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吃飯出汗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環境溫度高、食物刺激性強、身體代謝旺盛、體質虛弱以及某些疾病等。 1. 環境溫度:如果就餐環境炎熱,會導致身體出汗增多,這是正常的生理調節。 2. 食物刺激:辛辣、油膩或熱燙的食物,會刺激身體產熱,引起出汗。 3. 代謝旺盛:年輕人或兒童新陳代謝快,吃飯時能量消耗大,容易出汗。 4. 體質虛弱:長期勞累、缺乏鍛煉或營養不良,導致身體虛弱,可能在吃飯時出汗。 5. 疾病因素: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比如甲亢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使代謝加快,容易多汗。 總之,吃飯出汗不一定是疾病導致,但如果出汗過多且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如心慌、手抖、體重減輕等,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
2024-10-22 17: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出汗可能是體虛導致的,可考慮吃些補氣固表的中藥,一般可選擇黃芪精口服液
2024-10-22 17: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可能與腎虛有關,建議你服用六味地黃丸治療試試
2024-10-22 17: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自汗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癥狀.多見于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盜汗入睡則汗出,醒后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干燥等癥狀.常見于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戰汗即全身戰栗后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后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戰汗多見于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絕汗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癥,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于心衰,虛脫的病人.頭汗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郁蒸所致,多見于陽明熱癥和濕熱癥.若見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癥.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癥狀,則不屬病象.偏汗俗稱“半身汗”.它見于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于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癥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于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于肥胖就是體質過于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多汗藥膳(1)百合粥[功效]潤肺止汗,適用於肺熱汗多.[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用法]將百合洗凈與米同煮,待熟時加入白糖再煮10分鐘,即可食用,吃飽.甘,微寒.潤肺止咳,寧心安神.(2)黃蓍粥[功效]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材料]黃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用法]將黃蓍煎汁,用汁煮米為粥,放入白糖調味溫服.甘,微溫.補氣升陽,固表止汗.(3)浮小麥飲[功效]益氣固表止汗.適用于小兒夜間盜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癥.[材料]浮小麥15克,紅糖適量.[用法]熬浮小麥汁100毫升,加紅糖調味.甘,涼.入心經.止汗.(4)小麥山藥湯[功效]補氣斂汗.[材料]浮小麥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用法]二藥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調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5)參歸腰子[功效]補虛斂汗.主治病后虛弱而致的自汗或盜汗.[材料]人參10克,當歸8克,豬腰子1個,姜,蔥,鹽適量.[用法]將參,歸切薄片,腰子去腎盂切碎,與姜,蔥,鹽同放于盆內,加水適量,煮爛食之.甘,平.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甘,辛,溫.補血,活血.(6)生地黃雞[功效]滋陰止盜汗.[材料]生地黃150克,烏肉雞1只,飴糖100克.[用法]將生地黃切碎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內蒸熟即成.甘,寒.滋陰涼血.甘,平.補虛勞虧損,治消渴,中惡心腹痛.(7)黑豆小麥飲[功效]祛風斂汗.[材料]黑豆15克,浮小麥15克.[用法]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調味頻服,每次服10毫升左右.味甘,平.補腎,明目鎮心,久服,好顏色,不老.止腹脹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藥毒.(8)韭菜根湯[功效]主治小兒盜汗自汗,手足心熱.[材料]韭菜根15根.[用法]將韭菜根加水適量,煎服.味辛,微酸,溫,澀.歸心,安五臟六腑,除胃中熱.歸腎壯陽,止泄精,暖腰膝,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充肺氣.韭菜根治諸癬.(9)泥鰍湯[功效]多汗,自汗,盜汗等癥.[材料]泥鰍90克,食油適量.[用法]用熱水洗去泥鰍身上粘液,剖腹取內臟,再用清水洗凈,濾去水份,用適量油煎至焦黃,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2024-10-22 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