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后,應從了解疾病、改善生活方式、規范治療、定期復查、保持良好心態等方面著手應對。 1.了解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關節,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畸形。 2.改善生活方式:注意保暖,避免關節受寒、受潮。適度鍛煉,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均衡飲食,保證營養攝入。 3.規范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等,需遵醫囑用藥。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4.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評估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保持良好心態: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于病情恢復,減輕心理負擔。 總之,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不能根治,但通過綜合治療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患者要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024-10-22 16: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治療 特別是在"風濕,類風濕"等疑難雜癥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療效,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于對炎癥及后遺癥的治療,采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于: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一)一般療法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癥狀者應臥床休息,至癥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后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盡早摘除. (二)藥物治療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用于初發或輕癥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制環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自然過程.本類藥物因體內代謝途徑不同,彼此間可發生相互作用不主張聯合應用,并應注意個體化. ⑴水楊酸制劑:能抗風濕,抗炎,解熱,止痛.劑量每日2~4g,如療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劑量,有時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飯后服用或與制酸劑同用,亦可用腸溶片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⑵吲哚美辛:系一種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換用本藥,常用劑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時易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眩暈,精神抑郁等. ⑶丙酸衍生物:是一類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藥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與阿斯匹林相類似,療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劑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頭痛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如易激惹等. ⑷滅酸類藥物:為鄰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仿.抗類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滅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腎功能損害,頭痛等. 2.金制劑目前公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肯定療效.常用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thiomalate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無不良反應,以后每周50mg.總量達300~700mg時多數病人即開始見效,總量達600~1000mg時病情可獲穩定改善.維持量每月50mg.(三)理療采用ZZ-2錦興牌紫外線治療儀照射可治愈.目的在于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松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采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后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循環,松弛肌肉痙攣. 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癥狀緩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 (四)外科治療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后期病變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
2024-10-22 16: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理療采用ZZ-2錦興牌紫外線治療儀照射可治愈.目的在于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松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采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后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循環,松弛肌肉痙攣. 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癥狀緩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 外科治療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后期病變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 一般說來早期即予積極的綜合性治療,恢復大多較好.起病急的優于起病緩者,男性較女性為好,僅累及少數關節而全身癥狀輕微者,或累及關節不屬對稱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暫,約有10%~20%患者因治療不及時而成殘廢.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嚴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繼發感染.
2024-10-22 16: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醫生建議: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胞、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建議你服用白芍總苷膠囊(帕夫林)類風濕性關節炎。1、不宜過多的吃高脂肪類食物: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可產生酮體,對關節有很強的刺激,如過量牛奶、肥肉、油炸制品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2、不宜過多吃動物內臟和海產品,因其中含較高的嘌呤可能會使關節癥狀加重。3、不宜食用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海產品屬于高嘌呤食物,用后容易在體內產生過的的尿酸,被人體吸收后,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炎結晶,使關節腫脹加重。4、不宜過度食用過酸、過咸食物:如花生、白酒、白糖、及雞鴨魚肉蛋類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高,消耗體內的鈣,鎂而加重骨質疏松,致病情加重。過咸的食物像咸菜、咸蛋、咸魚,使體內鈉離子增多加重病情。5、不宜過多服用刺激性強的食物,如生蔥生蒜、辣椒等,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病人最好忌用。6、不宜過多的攝入糖,尤其是長時間服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可導致糖代謝障礙。7、不宜過多的飲酒。希望對你有幫助,并祝健康!
2024-10-22 16:1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病,是因為種種原因,而導致自身免疫系統誤將自身正常細胞當成抗原,并對自身正常細胞發動攻擊一,理療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發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癥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并以增強藥物對局部的作用.二,藥物治療(一)水楊酸鹽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具有退熱,鎮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長期服用易發生惡心,嘔吐,胃痛及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癥狀,嚴重者可發生胃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大劑量服用數年可引起腎損害.(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類固醇抗炎藥,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間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劑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頭痛,皮疹及白細胞減少等.類似制劑有炎痛靜bengydamine,用法,劑量同消炎痛.(三)異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劑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四)皮質激素對急性炎癥有顯著療效,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停藥后極易復發.適應證為①嚴重活動性關節炎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或血管炎,肺,心及眼合并癥.②嚴重關節炎應用其它藥物治療無效.③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明顯增快,類風濕性結節陽性.在使用期間應注意副作用及并發癥.開始應用時應以小劑量開始,如強地松5-20mg,口服每日1-2次,有效后再調整到最小有效量,或改為隔日療法.為了避免全身性副作用,可用關節內注射療法;適應證為①少數關節患病,全身癥狀不明顯.②全身約藥后,癥狀基本控制,但殘留幾具關節癥狀不見好轉.③關節急性癥狀明顯,為緩解局部癥狀.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10-20mg關節內注射,每周一次.膝關節或踝關節內注射后,應臥床休息,以防誘發無菌性壞死.應嚴密消毒,以防感染.(五)青霉胺(D-penicillamine)作用機制為①離解類風濕因子.②抑制免疫反應,主要作用于淋巴細胞,③穩定溶酶體膜.④通過絡合銅和鐵,使單氨氧化酶,賴氨酸酶和脯氨酸羥化酶活性降低,防止膠原纖維的交叉聯結;抑制可溶性膠元纖維的生成.應用青霉胺治療,除使關節癥狀緩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應蛋白降低,類風濕因子轉為陰性.療效較金制劑好,用藥后一個月以上顯示療效.因此,開始用藥時應與其它抗炎藥并用.開始用0.125g,每日一次,一周后每周增加0.125g,四周后0.25g,每日2~3次,共用6個月為一療程,本口副作用較多,如皮疹,骨髓抑制及腎臟損害等,應定時查血及尿常規,也引起消化道癥狀,如味覺喪失,惡心,嘔吐,少見的副作用為肌無力,肌炎,Goodpasture綜合征,毛細支氣管炎及狼瘡樣綜合征.(六)疏甲丙脯酸(captopril)與青霉胺分子結構相類似,具有抑制膠無纖維成熟,養活關節腔滑膜增生的作用,且可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用法,25mg口服,每日三次.2周后加大到25mg,每日4次,4周后改為50mg,每日3次.最大可用到50mg,每日4次.3-6個月為一療程.6個月后逐漸減量,25mg每日1-2次長期維持.治療4周關節腫消痛減,3-6個月達顯效.副作用,血壓下降,皮疹.(七)雷公藤具有消炎,抗菌,調節免疫,活血化瘀,殺蟲等作用.劑量每日1-1.5mg/kg,分3次服.或有雷公藤合劑,20-30ml,一日三次.連用3-6個月,有效率83.7%.副作用,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月經紊亂,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腎損害,白細胞減少,色素沉著等.(八)金制劑可能干擾細胞的生化反應.對關節疼痛及晨僵有明顯療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應蛋白好轉,有效率可達70-90%.目前常用金制劑有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thiomalatemyochrysine,一個療程總劑量1.5-2.0g,用藥后3個月或總量達0.3-0.5g時,方見效果.副作用:口炎,皮炎,胃腸反應,腎損害及造血系統損害等.金制劑療效肯定,但副作用也很多,可慎用.(九)免疫抑制劑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常用者有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開始100-200mg,稀釋后靜脈注射,隔日一次,有效后改為50-100mg,每日一次,維持治療.應注意觀察白細胞變化,以防白細胞減少,副作用還有毛發脫落,卵巢功能障礙及出血性膀胱炎.硫唑嘌呤(afathiprine),劑量與環磷酰胺同,副作用較輕,50mg,每日一次即可見效.(十)免疫增強劑由于本病多有T細胞功能低下,故可用免疫增強劑,常用者有左旋咪唑(Levamisole),每周或隔周給藥3日,50mg口服,一日3次,胸腺素(thymosin).可使未成熟的T細胞分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尚在試用階段.轉移因子(Transferfactor)能將致敏淋巴細胞的細胞免疫能力轉移給未致敏的淋巴細胞,使之獲得免疫能力.它是一種淋巴因子,T細胞接受特異性抗原刺激后釋放的一種物質,能促使T細胞成熟,增強細胞免疫能力,每1~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次.一次注射一單位(4×108淋巴細胞所含的量).注射后可使正常淋巴細胞轉變為免疫淋巴細胞.十一)手術治療急性關節炎嚴重疼痛,局部有滲液時可抽降滲液,并注入類固醇抗炎藥,再使用夾板固定關節.腕及足下垂時可夾板固定及理療.持續性滑膜炎可考慮行滑膜切除術.肌腱破裂及神經受壓迫者應考慮手術治療.后期關節畸形及嚴重障礙者也可手術治療,如關節成形術,關節固定術,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及伸側肌腱重建術等.
2024-10-22 1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