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額顳癡呆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表現為人格改變、言語障礙、行為異常,神經影像學有特征性表現。其發病機制復雜,涉及遺傳、神經遞質失衡等。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心理和康復治療等。若身體感到不適,務必立刻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勿自行開處方。
2016-10-01 20:14
1.發病機制:遺傳因素如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患病風險;神經遞質失衡,如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異常;tau 蛋白異常聚集;神經元損傷和凋亡;環境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響。
2.癥狀表現:人格和行為改變,如沖動、冷漠;語言障礙,如語言表達和理解困難;執行功能障礙,如計劃和組織能力下降。
3.診斷方法:神經心理學評估、頭顱磁共振成像(MRI)、腦脊液檢查等。
4.治療手段:藥物治療,如美金剛、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等改善認知功能;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康復治療,包括語言訓練和日常生活技能訓練。
5.護理要點: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關注患者情緒,協助日常活動。
額顳癡呆雖然目前無法治愈,但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能一定程度延緩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家屬應給予充分的關愛和支持。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