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子宮腺肌癥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疾病,主要癥狀為痛經、月經過多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 1. 藥物治療:可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緩解疼痛;口服避孕藥如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調節月經周期;孕激素類藥物如地屈孕酮片、醋酸甲羥孕酮片等抑制子宮內膜增生。但藥物治療需遵醫囑。 2. 手術治療:對于癥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子宮切除術;若患者有生育需求,可行病灶切除術。 3. 介入治療:包括子宮動脈栓塞術,能減少子宮血供,緩解癥狀。 4. 中醫治療:通過中藥調理、針灸等方法,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5. 生活方式調整: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均衡。 子宮腺肌癥的治療需根據患者的年齡、癥狀、生育需求等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024-10-14 12: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即年近40歲時,痛經逐漸加重,往往是痙攣性,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痛經是由于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出血,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 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后點滴出血,這是由于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 雙合診往往發現子宮一致性長大,有觸痛,但子宮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子宮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宮切除為好,盡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者,也盡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扣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生長緩慢,妊娠期常發生退變,絕經后停止發展,故一般預后較好.如病變范圍過于廣泛,或腸道受侵,則可能發生腸梗阻這一嚴重并發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很少并發妊娠,妊娠后亦易發生流產,早產或輸卵管妊娠.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手術治療效果均較理想.年輕患者且可再次恢復生育功能.子宮內膜異位癥惡性機率很小.
2024-10-14 12: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醫生建議:您好,你可以看下結合雌激素片治療中-重度與絕經相關的血管舒縮癥狀。目前無資料表明,雌激素對絕經期出現的神經癥狀或抑郁癥有效,故雌激素不用于治療此類癥狀。治療外陰和陰道萎縮。治療因性腺功能減退、去勢或原發性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低下癥。治療某些女性和男性的轉移性乳房癌(只能減輕癥狀)。治療晚期雄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只能減輕癥狀)。預防骨質疏松。治療中重度血管舒縮癥,和/或與絕經相關的外陰及陰道萎縮,必須選擇控制癥狀的最小劑量,用藥盡量不要持續.血管舒縮癥-每天0.625mg外陰和陰道萎縮-每天0.3mg-1.25mg,或更多,根據病人個體反應而定。倍美力治療可不中斷地進行,或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采用周期方案(例如25天用藥,5天停藥)進行適當治療。如需停藥或逐漸停藥應隔3-6個月。治療因性腺功能減退、去勢或原發性卵巢功能衰竭所致的女性雌激素過少女性性腺功能減退-每天0.3mg-0.625mg,周期性服。具體的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024-10-14 12: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子宮腺肌癥,是由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病變處呈現交錯的粗條狀肌纖維帶和纖維帶,有暗紅色出血點或小區出現其中,很少有息肉狀子宮內膜可向漿膜層突出,組織切片可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即年近40歲時,痛經逐漸加重,往往是痙攣性,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痛經是由于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出血,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后點滴出血,這是由于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若患者年輕,癥狀不重,可觀察和對癥治療,孕激素,雄激素,棉酚等可減輕癥狀.癥狀嚴重或無須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作子宮切除,盡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者,也盡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扣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2024-10-14 12:2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子宮腺肌病-------------------------------------------------------------------------------- 來源:三九健康網 時間:2003.08.05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屬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同時存在。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即彌漫型和局限型。前者為異位內膜侵入整個子宮的肌壁內,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圍和深淺可不同;后者異位內膜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宮肌瘤,但其與周圍正常組織并無分界(假包膜)。 病變處呈現交錯的粗條狀肌纖維帶和纖維帶,有暗紅色出血點或小區出現其中,很少有息肉狀子宮內膜可向漿膜層突出,組織切片可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 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即年近40歲時,痛經逐漸加重,往往是痙攣性,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痛經是由于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出血,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 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后點滴出血,這是由于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 雙合診往往發現子宮一致性長大,有觸痛,但子宮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繼發性逐漸加重性痛經,發生在中年生育期婦女,應考慮有子宮腺肌病。如伴有月經過多,經期過長,子宮增大,更應考慮子宮腺肌病。子宮碘油造影可見在一處或數處進入肌壁,形成憩室狀影,但其陽性率只有20%左右。最終診斷還靠子宮大體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子宮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宮切除為好,盡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者,也盡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扣希望能在短期內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生長緩慢,妊娠期常發生退變,絕經后停止發展,故一般預后較好。如病變范圍過于廣泛,或腸道受侵,則可能發生腸梗阻這一嚴重并發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很少并發妊娠,妊娠后亦易發生流產、早產或輸卵管妊娠。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手術治療效果均較理想。年輕患者且可再次恢復生育功能。子宮內膜異位癥惡性機率很小。
2024-10-14 1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