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肝膽濕熱是中醫常見病癥,多因外感濕熱、飲食不節等引起。治療應綜合調理,包括中藥、飲食、生活習慣等。常見治療方法有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等。正規醫院的中醫科通常都能提供有效的治療。 1.病因:外感濕熱之邪,或長期過食肥甘厚膩、飲酒無度,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郁而化熱,熏蒸肝膽。 2.癥狀:常見脅肋脹痛、灼熱,腹脹厭食,口苦泛惡,小便短赤或黃,大便不調,或身目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 3.診斷:通過望聞問切,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舌象、脈象等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可進行肝功能、腹部超聲等檢查輔助診斷。 4.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常用龍膽瀉肝湯、茵陳蒿湯等方劑,藥物有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柴胡、甘草等。 飲食調理:宜清淡飲食,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米、紅豆、綠豆、苦瓜等,避免辛辣、油膩、甜食。 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惱怒;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預防: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外感濕熱之邪,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生活習慣。 總之,肝膽濕熱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患者應選擇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調理。
2024-10-10 2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