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治療黃疸的藥物有苯巴比妥、腺苷蛋氨酸、茵梔黃口服液、熊去氧膽酸、糖皮質激素等。 1.苯巴比妥:這是一種肝酶誘導劑,能增強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功能,適用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等。 2.腺苷蛋氨酸:參與體內生化反應,有助于促進膽汁排泄,改善膽汁淤積引起的黃疸。 3.茵梔黃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作用,常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 4.熊去氧膽酸:可增加膽汁酸的分泌,促進膽汁排泄,對膽汁淤積性黃疸有一定療效。 5.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適用于免疫性肝病導致的黃疸,但使用需謹慎,可能有一定副作用。 黃疸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具體病因和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同時,還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飲酒,定期復查肝功能等指標。
2024-10-14 12:0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新生兒黃疸是在新生兒時期出現皮、鞏膜及黏膜黃染,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病因特殊而復雜,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常導致死亡和嚴重后遺癥。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類。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約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在出生后3-5天可出現黃疸,但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14天內黃疸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黃疸全部消退。病理性黃疸則屬于異常,一般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①細菌感染和新生兒敗血癥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細胞病毒等;②新生兒溶血病;③先天性膽道閉鎖和膽總管囊腫;④母乳性黃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現黃疸,2-3周達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膽紅素即可下降,如3天無明顯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黃疸;⑤其他因素如遺傳性疾病、藥物性黃疸等。當新生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過早(于生后24小時出現);黃疸程度重或進展快;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者。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都應找出原因進行治療,尤其是1周內的早產兒和有嚴重缺氧、酸中毒、顱內病變、嚴重感染的患兒,必須盡早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4-10-14 1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