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病與腳癬有何不同及如何防治
說到腳氣病,許多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專家指出,腳氣病又叫維生素B1缺乏癥,這與群眾所說的腳濕氣(又稱腳癬)完全是兩碼事。若人體內維生素B1(又名抗腳氣病維生素,還可以叫硫胺素)不足,就會引起腳氣病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開達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皮膚病科
-
腳氣病是維生素 B1 缺乏癥,與腳癬完全不同。引發腳氣病的原因多樣,如飲食不均衡、吸收不良、代謝異常等。防治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補充維生素、改善生活習慣等。 1. 飲食不均衡:長期攝入缺乏維生素 B1 的食物,如精制谷物,易導致腳氣病。應增加富含維生素 B1 的食物,如全谷物、豆類、肉類。 2. 吸收不良:患有胃腸道疾病可能影響維生素 B1 吸收。需治療原發疾病,促進營養吸收。 3. 代謝異常:某些疾病導致代謝紊亂,使維生素 B1 消耗增加。要針對病因治療,維持代謝平衡。 4. 酗酒:長期大量飲酒會干擾維生素 B1 吸收和利用。應戒酒或減少飲酒量。 5. 特殊人群:孕婦、哺乳期婦女等對維生素 B1 需求增加,易缺乏。需適當補充。 總之,了解腳氣病的成因,采取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16-08-12 19: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水果的選擇
2016-08-12 19: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肉蛋奶類的選擇
2024-10-14 15:0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腳濕氣? 腳濕氣是發生在足部的淺部真菌病。中醫文獻中又稱“田螺皰”、“臭田螺”。本病的特點是足跖、趾間小水皰,趾間濕爛。夏季潮濕季節多發,足部多汗者、長年穿膠鞋者易患此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臭田螺,此證由胃經濕熱下注而生。腳丫破爛,其患甚小,其癢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爛,津腥臭水覺疼時,其癢方止。次日仍癢,經年不愈,極其纏綿。”本病相當于西醫的足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