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董增勝 主治醫師
日照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內科
-
您好,癲癇病患者首先不能喝酒;不能熬夜;不要吃易上火的東西;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不生氣;多做體育運動,加強體質,減少感冒的發生;也不能過于勞累如果是大發作就需要注意避免到高空等危險地方去,以免發作時導致跌傷。平時注意第一:注意飲食,盡量清淡第二:適當體育鍛煉,避免過度勞累。規律作息時間,避免熬夜和睡眠時間不足。第三:情緒方面,避免生氣,減少各方面壓力。第四:適當給與積極的治療,建議使用中藥治療或者中西藥結合治療。癲癇在治療期間飲食也是一樣重要的,首先不能喝酒;不能熬夜;不要吃易上火的東西;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不生氣;多做體育運動,加強體質,減少感冒的發生;也不能過于勞累,如果是大發作就需要注意避免到高空等危險地方去,以免發作時導致跌傷。飲食也要注意:多吃富有營養、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食、豆類、瘦肉、雞蛋、魚、牛奶等,尤其應多食用豆類、新鮮蔬菜、水果、乳制品,這些含高蛋白質和含磷脂豐富的食品,有助于腦功能的恢復,同時減少癲癇發作次數。此外,少吃一些油膩肥厚的食品及中醫所說的發物,鵝肉、羊肉更應少吃,辣椒、蔥、蒜等刺激性很大的食物,也以少吃為好。適當給與積極的治療,建議使用中藥治療或者中西藥結合治療,更多疑問可以及時的在線咨詢專家,祝早日康復。
2024-10-14 16: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癲癇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誘發因素、規律作息、規范用藥、定期復查、保持良好心態等。 1.避免誘發因素:遠離強光、強聲刺激,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飲酒、吸煙等。 2.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熬夜,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3.規范用藥: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如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不可擅自增減藥量或停藥。 4.定期復查:按時進行腦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5.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面對疾病,避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總之,癲癇病患者通過注意上述各方面,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患者要相信在科學的治療和自身的努力下,能夠有效地減少癲癇發作,過上正常的生活。
2024-10-14 12: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首先你一定要樹立信心,積極正確治療,癲癇患者是可以逐步康復的的,建議你用傳統中藥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石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愈后不復發,這些中藥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鎮靜,活血化淤,祛濕化痰,醒腦開竅、健脾補氣、填精益髓等功效,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機能,是徹底治愈癲癇病這一頑癥的最佳治療方案。它的有效成分極易透過血腦屏障,直搗病灶核心組織,抑制腦組織細胞異常放電,迅速與神經間質受體產生競爭抑制,同時修復受損的腦神經細胞,從根本上治愈癲癇發作這一頑疾。此方成功的突破了以往只控制,不除根的傳統治療方法,使數以萬計久治不愈的癲癇患者得到徹底康復。禁忌:精神刺激,戒煙忌酒,蘿卜,大蒜,茄子,羊肉,鵝肉,肥肉.你可以在當地藥店買到這些藥物,自己在家治療即可,省錢方便,療效確切.希望你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24-10-14 12: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癲癇病患者首先不能喝酒,不能抽煙;不能熬夜;不要吃易上火的東西;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不生氣;多做體育運動,加強體質,減少感冒的發生。平時注意:第一:注意飲食,盡量清淡,少肉類,特別是豬肉(豬肥肉絕對禁忌)其他肉類適量。。多吃一些富含維他命B、C的食物,新鮮蔬菜、以及富含礦物質、膽堿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海藻、魚、蛋黃和卷心菜等。玉米、糙大米、全小麥、黃豆、蒜頭、蘑菇、酵母、奶、動物肝臟、沙丁魚、瘦肉類等亦有益于腦。第二:適當體育鍛煉,避免過度勞累。規律作息時間,避免熬夜和睡眠時間不足。第三:情緒方面,避免生氣,減少各方面壓力。第四:積極的治療,建議用中藥治療或者中西藥結合治療。另外:電腦,電視都不能過長玩,1小時為宜!
2024-10-14 12:0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醫生建議:預防癲癇發作應主要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勞等。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咖啡、可樂、辛辣等興奮性飲料及食物,戒煙、戒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麻黃堿的藥物。規律服藥,定期門診隨診。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去危險的地方。
2024-10-14 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