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肝膽濕熱是中醫常見病癥,多由外感濕熱、飲食不節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中藥調理、飲食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等。常見癥狀有脅肋脹痛、口苦、黃疸等。治療肝膽濕熱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 1. 病因:外感濕熱之邪,或長期飲酒、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郁而化熱,熏蒸肝膽。 2. 癥狀:脅肋部脹痛灼熱,口苦,惡心嘔吐,腹脹,厭食油膩,大便不調,小便短黃,或身目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等。 3. 診斷:醫生通常會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舌象、脈象等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還會進行肝功能檢查、B 超等輔助檢查。 4. 治療: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為主。常用中藥有龍膽瀉肝丸、茵陳蒿湯、茵梔黃口服液等。同時要注意調整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 5. 預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情緒波動過大;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 總之,肝膽濕熱需要綜合調理,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調理。
2024-10-10 2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