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食道癌的癥狀較多,常見的有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體重下降、聲音嘶啞、嘔吐等。 1.吞咽困難:這是食道癌最典型的癥狀,初期可能表現為吞咽固體食物時有梗阻感,逐漸發展為吞咽流食也困難。 2.胸骨后疼痛:多為燒灼感、針刺樣或牽拉樣疼痛,尤其在吞咽時明顯。 3.體重下降:由于進食障礙,身體無法獲取足夠營養,導致體重逐漸減輕。 4.聲音嘶啞:腫瘤侵犯喉返神經時,可引起聲音嘶啞。 5.嘔吐:當食道梗阻嚴重時,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內,容易引發嘔吐。 總之,若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吞咽困難,應及時就醫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2024-10-14 12: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食道癌癥狀有:一、咽喉部干燥與壓縮感。病人主訴脖子發緊,咽喉部干燥,咽下食物晦氣,有時伴有稍微痛苦悲傷。這種癥狀的發生,常與病人的情感穩定有關。進食毛糙或品味不完美的食品時尤為顯明。產生這一癥狀的機制尚不了然,可能是食管產生病變時,影響食管的蠕動,并反射性地引起咽食管括約肌壓縮,而發生一種異樣感到。二、食物通過緩慢并有停滯感。病人在咽下食物時,食管壁似有粘性,食物下行緩慢,并有停止感覺。患者多主訴為食管口變小而緊縮。有的患者形容這種癥狀十分形象,比方食管內似有階梯,當咽下食物時,食物漸漸抑揚下行。出現這種感覺與食物性質關系不大,有時飲水也有同樣感覺。普通進食時出現,食后消逝。發生部位以食管上、中段者較多。開始往往輕微,逐漸加重,并伴發其余癥狀。產生這一癥狀的機制,重要可能是食管壁出現渺小的、較洋溢的食管痙攣或僵直景象,舒張度變差,也可能是由于食管的“生癌野”較廣,食管粘膜伴有程度不同的慢性炎癥所致。三、劍突下或上腹部疼痛。病人主訴多為燒灼樣刺痛,輕重水平不等。有的患者形容為常常有燒心、心窩部刺痛或飽脹感。也有的為連續性隱痛。與進食的質或量關聯不大,但多在咽下食物時呈現,食后減輕或消散,不反酸。這種癥狀的發生部位與病變部位往往不甚一致,可能是因為食管癌的食管活動功效不和諧,賁門部括約肌發生強烈的痙攣性收縮而引起。四、胸骨后悶脹不適。病人多不克不及詳細地形容這一癥狀確實切部位、性質及程度,只是自我感覺胸部不舒暢,好嘆氣。也有少數病人自我感覺有背沉、胸骨后疼痛并向右胸放射、噯氣等癥狀。緩解患者病情采用5A腫瘤生物治療。
2024-10-14 12: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食道癌早期癥狀:產生特異性的吞咽困難.隨著病情加重,吞咽困難也逐漸加重,常常伴有吞咽疼痛,疼痛一般在胸骨后,背部或頸部.食道癌早期癥狀確實不明顯,癌組織只局限在食管的黏膜層,其范圍一般小于2cm,但不是沒有癥狀.如食管內異物感,燒灼感,進食時有時有滯留感或胸骨后刺痛感等,這些癥狀大多被病人忽略,認為是吃飯不注意引起的,或被認為是咽炎所致.隨著病情的逐步加重,病人可出現進食哽噎感,進食進水困難等.此時就診多屬食管癌晚期,長時間進食困難,病人營養不良,再加年齡偏大,多喪失了手術機會.所以在有以上食道癌早期癥狀時應去醫院,進行食管鋇餐X線檢查.如果診斷還不能明確,應進行食管顯微鏡檢查,食管纖維檢查準確率達99%,一般不會漏診.早期食管癌經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在80%以上,所以病人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是治療食管癌的關鍵. 臨床檢查食道癌早期癥狀:早期食管癌x線征象有以下情況為高度可疑: 1,局限性粘膜皺襞增粗和斷裂. 2,局限性食管壁僵硬. 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損. 4,小龕影.晚期多為充盈缺損,管腔狹窄或梗阻.對高度懷疑又未能明確者,應行食管鏡檢并活組織檢查.食管拉網脫落細胞學檢查及放射性同位素32P,有助于癌的早期診斷.
2024-10-14 12:2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食道癌的典型癥狀是,進行性的吞咽困難,并出現身體消瘦確診需要做一下活檢或者是進行胃鏡檢查,不能單獨的從癥狀來分析。
2024-10-14 12: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食道指的口腔至胃的那段,腸道是消化道~~食道是一管狀的肌肉結構,及食物由口腔通往胃的必經之道,長約25公分。很多與食道有關的疾病皆因食物或飲食吞咽時發生困難才引起病人的注意,食道癌亦是如此。與其他各種癌癥相比,食道癌的發生年齡較遲,平均約在63歲左右。食道癌的發生,男性多於女性,約為四比一。多見於有色人種。尤好發於50~70歲的老年人。在地理分布上,多分布在南、北溫帶地區;如地中海北岸、裏海沿岸、中國的黃河流域,以及南非與巴西南部。一般來說,食道癌多見於較貧窮地區。據衛生署近十年的資料統計,臺灣的食道癌死亡率,十年來無大變化。每年死於食道癌者平均約為600余人。其死亡率為27.4/100,000。在榮民總醫院每年有150人左右因食道癌住院治療,名列各器官癌癥的第七位。我國大陸河南省林縣的食道癌罹患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百人以上患者,而整個大陸的罹患率卻是十公分之三十左右。民國83年臺灣的食道癌粗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三,其中尤以金門縣居民罹患率最高。食道癌的起因食道惡性腫瘤發生的原因,目前仍無定論。不過在個人因素方面,吸菸、喝酒、速食、熱食、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較易發生食道癌。環境因素方面,如飲水及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亞硝基胺(Nitrosamine),已被認為是高度導致食道癌的物質;某些地區蛋白質供給量不夠;青菜、水果的不足;各種維他命的缺乏;以及某些礦物質的稀少;都被視為食道癌的誘因。高梁、玉米、以及茶葉中的蘇酸(Tannin),也被列為與食道癌有關的物質。近些年來,中國大陸發現發霉的食物,對食道癌的發生也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他食道本身的疾患;如食道化學灼傷、食道失弛癥、賁門回流癥、Barrett’s食道,以及放射線照射食道等,都有產生食道癌的趨勢。總而言之,造成食道惡性腫瘤的原因,可能不是一種,而是多項原因湊成的。食道癌流行病學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可能毫無自覺癥狀。其癥狀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妨礙了食道運輸功能時才發生。起初是覺得胸骨的悶感,進而酸痛;但絕大多數的病人,第一個癥狀則是吞咽食物覺得不易下咽。等到腫瘤再長大時,先是不能吃乾飯,繼而稀飯難咽,后來連牛奶也喝不下去。再后食道為腫瘤完全阻塞,每天口腔所分泌的唾液會積聚在腫瘤上方的食道內,積液上翻,病人必需將此積液吐出來。有時積液被吸入氣管會引起咳嗽,在夜晚常使病人因咳嗽而無法安眠。在腫瘤繼續長大,向前侵犯到氣管或支氣管時,可產生氣管食道;此時病人在進食時,會將食物吸入氣管,引起劇烈咳嗽;尤其在進食流質或喝水時更易引起咳嗽。時間一久,吸入性肺炎則無法避免。接著發高燒,終因敗血癥而致死。在腫瘤侵犯到鄰近的大動脈時,使大動脈破裂而大出血,這也是食道癌常見的致命原因之一。當腫瘤擴展至胸腔后壁,侵犯到肋間神經時,病人常會有無法忍受的胸痛。橫膈膜的麻痹及聲音嘶啞,則是腫瘤或淋巴腺轉移侵犯到橫膈神經或喉神經的返回枝。胸腔積水是腫瘤侵犯到胸膜腔所引起,也是食道癌晚期常見的一種現象。由於食道阻塞,病人進食困難,營養自然不夠,於是身體衰弱,體重減輕,是必然現象。若腫瘤有轉移時,則會發生轉移部位各種不同的癥狀;如在頸部有淋巴腺的腫脹與疼痛;轉移至肝,會有黃膽及肝功能不良所產生的癥狀;轉移至肺會發生呼吸道的癥狀,如咳嗽,甚至呼吸困難;轉移至腦部時,則有頭痛及其他腦神經的癥狀;骨頭痛也是食道癌轉移至骨的常見癥狀;如脊椎骨、肋骨及四肢骨等,在臨床上常有發生。食道癌的檢查與診斷在早期的食道癌,身體檢查是看不出有什麼異樣的。只有在已有腫瘤轉移時,才能有所發現;如頸部淋巴腺的腫大,肝臟腫大及壓痛等;消瘦、失水、及面部蒼白是病情嚴重的表徵。在腫瘤上方的食道中,常蓄集食物因發酵而放出惡臭,此亦為食道癌病患之一個特徵。在病人到醫院求診時,約有90%以上是因吞咽問題而來。只有極少數的病人是作例行身體檢查,或作其他疾病檢查時,而發現食道癌。臨床上食道癌的診斷無大困難,只要在病人主訴有吞咽問題時,可即時作一食道造影X光檢查,這時可見食道有狹窄及不規則之充滿不全現象;然后經由食道鏡作活組織切片檢查,便可確定診斷。有時以導管插入食道中抽取積液作細胞檢查,也可得到診斷。食道癌的鑒別診斷診斷食道癌必須與其他良性疾病加以區別,如賁門弛張不全、食道靜脈瘤、受傷后(如化學物灼傷)瘢痕收縮、食道憩室等相鑒別。大部份的食道腫瘤皆為惡性,良性的食道腫瘤雖有,但很少。成人的食道長約30公分,從咽喉到胃的開口處,經過頸部、胸部和腹部,而以位於胸部的一段較易發生癌癥。食道癌的治療在診斷確定后,再評估病人身體情況,及病灶有無擴散或轉移時,才能決定治療的方法。在病灶尚局限於食道而無其他器官被侵犯或轉移,病人一般情況許可時,則可施以手術切除治療。食道及腫瘤切除后,又必需重建一運輸食物的通道;所以食道的重建工作,也是治療食道癌的一個重要步驟。目前重建食道較常用的方法有;經由胸膜腔作食道胃吻合術及食道空腸吻合術,或經由胸骨后作食道胃吻合術,及結腸移位術等。若腫瘤已侵犯或轉移至食道以外的器官時,外科則只能以手術方法來解決病人進食的問題;如食道內腔置管術、胃造廔術、空腸造廔術等。有時在病人身體情況尚佳時,也可施行繞道的食道重建術。在上皮樣細胞食道癌無法完全切除,或只有頸部淋巴腺轉移時,則可使用放射線照射治療。這種治療雖有較高的局部復發率,但其五年存活率也頗高,尤其食道上端的癌癥,其治療效果甚至優於手術治療效果;因為食道上端癌癥常有早期頸部淋巴腺轉移,不易徹底切除,且手術的危險性較胸部食道其他部位為高。在腫瘤已有轉移至其他器官時,則只有使用抗癌化學藥物治療。目前化學藥物對食道癌的治療,尚鮮有顯著成效;不過在研究發展神速的今天,化學藥物日有進展,也許不久將來即有較有效的抗癌藥物推出。最新的治療策略是同步放射化學藥物治療,所謂同步放射化學藥物治療,就是在做放射治療的同時也給予化學治療,利用化學治療增強放射治療的效果。可以手術前先行作輔助性的治療以縮小病灶,也可以手術后輔助性的給予,以預防復發。甚至單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而不手術,也有相當高的控制率。食道癌的預后很差,五年活存率尚不到20%,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從癥狀出現到診斷確定往往曠時彌月,腫瘤已經向外蔓延。因此早期診斷乃是治療食道癌最重要的法則,誠如上文所說,早期癥狀往往相當模糊,而為病人或醫師所忽略。對於年紀大的人除了定期的身體檢查外,有上述的癥狀出現時應隨時至合格的醫院詳細檢查。X光攝影及內視鏡檢查的進步,已能對可治療的早期癌癥,在未發生轉移前加以診斷,減少由癥狀出現到診斷確定的時間。至於預防之道,菸酒都曾被人懷疑過,平日宜多攝取新鮮食物,注意營養均衡,戒絕菸酒,避免吃太燙或太粗糙的食物,對於鹽漬或發霉的食物,某些含有不明成分的飲料之過份消耗也被認為與某些地區的食道癌有關,也要盡量避免攝取,或可減少罹患食道癌的機會。在未能確定原因之前,只有盡量節制。結論食道癌是一種中國人常見的癌癥之一。由於容易擴散以及產生肺炎等并發癥,治療效果較其他部位癌癥為差;目前手術切除后的五年存活率,尚不到20%。這是因治療時間延誤的結果。要想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只有病人與醫師均能提高警覺,使病癥早日發現及早日得到適當的治療。
2024-10-14 1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