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朝暉 副主任醫師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脾胃濕熱是中醫常見病癥,多因飲食不節、外感濕熱等引起。癥狀多樣,可能影響消化、代謝等功能。若癥狀明顯,應及時就醫。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6-07-10 12:16
1.癥狀表現:胃脘疼痛、灼熱,口干但不想飲水,饑餓卻不思飲食,小便黃,大便不暢等。
2.病因:常由飲食不規律,過多食用辛辣、油膩食物,或環境濕熱,脾胃功能失調導致。
3.危害:可能影響營養吸收,導致身體虛弱,還可能引發其他消化系統疾病。
4.診斷: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結合癥狀綜合判斷。
5.治療方法:清熱利濕為主,常用三仁湯、葛根芩連湯、茵陳五苓散等方劑加減。可選用的藥物有冬瓜皮、茵陳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6.預防措施:保持飲食清淡,規律作息,適當運動,避免處于濕熱環境。
脾胃濕熱需引起重視,及時調理和治療,以恢復脾胃正常功能。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