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發病與遺傳、皮脂分泌增多、馬拉色菌感染、免疫因素、精神因素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等。 1.生活方式調整: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食清淡,少吃油膩、辛辣、甜食;注意皮膚清潔,但避免過度清潔。 2.外用藥物:如酮康唑洗劑,能抑制馬拉色菌;他克莫司軟膏,減輕炎癥反應;水楊酸軟膏,可改善角質代謝。 3.口服藥物:維生素 B 族,調節皮脂分泌;伊曲康唑膠囊,抗真菌治療;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用于嚴重炎癥。 4.物理治療:紅藍光照射,有抗炎、殺菌作用。 5.中醫治療:中藥內服、外用,或針灸等,調理身體機能。 脂溢性皮炎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且治療過程可能較長。患者應保持耐心,遵醫囑治療,并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癥狀加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復診。
2024-10-22 17: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西藥治療用藥治療脂溢性皮炎也必不可少。1.全身治療內服維生素B2、B6、復合維生素B、維胺脂膠囊,脂溢性皮炎炎癥明顯或炎癥范圍擴大時,可服用抗生素,如四環素、羅紅霉素等。瘙癢可用抗組胺藥或其他止癢劑。2.局部治療以溶解脂肪、角質剝脫、消炎止癢為主。常用藥物有1%煤焦油洗劑、含有2%酮康唑復方洗劑、或含有二硫化硒以及硫甲皂、間苯二酚(雷瑣辛)、水楊酸、咪唑類等制劑洗頭,每周1~2次。頭部用50%乙醇和35%水中加入15%丙二醇外搽。或用水氯酊,每天1次。其他部位外用5%硫黃霜、硫黃爐甘石洗劑、2%酮康唑霜,對慢性肥厚者可用0.025%~0.05%維A酸(維胺脂)霜,有助于紅斑、鱗屑和瘙癢的改善。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注意個人衛生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上就是我對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的解答。如果大家對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有更好的解答,請分享出來,讓苦惱于不知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早日康復。
2024-10-22 17: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脂溢性皮炎系發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用藥指導:脂溢性皮炎建議外用純中草藥提取物膚脂平乳膏治療,如果長時間不治療或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皮脂大量的溢出在皮膚表面和毛囊處積累,就很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嚴重的細菌感染就會導致毛囊被破壞,從而使毛發不生長,最終的危害是可能導致斑禿或者脫發。注意事項1.注意飲食,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類、脂肪類食物過多有關,因此,患者應禁止飲酒,少食辛辣、魚蝦海鮮、牛羊肉、狗驢肉等刺激性及油膩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 2.每晚用溫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臉,清除面部油膩,清潔皮膚。
2024-10-22 17:5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醫生建議:您好!脂溢性皮炎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表現為頭皮多脂、油膩發亮、脫屑較多,在皮脂發達部位較易發生。建議使用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本品用于過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如局限性瘙癢癥、神經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慢性濕疹等。建議不要食用魚蝦、海鮮、辛辣的食物。希望我的建議能幫到您!
2024-10-22 17:5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這的確是令患者很頭疼的問題,對于怎么治療脂溢性皮炎,我認為中藥治療脂溢性皮炎有一定療效,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皮脂排出過多,在皮膚上堆積,在堆積處出現慢性皮膚炎癥,則稱為脂溢性皮炎。中藥治療脂溢性皮炎方劑:方劑1:苦參、黃柏、明礬、蛇床子各15克,硫黃5克。制用法:水煎。外洗患處。方劑2:當歸、黃蠟各25克,紫草50克,麻油200克。制用法:將當歸、紫草與麻油同熬,藥枯濾清去藥渣。將油加熱入黃蠟,化盡,待冷后外擦患處,每日1-2次。脂溢性皮炎方劑3:苦參90克,野菊花15克,白鮮皮9克。制用法:水煎。取液外洗患處。脂溢性皮炎方劑4:王不留行、香白芷各等份。制用法:研為細末。外撒患處。脂溢性皮炎方劑5:生大黃(研末)100克,冰片20克,食醋250克。制用法:將上藥放入密封瓶中浸泡7天,待變成深棕色后方可應用。先用75%酒精消毒患處,再涂藥液,每日3-4次。脂溢性皮炎方劑6:野菊、生地、赤石脂各15克,牛蒡子、丹皮各10克,荊芥、防風各9克,生苡仁30克,白礬12克,甘草6克。制用法:水煎服。
2024-10-22 1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