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挺久的了,經常的無緣無故的就低熱了,而且還特別的容易出汗,多數的時候是關節出現了游走性的疼痛感,特別的痛苦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云 副主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中醫科
-
"風濕癥狀只是表象,其內在功能的損耗,才是根本。腎陽虧損,病邪乘虛襲踞,邪阻氣血,壅塞經脈,并深入骨骱、則痰瘀凝阻,形成膠著。 在治療上,如果只注重表象,急功近利,大量使用猛藥峻藥,最后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梁醫師指出,久病入絡,久病必瘀,久痛必虛,久必及腎,故對類風濕治療應以溫補腎陽為主,佐以搜風通絡,活血化瘀,除濕蠲痹。 腎主骨,主一身之陽氣,臨證應多選用既可養血溫陽補腎,又可散瘀滌痰通絡之中藥,如淫羊藿、骨碎補,狗脊、杜仲、續斷、桑寄生,地黃、白芍等,配以透骨通絡之蟲類藥如全蝎、蜈蚣、僵蠶、土元、地龍等,共奏益腎溫陽,化瘀通痹之功。 梁醫師強調:類風濕在治療上除了注重溫腎補腎之外,還應辨別陰陽和寒熱,一般來說,陽虛偏寒,應加以制附片、川烏、草烏、干姜、細辛、肉桂等溫陽之品以散寒;陰虛偏熱,應佐以麥冬、石斛、女貞子、秦艽等甘寒養陰之品以清熱,要盡量避免苦寒傷胃之品,以顧護脾陽。"
2017-02-13 12: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實習醫生
九江泌尿科醫院
全科
-
"風濕病又稱痹證、痹病,是人體正氣不足或臟腑功能失調,風寒濕熱燥等邪為患,痰濁瘀血留滯,引起經脈氣血不通不榮,出現以肢體關節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等,甚則關節變形、肢體痿廢或累及臟腑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的總稱。病變部位多在皮肉脈筋骨。臨床多有慢性、反復發作性、漸進性特點,屬疑難病證之一。因此治療風濕病采用單一療法效果欠佳,目前臨床上多采用中西醫結合、中醫辨證論治,同時配合針灸、理療等綜合療法才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中醫治療風濕病有上千年的歷史,其療效確切,治療方法也豐富多樣。除了大家熟知的內服中藥外,還有針灸、推拿及各種外用療法。中藥治療風濕病,其遣方用藥應遵循一定的法則。因風、寒、濕、熱、燥等邪通常是引起本病的外在因素,所以散寒、祛風、除濕、清熱、潤燥等是風濕病常用的祛邪之法;由于正氣虛弱是引起本病的內在因素,因此,和營衛、健脾胃、養氣血、補肝腎等是風濕病的常用扶正之法;又由于痹必有瘀,且罹病日久,“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阻閉經絡,深入骨骱,膠結難愈,因而化痰軟堅、活血化瘀也是常用之法。由于邪氣有偏盛,部位有深淺,體質有強弱,陰陽有盛衰,以及邪氣入體后其從化各異,故臨床見證,有表里俱病、營衛失和、寒熱錯雜、虛實并見、痰瘀相兼等不同情況,形成多種復雜證候,臨床上就需抓住主證而選不同治療法則分別治之。 "
2017-02-13 12: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助理醫生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風濕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特別是在寒冷的天氣中發病率更是遠遠高于其他時候。輕者的風濕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嚴重者則會導致肢體殘廢或者畸形,甚至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健康。中醫治療風濕病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也就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臨床方法和經驗,并且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受到了廣大患者的歡迎。 治療風濕病,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去除風濕病,恢復身體健康。中醫治療風濕病是運用各種中醫方法,例如針灸、按摩、藥方等等從根本上解決風濕病。想要利用中醫治療風濕病,那么一定要弄清楚發病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令身體盡快恢復健康。 "
2017-02-13 12:22
-