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半月小孩出現吐奶和易受驚的情況,體溫正常,可能是喂養不當、胃腸功能未完善、環境因素、缺乏維生素 D、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等原因所致。 1.喂養不當:喂奶時速度過快、奶量過多或喂奶后未正確拍嗝,都可能導致吐奶。喂奶時應注意控制速度和奶量,喂奶后及時拍嗝。 2.胃腸功能未完善:半月齡寶寶胃腸功能較弱,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容易吐奶。隨著寶寶長大,胃腸功能逐漸完善,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 3.環境因素:周圍環境嘈雜、突然的聲響或強光刺激,可能使寶寶受驚。應保持寶寶所處環境安靜、舒適、光線柔和。 4.缺乏維生素 D:維生素 D 缺乏可能影響神經興奮性,導致寶寶易受驚。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 D 滴劑。 5.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寶寶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對外界刺激較為敏感,易出現受驚表現。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這種情況會逐漸減輕。 總之,對于半月齡寶寶出現的吐奶和易受驚癥狀,家長不必過于緊張。但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2 16: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新生兒鼻腔發育尚未成熟,鼻腔比較短小,鼻粘膜內血管豐富,接觸忽冷忽熱的空氣或病原體侵犯后可能會引起炎癥,鼻粘膜充血腫脹,鼻腔內分泌物明顯增加,表現為鼻子不通氣,并且流鼻涕,此時由于孩子不舒服,常常會哭鬧、煩躁不安、嚴重時張口呼吸,并影響吃奶。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著急,流出鼻孔的鼻涕可用柔軟的手絹輕輕擦拭,擦拭次數多了皮膚會發紅,嚴重時皮膚可能被擦破,可以用溫熱的濕毛巾將鼻子捂一捂,輕輕的涂上一點油脂以保護皮膚。鼻子不通氣時最好側臥,以免鼻涕流進耳道引起中耳炎。鼻堵時不要給新生兒用滴鼻劑,因為許多滴鼻劑內含有麻黃素,有血管收縮的作用,不適用于新生兒。如果鼻孔內有鼻痂,可以用棉簽沾少許清水輕輕出去鼻腔內的鼻痂,動作要輕,注意不要損傷寶寶的鼻粘膜,以免引起鼻出血。 寶寶鼻堵流涕多為感冒,除按上述要求處理鼻子問題外,最好抱孩子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并針對感冒用藥。
2024-10-22 16: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您的寶寶睡覺呼嚕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呼吸道感染,有痰導致。一個有可能是先天性喉喘鳴,為母孕期低鈣,寶寶喉狀軟骨發育不好導致。睡眠不安,易驚,同樣提示低鈣的表現。1、鑒別是否呼吸道感染或喉喘鳴,需要醫生聽診,有必要的話,還要結合胸部X線檢查。2、如果孩子為支氣管炎癥的話,可以給予消炎,祛痰藥物。如果嚴重的話,需要靜脈輸液。3、如果喉喘鳴導致,這個問題不大,多數孩子在2歲前自愈,同時適當補充鈣劑有助于恢復。現在您的寶寶可以口服魚肝油等維生素D制劑。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2024-10-22 16: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醫生建議:新生兒吐奶是常見的,一般是生理性的,不用過于緊張。注意喂奶的姿勢,喂奶后不要馬上放寶寶躺下,輕輕拍拍背部。
2024-10-22 16: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多見于早產兒,目前認為與腸道發育不成熟,圍產期缺氧、缺血、感染、高滲飲食等因素有關,以胃腸道缺血壞死及常并發腸穿孔為其特征,是新生兒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臨床表現 早產兒,小于胎齡兒較多見。可有窒息、腸道或全身感染、臍動脈插管、交換輸血史,或先天性心臟病,絕大多數已開奶。新生兒期均可發病,以出生后3-12日較多見、臨床以腹脹,嘔吐,血便為主要表現。 (1)腹脹:常為首發癥狀,先胃部,后全腹脹,腸鳴減弱或消失,當腸壞死或穿孔時,腹壁可出現局部紅腫,發硬。 (2)嘔吐:嘔吐物可帶膽汁或咖啡樣。 (3)腹瀉、血便:一般先有腹瀉,排水樣便,日5~10次,l~2天后排血便,可為鮮血,果醬樣或黑便,甚或僅有便中帶血絲。 (4)其他:精神萎靡,反應低下,四肢厥冷,面色蒼灰,酸中毒等。 本病輕重懸殊,輕者可僅表現為腹脹,胃潴留,或有嘔吐,腹瀉,血便;重者可有呼吸暫停,心動過緩,體溫不穩,血壓下降;暴發者很快出現持續性酸中毒,休克,腹膜炎,腸穿孔。 二、輔助檢查 1.X線 (1)早期表現:①小腸甚或結腸腸管輕至中度擴張,腸粘膜水腫,腸間隙增厚<2mm。②部分脹氣腸管僵硬,分節,腸腔不規則或狹窄變細,腸管內有小氣液面。上述兩項可單獨或先后出現,此時須密切結合臨床考慮,對可疑病例,應每4~6小時照片檢查1次,因腸管處于動態中。1~2次照片常不能確診。 (2)進展期表現:呈典型NECX線征。①腸管明顯擴張,僵直固定,表示該腸段已壞死,喪失動力。②腸間隙增厚>2mm。③腸腔內可見多個細小液平面,呈階梯樣改變。③腸壁積氣,多見于右下腹,粘膜下層可見小囊泡或串珠狀積氣,或漿膜下呈細線狀,半弧狀,環狀透亮影,表示病程有進展,為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但非特異性,起病早,未經胃腸喂養之患兒可無此征。⑤腹腔出現滲液并逐漸增多。⑥門靜脈積氣:自肝門向肝內呈樹技狀積氣影,存在時間短暫,約之小時內可消失,其出現說明病變廣泛。腸壁積氣與門靜脈積氣常僅見于最初的幾張照片上,并且迅速消失,極易遺漏。⑦氣腹:表示有腸穿孔。應注意有10%患兒可無上述X線征,而僅為死后病理診斷。此外,亦有介紹經胃腸道注碘葡酸胺造影檢查用于早期診斷者。 (2)其他:血常規可見白細胞數升高,血小板減少;血氣檢查見動脈血氧分壓下降,酸中毒;大便潛血陽性;血細菌培養陽性(以缺氧為主者,陽性菌可能為腸道繼發感染的細菌。以感染為主者,陽性菌可能即為NEC的致病菌);超聲波檢查門靜脈微小氣泡影;C反應蛋白升高,血清已糖酸膠酶升高;尿中D一乳酸鹽顯著增加等。 三、診斷1.病史:重點是了解圍生期缺氧史,新生兒期感染史及喂養史。2.臨床診斷:NEC臨床表現很不典型,早期診斷困難,早產兒如有圍生期缺氧史,早期鼻飼史,出現拒食,嘔吐膽汁樣物或腹脹時,應注意缺氧缺血性損害所致NEC,足月兒或早產兒有敗血癥,肺炎,腹瀉等感染而伴拒食,嘔吐,腹脹,則應注意感染性損害所致NEC。對無肉眼血便病例尤應警惕,應及早作大便潛血及腹部X線檢查,爭取早期診斷。 3.X線診斷:腹部X線平片的典型改變,是NEC確診的主要依據。雖然X線診斷比臨床診斷遲24小時,但仍有助于早期診斷。 NEC分為三期: I期(可疑NEC):表現為體溫不升,輕度腹脹,胃潴留,綠色或血性胃內容物,嘔吐,大便潛血或直腸有鮮紅血。X線見腸管擴張,輕度腸梗阻征。 II期(確診NEC):除第I期表現外,尚可有血便,嘔血,腹脹加劇,輕度代謝性酸中毒,血小板減少,腸鳴消失,腹部或有壓痛。X線可見腸管僵直固定,腸壁積氣,甚或門靜脈積氣。 III期(重癥NEC):全身進行性惡化,頻發呼吸暫停,持續酸中毒,低血壓,腹膜炎,或有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腸穿孔。X線可見腹水或氣腹。 四、治療 對可疑病例,不必等候X線結果,應馬上處理。 1.禁食與胃腸減壓:可疑病例2~3天,輕癥10~14天,重癥14~20天,待腹脹消失,腸鳴恢復,大便潛血陰轉,臨床一般癥狀好轉,才開始恢復飲食。先用5%葡萄糖水3~5ml試喂,如無嘔吐,腹脹,可喂母乳或稀釋牛奶,每次3~5ml,以后漸增量(每次2ml),如奶前胃管抽出殘奶,應減量或停喂l~2次,如此逐漸進行,切忌喂奶過早,增奶過快,否則易復發或致病情惡化。加足熱量需7~14天。 2.靜脈補液:可用經周圍靜脈的非腸道營養以保證較高熱卡。配方可用10%脂肪乳劑1~2g/kg·d(輸注時間應大于12~16小時),復方結晶氨基酸2~2.5g/kg·d,葡萄糖10~13g/kg·d(濃度勿超過13%),電解質,多種維生素適量。液量為120~150ml/kg·d,24/小時均勻滴入,熱卡為50~80kcal/kg·d,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如此即可滿足患兒應激狀態下的消耗,體重有所增加,以免體格及智力發育落后。晚期患兒因可有休克,腸壁水腫,腹膜炎,腹水等致第三間隙失水,補液量可增至200~300ml/kg·d以維持血容量。體液恢復的標志是心率,血壓,尿量恢復正常,酸中毒糾正,也可作經皮氧分壓監測,當組織灌注改善后。氧分壓亦得以改善。 3.抗生素應用:由缺氧缺血所致的NEC,抗生素作用不大,由感染所致的NEC,抗生素雖有一定療效,但因致病菌尚不肯定,故選擇藥物無一定標準。通常對腸道桿菌可聯合應用氨卞青霉素及先鋒霉素,對厭氧菌可用滅滴靈。也可根據藥敏試驗選用,II期者療程7~10天,III期者療程2~3周。過去主張口服抗生素,近年證明它不能改變病程,也不能預防腸穿孔。 4.對癥治療:酸中毒者用碳酸氫鈉,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壓用增強心臟收縮藥或血管活性藥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5.抗自由基藥:應用抗自由基藥物必須早期使用才能收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與過氧化氫酶(CAT)合并使用效果較好。維生素E,半胱氨酸等也有一定作用。 6.外科手術手術治療病例占23%~56%,手術指征有:①氣腹:占NEC時17%,80%見于發病30小時內。20%見于發病30~96小時。②廣泛腸壁積氣:腸壁積氣范圍與腸壞死部位相符。③門靜脈積氣氣體與細菌可同時進入血液內,發生敗血癥,這類患兒常有全腸壞死。④腹腔滲液增多:表示受累腸管已全層壞死,已有小穿孔或即將穿孔,滲液多為血性。⑤腸管僵直固定,腸間隙增厚達3mm以上,腸管邊沿模糊:表明該段腸管已壞死。⑥腸梗阻加重。⑦腹壁紅腫,可觸及固定性炎癥腫塊。⑧內科保守治療12~48小時無效:臨床進一步惡化、出現休克、頑固酸中毒經4小時矯治無效、大量血便或血小板進行性下降。 五、預防 重視圍產期保健,減少早產兒發生率,預防細菌感染,是預防NEC的根本措施。①預防新生兒缺氧性疾病,如有發生,應禁食3~5天,使腸道充分休息,至病情好轉,以免腸灌注不良。②提倡母乳喂養,尤其出生2周內,人乳中IgA含量高,對新生兒胃腸道粘膜育局部保護作用,且人乳滲透壓低,為286mOsm/L。③預防感染發生。④早產兒胃酸過少,有人給予酸化牛奶喂養以降低胃液pH值,認為可阻止細菌在胃內繁殖,可顯著降低NEC的發生率。⑤有報告產前皮質類固醇治療,可使NEC發病率顯著減少,產后新生兒使用雖不能有效降低NEC發病率,但可改善其臨床過程,降低病死率。⑥口服人類免疫球蛋白,亦可預防早產兒發生NEC。
2024-10-23 0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