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判斷是否患有乙肝,需要綜合考慮癥狀表現、檢查結果、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接觸史等。 1.癥狀表現:乙肝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癥狀,但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 2.檢查結果:通過乙肝五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 e 抗原、乙肝 e 抗體、乙肝核心抗體)檢查,以及肝功能檢查、乙肝病毒 DNA 定量檢測等,能明確診斷。 3.既往病史:了解是否曾患過乙肝或其他肝臟疾病。 4.家族病史:家族中有乙肝患者,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5.接觸史:如與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觸、共用注射器、接受不規范的輸血或血制品等。 總之,要準確判斷是否患有乙肝,不能僅憑單一因素,需要綜合多種情況,并通過專業的醫學檢查來確診。一旦懷疑有乙肝,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診。
2024-10-22 17: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乙肝兩對半2,4,5陽性,是三抗體陽性,說明感染乙肝病毒,病毒被清除后產生了抗體,已經痊愈,不需要治療.但是近年來也發現一部分乙肝兩對半2,4,5陽性的隱匿性感染者.所以是否是真正痊愈了,還需要檢測一下肝功能,乙肝病毒量DNA和肝膽脾的B超.如果肝功能和乙肝病毒量DNA都正常的,一般沒有問題,你就不用擔心了.雖說從乙肝兩對半結果來看,您不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如果乙肝病毒量DNA檢查為陽性,說明體內仍有乙肝病毒在復制,仍做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診斷.所以如果上述檢查均正常,則說明您已經痊愈,說明乙肝病毒已被機體中和清除,如果您乙肝表面抗體滴度達10個國際單位以上,還說明機體對乙肝病毒有足夠的免疫力.如果抗體量不足10個國際單位建議你再補種一針加強乙肝疫苗.產生足夠的抗體后可以保護你不被感染乙肝.你現在第二項抗體弱陽性,如果檢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量DNA都正常的話,需要注射一針加強的乙肝疫苗,因為你現在第二項弱陽性,說明抗體量不足.
2024-10-22 17: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HBsAb-表面抗體:為中和性抗體標志,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乙肝疫苗接種者,若僅此項陽性,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后正常現象;HBeAb-e抗體: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并非完全沒有傳染性;HBcAb-核心抗體: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志.乙肝表面抗體:弱陽;乙肝E抗體:陽;乙肝核心抗體陽.說明為乙肝恢復期,一般不用注射疫苗,在短期內會自己痊愈,部分人已有較強的抵抗力.所以還是乙肝.忌辛辣油膩食品,忌煙酒,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裝或瓶裝的飲料,食品.忌濫用激素,抗生素.忌亂用補品.忌過多食用蛋白飲食如果吃太多蛋,甲魚,瘦肉等高蛋白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脹等病癥.忌高銅飲食肝功能不全時不能很好地調節體內銅的平衡,而銅易于在肝臟內積聚.可導致肝細胞壞死.忌生活不規律“三分治七分養”,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營養,規律生活,每天堅持早操,勞逸結合很重要.應忌惱怒,悲觀,焦慮等,忌勞累
2024-10-22 17:2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巴音吉力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醫生建議:根據您的檢查結果,這是屬于乙型肝炎大三陽,具有強的傳染性,注意個人用品和家人的用品隔離追問:哦哦,謝謝,嚴重不,??醫生回答:再查一個肝功能,看看有沒有損害肝功能追問:肝功能正常的醫生回答:那不算嚴重追問:要治療不醫生回答:不需要追問:數據偏高不醫生回答:偏高了追問:那就要治療啥醫生回答:不用,平時注意不吃太多街油炸類食品追問:那不治療對身體有影響不醫生回答:看個人病情的發展,段時間內估計沒有追問:如果要治療方便不醫生回答:個人認為不需要特殊用藥
2024-10-22 17: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常見癥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癥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應采取治療措施,并定期檢查身體.乙型肝炎又稱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因其可能通過性生活傳播,國際上將其列入性傳播疾病.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區感染率達到35%以上.據有關資料,肝炎檢測陽性的患者已經達到1.89億,而應就診未就診人數(攜帶者)將近4億.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壯年.乙肝臨床表現多樣化,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人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癌.病理HBV是嗜肝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屬于DNA病毒,是一種復合體,直徑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殼(包膜)兩部分,核心直徑27毫微米,內含環狀雙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殼.HBV抵抗力很強,在60℃經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中均不能使其滅活.煮沸10分鐘后,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質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細胞內合成并大量釋放于血液循環中,其本身并無傳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環狀雙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復制的主體.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強,能耐受60度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煮沸10分鐘或高壓蒸氣消毒可以滅活.HBV具有三種抗原抗體系統:表面抗原抗體系統(HBsAg,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顆粒的外殼部分.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指標,但不是乙肝診斷的唯一依據.HBsAg能激發人體產生抗體(抗-HBs)核心抗原抗體系統(HBcAg,抗-HBc):e抗原抗體系統(HBeAg,抗-HBe):傳播途徑乙肝的傳染源是多樣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隱性感染者與帶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與帶病毒者最為重要.急性患者的傳染期從起病前數周開始,并持續于整個急性期.HBsAg陽性的慢性患者和無癥狀攜帶者的傳染性與HBeAg,抗-HBc是否陽性有關.凡血清中HBsAg持續陽性超過6個月以上者,稱為遷延性HBsAg攜帶者.國內的遷延性HBsAg攜帶者中,絕大多數同時HBeAg陽性,在數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傳染源.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其他體液排出體外,并通過注射或非注射途徑進入易感者體內.注射途徑包括輸血及血制品,集體預防接種,藥物注射和針刺等方式.隨著獻血員的篩選,血制品的凈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針灸針的推廣使用,經注射的傳播所占的比重將逐漸下降.而非注射途徑包括母嬰傳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觸,手術和血液的接觸等傳播途徑將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由于乙肝病毒可通過唾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觸也是乙肝的重要傳播途徑.什么是「大小三陽」?所謂“大小三陽”是指進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對半檢查”(簡稱為乙肝二對半)的二種不同結果.“二對半”中的第一對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第二對是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另外第三對是核心抗體(抗-HBc)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細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裝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沒有游離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圍血液中只能檢測到第三對中的半對,即核心抗體,故稱二對半.“大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檢測均是陽性.一般認為,“大三陽”傳染性相對較強,同時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小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檢測均是陽性.“大三陽”和它的區別是前者E抗原陽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認為“小三陽”的傳染性較小.但對于一些E抗原和E抗體均為陰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經產生突變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達E抗原和E抗體,但是如果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陽性,表示病毒血癥存在,仍然具有傳染性.無論“大三陽”抑或是“小三陽”,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均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況,最好是定期(3個月至6個月)到醫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兩對半檢查.“兩對半”,“大三陽”與“小三陽”什么是“大三陽”,“小三陽”,以及“兩對半”,原來“大三陽”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HBc陽性.“小三陽”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兩對半”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從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檢測“兩對半”,已為眾所周知.近年又出現“大三陽“和“小三陽”的稱法,并在誰重誰輕問題上存在誤區.其實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在“表抗“和c抗體均為陽性的基礎上,如果e抗原也是陽性,即被稱為“大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常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僅有e抗體陽性,即被稱為“小三陽”,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復制,若乙肝病毒DNA陰性,則基本不再具有傳染性.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認為“大三陽“病情重,“小三陽”病情輕,希望從“大三陽“盡快轉為“小三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真正決定患者病情輕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臨床癥狀.大致有下面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一小部分“小三陽”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陽性,提示病毒復制仍然活躍,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發生變異的結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較重和發展更快,應加以注意.第二種情況‘無論患者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沒有明顯的癥狀,都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診斷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中,大多數人是在嬰幼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當時機體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無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與其長期和平共處,而成為攜帶者的.第三種情況,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反復出現異常,或伴有臨床癥狀,或有肝脾腫大等,則應該判定為乙肝患者,需要積極治療,以盡快控制活動性肝病.因為我國絕大多數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反復肝病活躍的過程.換句話說,只要沒有活動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復活躍,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后果的發生.醫學研究還證明,經過一定的時間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陽”者自然轉為“小三陽”.自然轉陰對每個“大三陽”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機會,但具體何時發生,目前還沒有辦法確定.因此,建議“大三陽”者不必過分擔心.即使試圖用抗病毒藥將“大三陽”轉為“小三陽”,也必須選擇肝功能異常者,治療才有反應.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適于藥物治療,等待自然轉陰才是明智之舉.他們可以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但不宜從事餐飲服務和保育工作.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有效嗎?何有成教授干擾素是1957年發現的,問世已有30多年.這是人體受到病毒侵襲時,自然產生出來的一種極微量的蛋白質,是人體本身的抗病物質.十多年前生產這種生物制品成本非常昂貴,每克約需5000萬美元,約等于當時1.5~2噸黃金的價值.現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備干擾素外,還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干擾素,為臨床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而干擾素是國內外公認的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其中25~50%的患者經3至4個月治療后有良好反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從血中消失,隨后臨床癥狀緩解,轉氨酶恢復正常.不少研究結果表明,歐美國家患者療效較佳,而東方(如中國,日本)患者療效較差.但如能仔細挑選治療對象,干擾素對慢性乙肝的療效仍可望提高.由于機體對干擾素的反應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什么類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對干擾素有較好的療效,這不僅是臨床醫生在決定用藥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眾多患者所關注的話題.1990年在美國召開的第七屆國際病毒性肝炎會議上,專家們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將會影響干擾素的治療效果: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療前肝炎病程短(小于7年,尤其是在2年左右),e抗原陽性伴低水平HBV-DNA陽性,血清轉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和無其它疾病(如愛滋病毒感染,腎病和糖尿病等)伴隨者療效好.2.e抗原陰性而HBV-DNA陽性的患者,應用干擾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療效稍遜.慢性遷延型肝炎的療效亦較慢性活動型肝炎差.3.HBsAg陽性的肝硬化患者療效亦較差,可能與HBV-DNA已整合到肝細胞的基因組內有關.此時機體對干擾素的敏感性下降,反應就差.病程越長,整合的機會越大,敏感性也越低.4.無癥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轉氨酶正常者,干擾素治療基本無效.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在胎內或出生時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時患者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絕大多數演變為慢性病毒攜帶狀態.這類患者內源性干擾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給予外源性干擾素治療常不奏效.在干擾素治療有效的病例中,治療初期常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現象,隨后e抗原和HBV-DNA消失,e抗體出現,繼而轉氨酶恢復正常.轉氨酶升高與干擾素治療后受病毒感染的肝細胞被體內殺傷性免疫細胞溶解破壞有關,是預測治療有效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黃疸和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食欲明顯減退)等肝功能損害加重的表現,患者不必為轉氨酶升高而過分擔憂,更無須停藥或加用降酶藥物.但大多數患者在干擾素治療期間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發熱,肌痛,惡心,嘔吐等,還應注意骨髓抑制,個別有嚴重反應者應調整劑量或立即停藥,故接受干擾素治療患者應以住院觀察為宜.干擾素與乙肝郭秀藏副主任醫師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發病率最高,自然經過多預后不良,未經治療5年后約50%的患者發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發展成無癥狀HBsAg攜帶者(每年約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癥活動性與病毒免疫反應有關.而a干擾素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免疫調控機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國消化和代謝疾病學會專門討論了慢性肝炎的治療問題,并對治療的適應癥,治療方法,臨床觀察,治療后的復發等問題提出了建議.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適應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檢出病毒復制,是干擾素治療的對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約90%病例可自然痊愈,不是干擾素治療的指征.但需要強調的是,近年發現HBeAg陰性和抗-HBe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復制,HBeAg陰性患者病毒復制是前C-變異株的復制.所以區分慢性乙肝HBeAg陽性(野生株)和HBeAg陰性(前C-變異株)型對于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對劑量的臨床觀察,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應用.干擾素500-600萬單位,3次/周,皮下注射6個月.如果6個月治療后出現HbeAg/抗-HBe血清轉換,可以在血清轉換后繼續用藥2個月.治療后數周轉氨酶升高反映a干擾素誘導對HBV感染的肝細胞毒性反應,應視為良好的標志,一般不用降低劑量.對于抗-HBe陽性復制型乙型肝炎(前C變異株),初治對a干擾素的應答與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說這類患者a干擾素治療后HBV-DNA也可陰轉.但是復發率較高,因此有人建議治療療程為1年.臨床上發現一些患者雖然血清學HBV-DNA陰性和抗-HBe持續陽性,但是轉氨酶持續或波動性陽性,往往發展成進行性肝病.這類患者是因為前C變異株復制低于檢出水平,目前尚無特殊療法.這種情況可以做肝臟穿刺,活檢,組織學檢查,如果槍出慢性肝炎可應用.干擾素聯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綜合治療6-12月.a干擾素治療中最常出現副反應是感冒癥狀.可以出現全身乏力,發熱,頭疼,四肢酸軟等,可在注射a干擾素之前1小時給予撲熱息痛O.5-1.O克,以預防控制這些癥狀.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全身其他反應,如厭食,惡心,嘔吐,一些神經反應障礙,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皮疹,瘙癢,注射部位局部紅斑等,可以對癥治療,以減輕副反應的發生.
2024-10-23 0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