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璇 住院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影響脊柱、骶髂關節等,具有遺傳傾向。其發病與自身免疫、遺傳、感染等因素相關。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綜合治療可控制病情。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8-07-18 23:55
1.疾病原理: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統異常,導致炎癥反應,累及脊柱和關節。
2.癥狀表現:早期多為腰骶部疼痛、僵硬,逐漸發展至脊柱強直,活動受限,還可能出現外周關節疼痛。
3.診斷方法:包括血液檢查(如HLA-B27檢測)、影像學檢查(如X線、CT、磁共振成像)等。
4.治療手段:藥物治療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抗風濕藥(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物理治療如烤電、熱療等能緩解癥狀;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5.康復鍛煉:如游泳、伸展運動等,有助于維持關節活動度。
烤電可作為強直性脊柱炎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有助于緩解癥狀,但不能單純依靠烤電治愈該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應該注意一是少用西藥,西藥多是含有激素的止痛藥,副作用較大;二是不要把治療的希望寄托在理療(按摩、針灸、推拿等)上,這些方法是暫時的緩解疼痛;三是不要采取手術,無論采取哪種手術方式,都有可能導致感染或者其他癥狀。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有許多非常有效的獨到治療方法,建議你采用傳統中藥穿山龍、血丹花、血竭、乳香、沒藥、生地、川西歸尾、川西紅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龍干、穿山甲、威靈仙、杜仲、補骨脂、菟絲子、杞子、熟地、懷牛膝、狗脊、鎖陽、和尚頭、羊藿葉、骨碎補、制川烏、制附子、香附、郁金、正晉芪、鹿含草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愈后不復發。希望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16-07-23 16: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頸、臀、髖部疼痛以及關節腫痛,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在本病的發病中發揮作用。已證實AS的發病和HLA-B27密切相關,并有明顯家族聚集傾向。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時診斷及合理治療,可以達到控制癥狀并改善預后。應通過非藥物、藥物和手術等綜合治療,緩解疼痛和發僵,控制或減輕炎癥,保持良好的姿勢,防止脊柱或關節變形,以及必要時矯正畸形關節,以達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2016-07-23 16: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癥為主,并侵犯四肢關節和其它臟器的全身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治療從提高免疫系統和滋補肝腎著手全面調理,配合調和脾胃.去風通絡,活血散寒,消腫止痛,沒有任何副作用,經濟實惠。治療用追風舒筋療法,不要用西藥,副作用太大.不要喝酒,不要勞累
2016-07-23 16: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未明,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癥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柱間關節,肋椎關節,以骶骼磁節病變最為我見,另有約1/3患者可見周圍關節癥狀.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物理療法,手術療法等,病情有所好轉后應注意康復期的鍛煉。
2016-07-23 16:3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醫生建議:強直性脊柱炎在于控制炎癥,減輕或緩解癥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因此最好到醫院進行綜合的治療
2016-07-23 16:44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可造成人體畸形及殘疾。本病多見于15~40歲青壯年,發病高峰年齡為20歲左右,45歲以上發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男女比約為5:1。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