兩者兼有。少數病例可伴有神經肌肉連接點的改變。防治辦法1、應以預防為主,如加強勞動保護,預防金屬和農藥中毒,盡量少用呋喃類藥物(如需要服用時,可同時加服維生素B族藥物)等。2、如發現有神經癥狀和體征時,應盡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經營養功能,并增強體質。如重金屬所致者,可使用解毒劑,如二巰基丁二酸鈉(0.5~1.0g加入注射用水20ml靜注1/日),5~10次為一療程;營養代謝障礙所致者,應尋找營養障礙原因并予以相應處理;由糖尿病引起者應同時治療糖尿病。藥物治療可使用神經營養代謝藥和血管擴張藥以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
2024-10-23 0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