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古芳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生殖醫學中心
-
取卵后出現腹水的癥狀有輕有重,包括腹脹、腹部不適、卵巢增大、胸悶氣短等。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8-12-23 23:15
1.輕度癥狀:腹脹、腹部輕微不適、小腹墜脹。
2.中度癥狀:腹部明顯增大、有較明顯的脹痛。
3.重度癥狀:卵巢增大、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4.其他可能:可能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
5.特殊情況:少數患者還會出現低熱。
取卵后出現腹水癥狀應重視,嚴重時需及時就醫。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所謂鼓膜內陷,即指鼓膜偏離正常位置,向鼓室腔方向凹陷.經常處于氣壓變化環境的人,如飛行員,潛水員,他們的鼓膜由于經常受到氣壓變化的影響,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內陷,只要聽力基本正常,咽鼓管的功能正常,那么輕度鼓膜內陷并不是什么毛病.如果一個人的咽鼓管狹窄或阻塞,以致鼓室和外界氣壓不能保持平衡,鼓膜內陷,且聽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鳴,耳悶,這就是病態了,醫學上稱為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它雖不象化膿性中耳炎那樣流膿脹淌水,引人注意,但耳聾和耳悶,耳鳴等癥狀也令人很若惱.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原因很多,象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后端肥大,治療方法是捏住鼻子,然后鼻子用力呼氣,鍛煉鼓膜的,不過別用力太大,小心傷到腦血管.殖體肥大,扁桃體肥大,還有鼻咽部腫瘤等,都能壓迫咽鼓管的開口部位,造成阻塞.
2016-08-11 05: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專家答復鼓膜表面呈現出一種淺漏斗形,出現鼓膜內陷時,鼓膜便向著中耳的方向往里陷。鼓膜向內的原因,是由于鼓膜內外的氣壓不平衡造成的。在鼻咽部有一個開口向下、向后、向外,另端開口于鼓膜前壁的管道,這個管道叫咽鼓管。它的作用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使鼓室與外耳道的大氣壓相等,以保持鼓膜壓力的均衡。如果患有漿液性中耳炎,即卡他性中耳炎,則可導致咽鼓管功能出現障礙,使鼓膜內外的大氣壓失衡。這樣由于來自外耳道方向的大氣壓力的作用,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鼓膜內陷的情形。此外,鼻炎、咽炎或感冒鼻塞不通等,都會引起咽鼓管障礙,使鼓膜內外壓力失衡。因此保持咽鼓管通暢,是防止鼓膜內陷的關鍵.具體治療方案和成功率需要經過耳顯微內鏡檢查后,臨床醫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
2016-08-11 06: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當醫生發現錘骨短突特別突出,錘骨柄水平移位,光錐消失或變形時,這些就是鼓膜內陷的特征.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內陷,只要聽力基本正常,咽鼓管的功能正常,那么輕度鼓膜內陷并不是什么毛病.鼓膜內陷,且聽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鳴,耳悶,這就是病態了,醫學上稱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為使咽鼓管通暢,除查病因對癥治療外,還可行咽鼓管吹張術,這需要醫生操作.也可自己用“捏鼻鼓氣”法,嘴巴閉牢,鼻孔捏緊,作鼓氣動作,如此可使氣體不從口腔及鼻孔逸出,而使氣體沖進咽鼓管,使鼓膜內陷得以恢復.但在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不可使用此法,以免將混有細菌的鼻涕由鼻咽部誤吹人鼓室腔,造成中耳急性炎癥.
2016-08-11 06:0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當醫生發現錘骨短突特別突出,錘骨柄水平移位,光錐消失或變形時,這些就是鼓膜內陷的特征.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內陷,只要聽力基本正常,咽鼓管的功能正常,那么輕度鼓膜內陷并不是什么毛病.鼓膜內陷,且聽力有所降低,伴有耳鳴,耳悶,這就是病態了,醫學上稱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為使咽鼓管通暢,除查病因對癥治療外,還可行咽鼓管吹張術,這需要醫生操作.也可自己用“捏鼻鼓氣”法,嘴巴閉牢,鼻孔捏緊,作鼓氣動作,如此可使氣體不從口腔及鼻孔逸出,而使氣體沖進咽鼓管,使鼓膜內陷得以恢復.但在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不可使用此法,以免將混有細菌的鼻涕由鼻咽部誤吹人鼓室腔,造成中耳急性炎癥.
2016-08-11 06:15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自身有無聽力障礙,或者聽力下降的情況,建議你還是做個耳窺鏡檢查一下,明確身體的病情診斷,然后及時對癥處理追問:我查過了,沒有**情況,就是偶爾疼痛,我想問有什么治療方法嗎醫生回答:建議去看一下五官科,內陷如果對聽力沒造成影響就不用管它,如果對聽力有影響,建議五官科治療。
2016-08-11 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