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咳嗽流清涕常見于感冒、過敏、鼻炎、氣道高反應、環境刺激等。需要綜合判斷病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1. 感冒:病毒感染引起,可伴有發熱、乏力。應多休息、多喝水,必要時使用復方氨酚烷胺膠囊、感冒靈顆粒等藥物。 2. 過敏:接觸過敏原導致,如花粉、塵螨。需避免接觸過敏原,可服用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緩解。 3. 鼻炎:包括過敏性鼻炎和非過敏性鼻炎。前者可使用抗組胺藥,后者可能需要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 4. 氣道高反應:氣道對外界刺激敏感。可使用孟魯司特鈉片降低氣道敏感性。 5. 環境刺激:干燥、寒冷或污染的空氣可能引發。改善環境,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清潔通風。 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22 17: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風寒感冒病系病毒引起的,是季節性自限性疾病,大多病人按傷寒論辨證理論指導治療能如期而愈。為什么有些病例遲遲難愈呢,仍是治不得法。當今成藥服藥不得法,未按傷寒論指導思想用藥。市售感冒成藥多系解熱止痛類西藥,其藥服法多日進三次,不講避風取汗,使風寒不能外解,多服傷胃,致使病情延長,易生它變。更有世醫不熟傷寒論辨證機理,妄施輸液療法致使寒飲內停,逐發小青龍湯癥、五苓散癥等相關變證,這是醫之過。應用中藥治療仍需按《傷寒論》證治施治,本文不再重述。現代制劑主要含解熱止痛類藥,應屬麻黃湯類汗法,可治療傷寒表實癥。癥見:頭痛、發熱、身疼、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鼻塞、輕咳身熱或無熱,脈浮。可汗,服復方阿斯匹林類藥應足量,每次約1g,壯人可至1.5g,每日1次,熱粥喝足助藥力且緩胃,臥床覆被取微汗,避風寒,連服3日一般可愈,不愈者甚少。若未愈可服“杏蘇散”當茶飲,約1周則愈。若汗后復熱邪不解仍參照太陽麻黃湯類證變法施治。按照現代觀點則是合并癥存在,注意結合現代診治方法。
2024-10-22 17: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金永財 醫師
北京小湯山醫院
一級
中醫科
-
風寒感冒:主要癥狀為發燒怕冷,頭痛,咽喉發癢,周身不適,哆嗽多稀白痰,鼻塞或流清涕,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等.應選用謹防敗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黃止嗽丸,小兒四癥九和參蘇理肺九.用法照說明或遵醫囑用.并以生姜,蔥白煎湯為藥引.注意事項: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咳嗽偏輕,白痰,首選急支糖漿.咳嗽偏重,有痰色黃,流涕輕,不熱,癥狀已有幾日,可選羚羊清肺.感冒初起,發熱攝氏38度以上,選用羚翹解毒.冬季感冒一般為內里積熱,外感風寒,病人多有上火表現.咽痛輕者可用西羚解毒或感冒清熱沖劑加板藍根;咽痛重伴口干口渴喜涼,低熱,大便干,應用感冒清熱沖劑加牛黃上清.久咳痰少,口干舌燥,體質偏弱者宜用川貝類咳嗽糖漿,反之痰多,體質強壯有上火表現的不宜用,以免加重病情.當痰多咳重伴胸悶時,就應到醫院找中醫看病吃湯藥,不能再吃任何止咳糖漿了.
2024-10-22 17: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你好,風寒感冒多數是因為受到外界的風寒而侵入體內,建議你使用感冒清熱顆粒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注意: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發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應去醫院就診。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注意日常飲食,盡量清淡點。希望我的回復可以幫到你
2024-10-22 17:0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藥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 風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勞累,沒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風寒感冒通常秋冬發生比較多. 配方:生姜25克,蘿卜50克.制法:生姜切絲,蘿卜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功效:祛風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熱服. 配方:蔥白2根,豆豉10克.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鐘,之后加入蔥白,調料出鍋.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熱服用,服后蓋被取汗. 配方:香菜15克,蔥白15根,生姜9克.制法:將香菜,蔥白,生姜分別洗凈,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飲服即可.功效:發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連服2~3日. 配方:生姜10克,紅糖15克.制法:生姜切絲,以沸水沖泡,加蓋約5分鐘,再調入紅糖.功效:疏散風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熱頓服.服后蓋被睡臥取汗. 配方:雞蛋1個,蒼耳子6克.制法:將蒼耳子去刺炒黃,研成細末,加入雞蛋中打成蛋漿,炒熟.功效:散風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熱食用.連服3日.
2024-10-23 10:1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