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的類型、危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足癬是由皮膚淺部真菌感染引起。根據皮損形態分為水皰型、擦爛型與 鱗屑角化型。足癬可反復發生,不易治愈,也可因搔抓繼發細菌感染而形成淋巴血管炎、淋巴炎、蜂窩組織炎或丹毒。搔抓及用藥不當可引起濕疹樣改變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永祥 主任醫師
成都博潤白癜風醫院
白斑
-
足癬是常見的皮膚淺部真菌感染疾病,分為水皰型、擦爛型與鱗屑角化型。其危害較大,易反復,可引發多種并發癥,防治需多方面注意。包括注意個人衛生、合理用藥等。 1.類型:水皰型多表現為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皰;擦爛型常見于趾間,皮膚浸漬發白;鱗屑角化型則是皮膚增厚、粗糙、脫屑。 2.危害:反復發生,搔抓可繼發細菌感染,如淋巴血管炎、淋巴炎、蜂窩組織炎、丹毒,還可能引起濕疹樣改變。 3.病因: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足部多汗、不透氣的鞋襪等是誘因。 4.診斷:通過癥狀觀察、真菌鏡檢或培養等明確診斷。 5.治療:外用藥物如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等;病情嚴重時口服伊曲康唑膠囊、特比萘芬片。治療需遵醫囑,按療程用藥。 6.預防: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換鞋襪,不與他人共用鞋襪、浴盆等。 總之,足癬雖常見但不可輕視,早診斷、早治療,并注重預防,有助于減少其危害。
2016-08-13 19: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盡量避免去衛生條件差的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及時削剪病甲組織,保持足部干燥,勤換鞋襪,更換寬松、柔軟的平跟鞋等
2016-08-13 19: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毛巾、拖鞋、臉盆等專人專用,定期進行消毒,避免交叉使用
2024-10-15 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