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諶莉媚 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外科
-
耳朵出現了耳鳴耳聾的癥狀,一般是要去醫院做個聽力檢查來進行確診,看看有沒有患上神經性耳聾,如果出現了神經性病變的話,一般可以采用口服營養神經的藥物來進行用藥治療,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有沒有紅腫的情況,如果出現的話,一般考慮和細菌感染有很大的關系。平時也要注意多休息。
2018-12-19 20: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史介紹的過于簡單些僅僅自己聽到耳朵里有嗡嗡,吱吱等各種各樣的響聲,而周圍環境中并無相應的聲源,這種情況俗稱耳鳴.耳鳴表現多種多樣,有的為單側性,有的則為雙側性;有的間歇出現,有的持續不停;輕者安靜時方覺耳鳴,重者工作時都感到吵鬧不安.耳鳴的發病與疲勞,睡眠,月經周期,情緒因素,頭部血循環狀態及內耳缺氧等都可能有關.引起耳鳴的常見耳部疾病有外耳道炎,耵聹栓塞,急慢性中耳炎等,還有一些全身病如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貧血,營養不良等亦可引起耳鳴.另外,過量使用了對耳有毒性作用的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對于耳鳴患者,首先要查明究竟屬于哪種原因引起,然后根據具體情況處理.過度疲勞者應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睡眠,煙酒過度者要加以控制,情緒緊張焦慮者要使思想放松,或服用一些鎮靜藥,如“安定”2.5毫克,一日2—3次;“魯米那”30毫克,一日3次;或“非那根”2.5毫克,一日2—3次.以上鎮靜藥可任選一種使用,要適當補充維生素A,B,D,另外還可服“谷維素”,每次20毫克,一日3次;“撲爾敏”4毫克,一日3次;也可試用中藥和針灸治療.有全身病者要同時進行治療,如高血壓病人要降低血壓,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貧血病人要糾正貧血,營養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補充營養成分等;如果是因為用了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而出現耳鳴,則應及時停藥和采取有力的醫療措施,以期消除耳鳴,恢復聽力.祝早日康復
2016-07-27 02: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如果是短暫性忽來忽去的耳鳴,一般是生理現象,不必過分緊張,可聽之任之。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其他癥狀,則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臨床上,耳鳴和其他疾病一樣,早期診治有助于病情好轉和康復。因為耳鳴常先于其他癥狀之前,這無疑是一種"警報",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耳毒性往往先出現耳鳴,繼而聽力減退,當發生耳鳴時應立即停藥;貧血、高血壓的病人出現耳鳴或耳鳴加重,表明病情在進一步惡化,應引起警惕;長期在噪音環境下工作者,出現耳鳴,則應考慮調換工作環境。有些耳鳴早期明確病因,如盯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即可采取相應治療措施,耳鳴也會隨之消失。但約有40%病人的耳鳴找不到明顯的病因.醫生稱為不明原因性耳鳴。
2016-07-27 02: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對于耳鳴患者,首先要查明究竟屬于哪種原因引起,然后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①過度疲勞及睡眠不足者應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睡眠;情緒緊張焦慮者要使思想放松,必要時可服用一些鎮靜藥,如安定、非那根。六味地黃丸等中藥制劑對耳鳴也有一定的作用。 ②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鳴要積極治療耳部原發疾病。 另外,有全身病者要同時進行治療,如高血壓病人要降低血壓,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貧血病人要糾正貧血,營養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補充營養成分等; 如果是因為用了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而出現耳鳴,則應及時停藥和采取有力的醫療措施,以期消除耳鳴,恢復聽力。
2016-07-27 03:0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病情分析:您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法:搓掌法 屏息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熱時緊按雙側耳門,如此作6次,連作2~3個月。治療時,要保持心情清靜。 屏氣法安定靜坐,緊緊閉嘴,以兩指捏緊鼻孔,鼓氣使氣沖擊耳竅,至耳朵感覺到轟轟有聲為止。每日做數次。 摩耳門法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摩耳門12下,再逆時針方向按摩耳門12下,每日數次。
2016-07-27 03:1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一般來說耳鳴有神經性的,也可能有器質性的建議您最好去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看看明確病因對癥治療,同時注意避免辛辣不要上火。
2016-07-27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