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足跟疼是何原因及生活注意事項
我生完孩子后,不知怎么回事腳后跟開始疼,整天待在家里,后來我愛人在網上買的足跟痛寧消貼膏藥,貼在腳跟,現在好多了,現在我就是想來咱們網站問一下,我腳跟疼是怎么回事?希望醫生們能讓我了解一下,還有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么?謝謝啦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產后足跟疼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產后身體虛弱、體重增加、激素變化、足部受力不均、足跟部損傷等。 1.產后身體虛弱: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體力和精力,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足跟疼痛。此時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補充。 2.體重增加:孕期及產后體重增長,足跟承受壓力增大。應合理控制體重,適當運動。 3.激素變化:產后體內激素水平改變,可能影響關節和韌帶,導致足跟疼。可通過調整飲食,促進激素平衡。 4.足部受力不均:產后活動姿勢不當或久站,足部受力不均。要注意保持正確的站姿和行走姿勢。 5.足跟部損傷:如足跟骨刺、跟腱炎等。若疼痛持續不緩解,需就醫檢查,明確診斷。 產后足跟疼需要引起重視,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適當的護理,多數可以緩解。若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22 17: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導致足跟痛的原因 外傷在走路時,足跟踩著硬物或足跟部著地過猛等都可導致足跟部的組織損傷,引起疼痛. 長期負荷過重或韌帶松弛這些情況能使跟骨的受力點發生變化,在新的受力點發生損傷和產生無菌性炎癥時出現疼痛. 骨質增生當跟骨骨刺形成時,反復擠壓和刺激可造成局部炎癥反應,誘發足跟痛. 其他跟骨滑膜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墊變性等,也可能引起足跟痛.局部注射在明確病灶的確切位置后,通過穿刺的辦法把消炎鎮痛,營養神經的藥物直接注射到病灶,使藥物在病灶局部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同時將止痛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這種方法能完全阻斷痛感,擴張局部血管,改善病灶的血供,對足跟痛療效很好.大部分患者可一次性治愈,部分患者經過2~3次的治療疼痛可完全消失. 口服藥物對一些伴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不適合進行穿刺治療的患者,可應用口服消炎鎮痛,營養神經的藥物治療,如凱扶蘭,倍力,莫比可,彌可保,酰苷輔酶B12,維生素B1等,雖有一定消炎止痛效果,但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激光技術使用激光和超激光技術進行局部照射,可以緩解疼痛.使用海綿跟墊,減輕足跟壓力,防止跟骨損傷.
2024-10-22 17: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跟骨脂肪墊損傷1:軟組織損傷:包括跟腱腱鞘炎、跟后滑囊炎、腓骨肌腱鞘炎、脛后肌腱鞘炎和長拇屈肌腱鞘炎、跟骨下脂肪墊損傷、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圍炎等。2:跟骨下脂肪墊損傷多因外傷、行站過久特別是負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著力處的脂肪墊損傷,發生出血、水腫、變性、變硬等病變,病人訴行走時疼痛,局部腫脹、壓痛。3:跖筋膜炎多由于外傷或慢性勞損,使跖筋膜在跟骨附著處產生勞損,出現變性、撕裂、鈣化和疼痛,壓痛點在跟骨底部前方,疼痛可向足跖部擴散,行走、彈跳加重,足底有緊張感,不能持久站立行走,平足患者癥狀明顯。4:跟骨皮下滑囊炎由于慢性勞損、鞋襪磨擦等刺激,在跟骨結節的跟腱附著處出現炎性反應,局部增生肥厚、腫脹、壓痛、皮膚暗紅。因足跟與鞋接觸處壓痛最明顯,所以患者常以足尖著地行走。可以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補肝腎強筋骨的中醫理論。活血舒筋膏加舒筋丹外敷可治愈。是一種傳統黑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削炎活血,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接筋續骨,消除水腫,改變局部長期積累性勞損,引起的軟組織粘連,萎縮,恢復韌帶彈性,放松局部肌肉。
2024-10-22 17: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 考慮是足底筋膜炎或者是足底部脂肪墊的炎癥情況的,需要你到醫院骨科給予檢查,確診后可以給予熱敷處理,同時需要你給予消炎鎮痛類藥物對治療。
2024-10-22 17: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甘文魁 醫師
邕寧區中醫院
二級甲等
骨傷科
-
腳后跟痛有很多原因。腳后跟痛可能是跟骨上長有骨刺。長骨刺是引起腳后跟痛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惟一的原因。多數人的腳跟痛是因為長骨刺后,引起了跟骨滑膜無菌性炎癥而引起的。當然還有可能是跟腱損傷、跟腱炎引起,或者跟腓、跟脛韌帶等周圍組織損傷等原因。且你的情況還伴有腰痛,還要考慮是否有腰椎間盤突出等.另外缺鈣,腎虛也會有腳后跟疼的現象。老年人因足跟痛就診的比較多,而且女性患者較為常見。足跟痛好發于足跟的底部以及后部承重的部位。足部長期承受人體重量及各種運動的負荷,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韌帶退變松弛,或不當的長期過度運動,足部韌帶的附著點容易引起慢性的累積性勞損和相應部位的骨質增生,從而產生疼痛癥狀,跟骨最常見。X線側位片可見跟骨的跟腱和跖腱膜附著部位有尖形或鉤形骨性突出,大小不等。治療方法主要應減輕局部負擔,調整腳部受力,最好穿有彈性的鞋如旅游鞋,或應用“護跟”腳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種,平時注意保暖可以熱敷或用熱水泡腳,也可能是站的姿勢不對引起的。如果站立時把身體的重心放在腳后跟上就會引起腳后跟疼。建議去拍一張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么就是因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來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足跟痛的保養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制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你介紹一個成功治愈“腳后跟痛”的秘方:用烏梅200克,加水濃煮30分鐘,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溫度適宜,泡腳。3--5次后可見效。
2024-10-22 2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