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瘡等病癥的病原菌及感染情況如何
祖國醫學稱黃水瘡、滴膿瘡、爛皮野瘡、香瓣瘡等。對于本癥病原菌,文獻上的記載常不一致,世界各地皆以葡萄球菌感染較為常見,且常造成大流行。根據國內多數統計,其病原菌絕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為鏈球菌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開達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皮膚病科
-
黃水瘡等病癥的病原菌多樣,常見的有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其感染情況復雜,涉及流行范圍、感染人群等方面。 1. 病原菌類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少數為鏈球菌。 2. 流行范圍:世界各地皆有發生,部分地區會出現大流行。 3. 感染人群:兒童較為多見,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4. 感染途徑:多通過接觸傳播,如直接接觸患者皮損處。 5. 癥狀表現:初起為紅斑或水皰,迅速變為膿皰,易破潰流膿。 6. 診斷方法:根據癥狀、病史及實驗室檢查,如膿液涂片和細菌培養。 總之,對于黃水瘡等病癥,了解其病原菌和感染情況有助于及時診斷和治療,預防傳播。
2016-08-13 16: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市售牛黃化毒片,每次8片,每日2次,兒童酌減
2016-08-13 16:4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青黛外撲或用麻油調搽患處
2024-10-14 21:4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