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反復發病,用什么藥效果好?
第一次發病時醫院誤診為急性胃炎,反復發病幾次后才懷疑并確認是胰腺炎,但已轉為慢性,一年半了多次發病,吃過不少中藥,都無法根除,稍不注意就發作,慢性胰腺炎應該用什么藥效果好啊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慢性胰腺炎是一種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胰腺組織和功能不可逆損害的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治療藥物包括胰酶替代藥物、止痛藥物、抗感染藥物等。治療需綜合考慮患者病情,遵循個體化原則。 1.胰酶替代藥物:如得每通(胰酶腸溶膠囊),可幫助消化,改善營養吸收。 2.止痛藥物:輕度疼痛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曲馬多等。 3.抗感染藥物:若存在感染,可使用頭孢呋辛酯等抗生素。 4.抑制胰腺分泌藥物: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如奧曲肽,能減少胰腺分泌。 5.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谷胱甘肽等,有助于減輕氧化應激損傷。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藥物選擇需綜合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同時,患者還需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飲酒和暴飲暴食,定期復查。
2024-10-14 11: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慢性胰腺炎現在沒什么藥可以根治的,只能對癥治療,最重要的還是要除去病因如戒酒,有膽道疾病的要積極治療.吃的方面宜進低脂飲食,高蛋白食物,避免飽餐.胰腺炎這種病到醫院治很花錢,也根治不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養成好的習慣,在聚會,過節暴飲暴食喝酒很容易導致急性發作,一定要避免,切記切記!!!!
2024-10-14 11: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非手術治療,病因治療治療膽原性疾病,戒酒;;鎮痛飲食療法,少食多餐,高蛋白,高纖維,低脂飲食;補充胰腺酶;控制糖尿病;營養支持2.手術治療了,目的是減輕疼痛,延緩疾病的發展,不能根治。預防飲食調理,不要暴飲暴食,不要酗酒,你的情況如果嚴重的話要手術治療一般是不需要的.
2024-10-14 11: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慢性胰腺炎多由急性胰腺炎未徹底治愈發展而來,也可因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致胰腺管引流不暢而形成胰腺的慢性炎癥。需要你給予消炎類藥物治療,你可以給予奧硝唑;頭孢類藥物干預治療的
2024-10-14 11: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劑應用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奧曲肽)可以通過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發揮作用,主張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應用.奧曲肽用法:首次劑量推注0.1mg,繼以25μg~50μg/h維持治療.生長抑素制劑用法:首次劑量250μg,繼以250μg/h維持;停藥指證為:臨床癥狀改善,腹痛消失,和/或血清淀粉酶活性降至正常.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制劑(PPI)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而間接抑制胰腺分泌,除此之外,還可以預防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因此,主張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時使用.主張蛋白酶抑制劑早期,足量應用,可選用加貝酯等制劑.抗生素應用對于輕癥非膽源性急性胰腺炎不推薦常規使用抗生素.對于膽源性輕癥急性胰腺炎,或重癥急性胰腺炎應常規使用抗生素.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為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等腸道常駐菌.抗生素的應用應遵循:抗菌譜為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為主,脂溶性強,有效通過血胰屏障等三大原則.故推薦甲硝唑聯合喹諾酮內藥物為一線用藥,療效不佳時改用伊木匹能或根據藥敏結果,療程為7~14d,特殊情況下可延長應用.要注意胰外器官繼發細菌感染的診斷,根據藥敏選用抗生素.要注意真菌感染的診斷,臨床上無法用細菌感染來解釋發熱等表現時,應考慮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可經驗性應用抗真菌藥,同時進行血液或體液真菌培養.營養支持�輕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只需短期禁食,故不需腸內或腸外營養.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先施行腸外營養,一般7~10d,對于待病情趨向緩解,則考慮實施腸內營養.將鼻飼管放置Treitz韌帶以下開始腸內營養,能量密度為4.187J/ml,如能耐受則逐步加量.應注意補充谷氨酚胺制劑.一般而言,SAP患者需要的熱量為8000~10000kJ/d,50%~60%來自糖,15%~20%來自蛋白,20%~30%來自脂類,對于高脂血癥患者,應減少脂肪類物質的補充.先給予要素飲食,從小劑量開始,20~30ml/h,如果能量不足,可輔以腸外營養,并觀察患者的反應,如能耐受,則逐漸加大劑量,最大可達100ml/h.進行腸內營養時,應注意患者的腹痛,腸麻痹,腹部壓痛等胰腺炎癥狀體征是否加重,并定期復查電解質,血脂,血糖,總膽紅素,血清白蛋白水平,血常規及腎功能等,以評價機體代謝狀況,調整腸內營養的劑量.
2024-10-15 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