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的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俗稱“黃水瘡”。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易在兒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為凝固梅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單獨或混合感染。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開達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皮膚病科
-
膿皰瘡是常見急性化膿性皮膚病,發病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有多種,包括局部治療、全身治療、預防措施等。 1.發病原因: 細菌感染: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引起。 皮膚損傷:如擦傷、抓傷等破損,為病菌侵入創造條件。 免疫力低下:兒童、老人等免疫力較弱人群易發病。 環境因素:高溫、潮濕環境利于病菌繁殖。 個人衛生差:不注意皮膚清潔,增加感染風險。 2.治療方法: 局部治療: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藥膏。 全身治療:病情較重時,口服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抗生素。 日常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 消毒隔離:患者用過的衣物、毛巾等要消毒。 提高免疫力:均衡飲食,適當鍛煉,增強自身抵抗力。 膿皰瘡通過合理治療和預防,多數能較快康復。但如果癥狀加重或持續不愈,應及時就醫。
2016-08-13 17: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注意清潔衛生,經常修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
2016-08-13 17: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普及衛生教育,尤其對托兒,所、幼兒園的保育員、教養員,以防本病流行
2024-10-14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