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錫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像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由于病毒或者細菌感染引起的上述情況。這種情況應該問題不是很大的,我建議您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生素和一些抗病毒藥物的使用的,要多喝水的可以局部熱敷孩子大椎穴,肺腧穴。,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飲食上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
2018-12-20 15: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小兒機體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機體的免疫系統活躍,免疫功能旺盛"當人體感染時,細菌!病毒及其毒素等隨淋巴管進入局部淋巴結,參與機體免疫反應,同時局部淋巴結腫大,故兒童易患淋巴結炎"小兒腸系膜淋巴結沿腸系膜動脈及其動脈弓分布,十分豐富,回腸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腸內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腸末端停留,故腸內細菌及病毒產物易在該處吸收進入回盲部淋巴結,而引起腸系膜淋巴結炎[2]"通過本組病例分析,我們有以下幾方面體會:非典型病例并不少見"本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典型癥狀為反復發作性腹痛"但本組患兒近1/3無明顯上述疾病史,有些患兒大約腹痛前1~3個月患過上呼吸道感染,其中2例患兒間斷腹痛1年,先后經解痙!驅蟲!胃腸黏膜保護劑治療,并進行相應檢查,如胃腸造影!腦電圖,均無效,故非典型癥狀病例并不少見,可能與一些患兒未重視輕微感染癥狀或病史敘述不清有關,須引起臨床醫師重視"誤診率高,占59.3%"由于本病的腹痛可表現為隱痛或痙攣性疼痛,兩次疼痛之間患兒無不適感覺,常被誤診為腸痙攣或腸蛔蟲癥,而腸痙攣多見于嬰兒,可出現反復發作的陣發性腹痛,腹部無異常體征,排氣!排便后可緩解;腸蛔蟲癥則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異食癖!惡心!嘔吐等消化功能紊亂癥狀,有時出現全身過敏癥狀;往往有吐!排蟲史;糞便查找蟲卵,驅蟲治療有效可協助診斷,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腸蛔蟲癥在我國已大為減少"另外,此病腹痛可表現在任何部位,但因病變主要侵及末端回腸的一組淋巴結,故右下腹痛多見,加之兒童體檢不合作,部分醫師對腸系膜淋巴結炎缺乏認識,容易誤診,如可誤診為闌尾炎,但闌尾炎右下腹壓痛點固定,有明顯的反跳痛和肌緊張,而本病壓痛部位靠近中線或偏高,且不固定,少有反跳痛及肌緊張,可與之鑒別"腹部腸系膜淋巴結超聲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重要手段"因既往普通多普勒超聲檢驗對腹腔淋巴結掃描陽性率極低,而開展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診斷陽性率明顯提高,并能鑒別腸系膜淋巴結腫瘤!急性闌尾炎等其他病變"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彩色多普勒超聲主要表現為右側腹腔探及多個腫大淋巴結或淋巴結成簇存在,淋巴結呈橢圓形,以低回聲為主,絕大多數淋巴結中間的強回聲也隨之增大!清晰可見"淋巴結短徑>5,內部血液供應豐富,部分病人伴少量液性暗區[1]"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經抗感染治療7~14天后腹痛明顯減輕或消失,復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淋巴結數目明顯減少,其長徑!短徑也較治療前明顯縮小,內部血供也明顯減少"臨床上本病患兒因大多數癥狀不重,或檢查手段不利,常常易忽視或漏診,給診治帶來困難,所以對有間斷腹痛的小兒應常規做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便于及早明確診斷,以免誤診影響治療
2016-07-31 00: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一般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癥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于回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生發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后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范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涂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范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加重又難以與闌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鑒別時,仍宜剖腹探查,并將闌尾切除。
2016-07-31 00: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汪敏 主治醫師
浙江工業大學醫院
一級
內科
-
一般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癥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于回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生發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后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范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涂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范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加重又難以與闌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鑒別時,仍宜剖腹探查,并將闌尾切除。
2016-07-31 00:5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您好,您的孩子主要還是考慮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這是在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以腹痛,發熱為主要表現的病癥(有的孩子會出現嘔吐,腹瀉或者便秘).本病通常于上呼吸道感染有關系,有的孩子會經常復發,每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后會感到服疼.慢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兒童少見,常由結核引起,伴腸結核或結核性腹膜炎,有結核病接觸史.臨床表現為慢性結核中毒癥狀,盜汗,低熱,腹痛等,抗結核治療效果差時,建議行手術治療.(你的孩子此型暫不考慮)根據您的描述,孩子的腸系膜淋巴結腫大還是比較明顯的,治療上建議靜脈給予抗炎,抗病毒為主,根據情況適當補液.注意抗炎療程一定要到,通常為1-2周.平時要注意孩子避免受涼,預防感冒,不吃刺激性食物,涼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2016-07-31 01:01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腸系膜淋巴結一般無須治療,小孩子經常要得,有時候肚子會疼,可以吃點消炎藥,但是消炎藥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肚子疼的話可以吃點中藥對證治療
2016-07-31 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