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胥海斌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是常見的感冒類型,可從癥狀、病因等方面區分。若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8-07-02 11:08
1.病因:風寒感冒多因外感風寒所致;風熱感冒常由外感風熱引起。
2.癥狀:風寒感冒常見怕冷、無汗、流清涕、舌苔薄白;風熱感冒常有發熱、出汗、咽喉腫痛、流黃涕、舌苔薄黃。
3.痰液:風寒感冒痰稀白;風熱感冒痰稠黃。
4.口渴:風寒感冒一般不口渴;風熱感冒多口渴喜飲。
5.治療:風寒感冒可遵醫囑服用風寒感冒顆粒、正柴胡飲顆粒等;風熱感冒可遵醫囑使用風熱感冒顆粒、銀翹解毒片等。
區分風寒與風熱感冒對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很重要,但自行用藥需謹慎,必要時應尋求醫生幫助。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可分為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兩大類。這兩種感冒病因病機、癥狀、治療原則及用藥差別很大。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 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 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藥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 癥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服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這些藥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連翹9克,每日一劑。
2016-08-09 11: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癥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等特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癥狀,可服用防風通圣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藥物. 二,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癥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2016-08-09 11: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可以從臨床癥狀來確診,風寒感冒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風熱感冒癥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建議明確是那種感冒再選擇藥物進行治療,不要盲目使用中藥治療。
2016-08-09 11:4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風寒型:癥候:惡寒重發熱輕,身痛較重,頭痛,無汗,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稀,四肢酸楚,苔薄白而潤,脈浮。治法: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方藥:以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羌活、桔梗、川芎、白芷、葛根)。平時飲食忌辛辣,多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綠色青菜等比較您好。
2016-08-09 11:56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風寒感冒主要還受寒引起的,會有流清鼻涕的癥狀,痰稀,至于風熱感冒主要是上火引起的,流膿鼻涕,痰黃的情況。
2016-08-09 12:0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