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檢查通常包括神經心理學評估、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腦電圖檢查以及神經系統檢查等。 1.神經心理學評估:通過一系列認知功能測試,如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等,評估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執行功能等方面的表現。 2.影像學檢查:包括頭顱 CT 可發現腦梗死、腦萎縮等病變;頭顱 MRI 能更清晰地顯示腦白質病變、小血管病變等。 3.實驗室檢查:檢測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以了解患者的基礎健康狀況和血管危險因素。 4.腦電圖檢查:有助于發現腦電活動的異常,對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5.神經系統檢查: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瞳孔、肌力、肌張力、反射等,判斷神經系統是否存在損傷。 綜合運用上述多種診斷檢查方法,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血管性癡呆,為后續的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患者一旦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
2024-10-23 02:2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血管性癡呆?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1896年,Emil Kraepelin首先提出動脈硬化性癡呆(arteriosclerotic dementia)的概念,之后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腔隙狀態、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SAE)、多發梗死性癡呆(MID)、腔隙性癡呆(lacunar dementia)、遺傳性多發梗塞性癡呆(HMID)等。為避免誤解,有專家建議凡與血管性因素有關的癡呆統稱為血管性癡呆。血管性因素主要指腦內血管即頸動脈與椎基底動脈兩大系統,可以是這些血管本身的病變,也可以是顱外大血管及心臟的病變,間接影響腦內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改變,最終使大腦功能全面衰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