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婧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傳統療法室
-
脾胃濕熱是指濕熱蘊結脾胃,影響脾胃功能。常見癥狀包括脘腹痞滿、口苦口臭、肢體困重等。其成因多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環境濕熱等有關。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6-12-18 21:29
1.常用中藥:如黃連、黃芩、茵陳等,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茵陳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2.中藥方劑:甘露消毒丹,具有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之效。
3.飲食調理:多吃冬瓜、薏米、綠豆等清熱利濕的食物。
4.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睡眠,適當運動,避免久居濕熱環境。
5.情志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肝郁化火加重濕熱。
脾胃濕熱的調理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確保安全有效。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治療原則,健脾 化濕 理氣 清熱。脾胃虛弱才生濕,熱生于濕后,先祛濕,后清熱。參苓白術散,或者平胃散,健脾燥濕。后可以適當服用一些清熱藥即可,去中醫院看看,醫生會根據你的舌苔脈象及癥狀給你開中藥調理
2016-12-18 21: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晉波 主治醫師
忻州男科醫院
其他
綜合二科
-
中藥的話,是需要采取中醫辯證治療的,現在不好說的絕對性,并且患者在藥物調理的同時,要注意休息,忌刺激性、油膩的食物的懾入的。
2016-12-18 21:4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